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韩国,日本,中国在下半年出现的最新经济风险信号梳理

#暑期创作大赛#


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921篇原创文章


2023年正式开启了下半场,但是从经济这个角度来看,并不美妙。

不说欧美地区,只聚焦于亚洲,就在8月份,在韩国,日本,还有我们的祖国中国,都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经济风险信号。

值得重视,并且关联起来,挖掘本质,研判趋势。

这篇文章,没有什么铺垫和酝酿,直入主题,从有依有据的角度对2023年8月份国内国外几个经济风险信号,进行梳理和复盘,并基于动向,挖掘因果逻辑,对接下来全球经济的一些可能走向,进行深入讨论和理性研判。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全球经济“金丝雀”发出的最新经济警报,怎么看?


出口占GDP比重达50%左右的韩国,常被称为世界经济的“金丝雀”。每当全球经济出现危机时,这只“金丝雀”就会率先发出警报。

2023年以来,韩国这只“金丝雀”的状态,就一直不太好。

今年以来,韩国出口持续下降。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7月份出口额同比下降16.5%,至503.3亿美元,为连续第十个月下滑,并创下自2020年5月以来最大降幅。

8月21日,韩国关税厅发布了一项数据,韩国8月前20天出口额为278.56亿美元,同比下降16.5%;进口额为314.21亿美元,同比下降27.9%。今年以来累计贸易逆差为284.04亿美元。

8月前20天的情况更是不乐观,具体来看,芯片出口同比减少24.7%,截至7月连续12个月同比下滑;石油制品、钢铁制品、计算机配套设备分别减少了41.7%、20.5%、32.8%。按出口目的地看,对中国大陆的出口减少27.5%,对美国、欧盟、越南的出口则分别减少了7.2%、7.1%和7.7%。

分析指出,芯片需求持续低迷是韩国出口下降的最大原因。

除了出口,制造业运营状况的持续低迷也是韩国经济风险中的关键因素。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普全球评级公司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6月,韩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降至47.8,虽然7月回升至49.4,但仍然连续第13个月处于荣枯线50以下,这也是该项调查自2004年4月开始统计以来,持续萎缩时间最长的一次。

目前,海外投资银行对韩国经济普遍持悲观态度。

据韩国国际金融中心(KCIF)编制的数据,8家全球投资银行预测2024年韩国经济平均增长1.9%,远远低于韩国央行和韩国开发研究院预计的2.3%。数据还显示今年经济增长1.1%。这将是自1954年开始编制相关数据以来,韩国经济首次连续两年增长率在1%左右。

8家投资银行中,仅巴克莱、美银美林和高盛3家预测韩国明年GDP增长率将超过2%,另外5家投资银行的预测较为负面,导致平均数字下降。

2000年,韩国GDP增长了9.1%,直至2019年,每年都保持增长。2020年,韩国经济受疫情影响萎缩0.7%,2021年反弹至4.3%。2022年,韩国经济增速放缓至2.6%,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67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3位,相比前一年滑落三个位次,跌出全球前十的行列。

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有韩国国内经济领域的房地产,韩国房价,是韩国民众和中国网民共同关心的话题。
崩盘、噩梦、跌穿、过山车……最近半年,中国互联网上关于韩国楼市的内容,标题中多有这些字眼。

根据主管房地产政策的韩国国土交通部7月31日发布的资料,全国6月房产成交量为52592件,比5月环比减少4.7%,比去年同比增长4.5%;今年上半年(1-6月)累计成交量为274608件,比去年同期(310260件)减少11.5%。由此可见,近一年来,韩国房产交易量确实也在下跌,但跌幅与房价跌幅(10.9%)差不多,不算暴跌。

不过,如果把眼光稍微放远一点,观察近四年来6月份的成交量,就有点意思了:

|近五年来6月份的成交量和近五年年度交易量

也就是说,如果只用近两年或其中某个月份来比较,韩国房产交易量确实可以用“腰斩”来形容,这大概也是“韩国楼市崩盘”的依据之一。但是,也要看到,交易量在2020年突然同比暴增50%以上,现在的跌幅也不相上下,这一来一去仿佛坐过山车般惊险刺激。

从目前来看,房价趋于稳定,交易量正在回升。由于韩国经济的增长并不寄托在房地产上,也就不需要大刀阔斧的救市。在进ICU和吃药调理之间,本届韩国政府选择了后者。

总的来说,8月份,韩国整体的经济表现,并不理想,释放了非常明显的风险信号:

韩国出口持续下滑是全球贸易低迷拖累经济增长的最新迹象,同时也揭示了世界经济复苏前路坎坷的冰冷现实。

韩国首尔(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日本经济复苏面临阻力,出口额首次下降,7月贸易逆差再现


