战国七雄中,有哪些谥号为“昭”的君主?

#暑期创作大赛#

在古代历史上,谥号是用来评价皇帝、诸侯、大臣等重要人物的生平,也即不是人人都能获得的。同时,在谥号中,也有美谥、平谥、恶谥等。其中,“昭”是一个美谥。谥法曰:“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圣闻周达曰昭;声闻宣远曰昭。”那么,问题来了,战国七雄中,有哪些谥号为“昭”的君主?

一、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早年在燕国为人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公子稷在赵燕两国的武力护送,以及右相樗里疾、魏冉、宣太后等人的拥立下继承王位。秦昭襄王即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当权,魏冉为咸阳将军,王叔樗里疾为相公元前304年,年满二十二岁的秦昭襄王在举行冠礼后开始亲自处理决策国事。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秦昭王听从魏人范雎的建议,收回宣太后的权力,拜范雎为相,采用范雎所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秦昭襄王在位期间任用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国、楚国,攻取魏国的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周朝八百年历史。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秦始皇之前的几任君主中,要数秦昭襄王取得的功绩最大。到了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昭襄王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葬于秦东陵。

二、燕昭王

燕昭王流亡在韩国。燕王哙禅位于相国子之,引发燕国内乱。子之三年(公元前314年),齐国攻破燕国,燕王哙和子之被杀。他被赵武灵王派人送归。即位后,燕昭王卑身厚币招纳贤士,师事郭隗,士人争相趋燕。

在获得众多人才后,燕昭王外用苏秦,内用乐毅,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国家殷富,士卒效命。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遣乐毅率军联合三晋及秦楚之师攻齐,大破齐军,占领齐城邑七十余座,齐闵王被杀。经过五国伐齐,燕国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燕昭王取得的最大成就。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因病去世。

三、韩昭侯

韩武(?-前333年),姬姓韩氏,韩懿侯之子,战国时期韩国第6位国君。韩国国势最强,便要数韩昭侯在位之时。韩昭侯前期,韩国内部混乱,律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公元前355年,韩昭侯实行变法。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申不害变法),朝政修明,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申不害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史称“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到了韩昭侯三十年(公元前333年,一作前337年去世),韩昭侯就去世,其子韩宣惠王继位。

四、魏昭王

魏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96年),魏襄王去世,魏昭王继位。魏昭王元年(公元前295年),秦国攻打魏国,夺取魏国的襄城(今河南许昌境内)。魏昭王二年(公元前294年),魏国与秦国再次开战,魏国作战失利。也即魏昭王在位期间,魏国多次被秦国击败,并丢失了大片的疆域。

魏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83年),秦国夺取魏国的安城,秦军到达魏都大梁后离开。魏昭王十九年(公元前277年),魏昭王去世,其子魏圉继位,是为魏安釐王。对此,在笔者看来,和以上几位君主比起来,魏昭王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因此,他的谥号可谓是名不副实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谥号   魏国   秦国   楚国   申不害   燕王   齐国   韩国   太后   公元前   君主   战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