日本财务省周四公布,7月份出口同比下降0.3%,这是自2021年2月以来首次下滑。经济学家的预估是下滑0.2%。进口同比下降13.5%,连续第四个月下滑并创2020年9月以来最大降幅。经济学家的预估为下降15.2%。

日本7月份录得贸易逆差787亿日元,而6月份为顺差430亿日元。经济学家的预估是顺差479亿日元。

数据显示,由于煤炭、燃油、液化天然气等产品进口额显著下降,7月日本进口额同比下降13.5%至8.80万亿日元,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

从国家和地区来看,7月日本对美国实现贸易顺差8,450亿日元,同比增长65%,连续6个月同比增长。

对欧盟贸易逆差为207亿日元,连续12个月出现逆差。

在中日贸易方面,日方上述数据显示,7月日本对华出口下降13.4%,为今年1月以来的最大降幅,汽车、芯片和芯片零部件的发货量下降了两位数。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总额为1570.13亿美元,同比下降11.2%。

其中:对日本出口793.40亿美元,同比下降4.7%;自日本进口776.73亿美元,同比下降17.0%;对日本贸易顺差额16.68亿美元,上年同期逆差额103.28亿美元。


由于出口疲弱等因素影响,时隔一个月,日本7月再度出现贸易逆差,显示出经济前景面临的不确定性。

日本共同社的报道称,一个月前,日本近两年来首次出现贸易顺差,但7月出口同比下降给日本经济增长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由于多个重要海外市场的需求下滑,日本出口两年多来首次下降,显示经济复苏面临阻力。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中国制造业窗口东莞,经济严重“失速”


然后把视线聚焦于中国国内:

8月,制造业之城的东莞披露2023年上半经济情况,GDP同比增长1.5%。

1.5%的经济增速是什么概念?看一组数据:

2023年上半年,广东省GDP增长5.0%,21个地级市有11个增速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而东莞增速位居全省倒数第一,就算是倒数第二的肇庆增速也接近东莞的2倍。也就是说,东莞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只是倒数第一,而且与倒数第二的差距很大,是典型的“拖后腿”城市。

这个数据让很多人感到不解,要知道在过去5/6年时间里,东莞都是以每年千亿以上的增量快速扩充,增速一直是广东省的优等生。到现在全国也就24个万亿GDP城市,而东莞早在2021年就已经跻身“万亿俱乐部”。

增长强劲的东莞,为什么会突然失速?

大概有三个原因,尤其是第三个最为关键:

首先,前几年东莞为了冲刺“万亿俱乐部”,可能透支了未来,虽勉强进入“万亿俱乐部”,但已经没有继续发展的潜力和能力,导致现在经济出现了增长“失速”。否则,即便快速发展之后,也应当是缓慢减速、稳步减速,而不是突然“失速”。

其次,东莞是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城市,而东莞的制造业主要来自于深圳制造业的转移,准确的说是深圳淘汰或分流的制造业。而这些相对低端的制造业,能够支撑东莞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就一、二十年,有的甚至更短。东莞这几年的高速发展后,制造业的潜力也已经消耗殆尽,很难再激发新的动力。

第三,最重要的是,东莞的制造业与出口密切相关,是典型的“世界工厂”。2023年,世界经济继续消化美联储加息带来的需求萎缩,全球外贸形势相当严峻。年初开始我们的出口就已经在加速下滑,到7月份同比下降14.5% ,创2020年3月以来新低,这直接影响到了东莞的制造业和经济增长。

制造业的天花板,外部需求的变化,加上顶在身后的“万亿俱乐部”标签,未来几年,东莞出现经济负增长,也是大概率事件。

工业十强城市中,东莞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更是超过50%,高居第一。

也可见,东莞经济对工业的依赖性有多高。

工业增速下滑,对东莞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

作为东莞7个千亿产业的扛把子,计算机、通信与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工业实力的名片,其在全国的排名也仅次于深圳和苏州,位居全国第三。

然而上半年,这一产业增加值下降4.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7.4%。

上半年,东莞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1.3%,其中出口下降了9.4%。这也让东莞的外贸规模,被宁波反超。

因此,外贸数据的下跌,对东莞又是另一重打击。

国外订单减少,需求疲软,成为一切的源头。

全局性的困局,东莞只是代表而已。有着世界工厂标签的中国,在工业和外贸领域,东莞敲响了警钟。

东莞夜景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4

信号分析,趋势研判:如何理解当下全球经济风险本质和接下来的走向?


越来越多的经济风险信号,其实根源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一目了然,那就是美联储的加息和保持高利率的货币政策。

美联储加息和降息是美国央行的主要金融调节手段,就是通过调高或调低市场上的利率,来影响到钱的多少和流动性,进而影响经济。

美联储的主要任务和作用就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通过货币政策,来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另外还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美联储加息对全球经济有着重大而复杂的影响,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美联储加息反映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和强劲,对全球经济增长有正面的拉动作用,也有利于缓解全球范围内的通胀压力;

另一方面,美联储加息也会导致全球资本流动性收紧,美元汇率走强,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造成冲击和挑战,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这里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展开解释:

具体来看,美联储加息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美联储加息会提高市场利率水平,增加企业和个人借钱的成本,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从而减缓经济增长速度。同时,美联储加息也会影响金融市场的表现,导致股市、债市、房市等资产价格下跌或波动,削弱财富效应和信心效应。此外,美联储加息还会使美元汇率走强,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但也会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影响贸易收支平衡。总体而言,美联储加息对美国经济有利于控制通胀和稳定货币价值,但也有可能引发经济衰退和金融风险。

- 对欧洲经济的影响。

欧洲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经贸往来和金融联系。因此,美联储加息对欧洲经济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美联储加息反映了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对欧洲出口需求有利;

另一方面,美联储加息也会导致欧元相对于美元贬值,提高欧洲进口商品的成本。

- 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

然而,美联储加息会导致全球资本流动性收紧,美元汇率走强,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造成冲击和挑战。

一方面,美元升值会导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减少出口收入;

另一方面,美元升值还会导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加重,增加债务偿还成本。此外,美联储加息还会引发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增加金融风险和经济风险。

- 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美联储加息会导致全球资本流动性收紧,资产价格下跌或波动,增加金融风险和不确定性。此外,美联储加息还会引发全球货币政策的协调问题,可能导致其他国家央行也跟随加息或降息,进而影响到全球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


总的来说,这就是美联储利用美元霸权的阳谋,只要是身处美元经济系统中的国家和经济体,对于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产生冲击,都无法避免,在美国指定游戏规则的环境里面玩,就是这么无奈。

更不用说被美国全面控制的日本和韩国了。

看清这个本质,再去分析接下来全球经济走向,就比较容易了:

一方面,全世界都在等待美国货币政策的转向,也就是从高利率正式转向降息和货币宽松,那么全球经济环境中的流动性就能得到恢复和补充,新一轮需求拉动的经济繁荣就能出现;

另一方面,因为过去几年疫情的冲击导致的超额支出,以及美国针对全球的经济掠夺和财富转移需求尚未得到满足,所以美联储加息,保持高利率强美元态势依然有持续的理由和需要。

全球经济,艰难博弈的僵局,就此形成。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经济层面的问题,矛盾,还有风险,持续出现,是符合逻辑,也是必然的。

这一轮博弈,台面上最大的两个主角,一个就是全球经济秩序的霸权主导美国,另一个,就是我们的祖国,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

越来越多的信号和表现,其实都在指向这一轮全球经济博弈,已经走向了一个敏感关键的临界状态了。鹿死谁手,尚在两说。

但是当下可以确定的是,在鹿还没死透以前,全球经济风险和矛盾持续酝酿,体感艰难,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和现实。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非常时期,从国家到个人,有什么优势策略值得重视?


风险信号,清晰可见,但是不能认为没有直接冲击和影响到自己,就视若无睹,不加以重视。

看清宏观形势,看准趋势走向,进而指导自己的行动和决策优势最大化,这样的认知,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站在中国的利益立场和角度来看,不谈什么宏观大词,讲什么大道理,实际上在美元政策转向以前,中国并没有经济爆发式增长和政策充分发挥的空间。

防御态势,求稳求安全才是主线。

对于个体而言,在一个防御态势的国内经济环境中,并没有什么不借助信息差和政权资本优势就能获得超额收益的渠道。

简而言之,现金为王,少折腾,降低预期,才是王道。

优势策略,并不复杂,显而易见,只不过这个世界,永远不是讲道理和理性分析就能说服所有人的。

唯有实事求是,心存善念,理性客观,分享出来,希望能够给更多的人,看清现实。

非常时期,少折腾,多蛰伏,保持敏感,关注动向。


以上,就是对2023年8月,国内国外几个经济风险信号和动向,进行的专题梳理和深入分析讨论内容,和各位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韩国   日本   风险   经济   逆差   东莞   美国   发展中国家   中国   全球经济   制造业   信号   半年   需求   美元   数据   贸易   全球   最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