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最黑暗的135年,每一页都是“吃人”(一)

文/Cantine



八王之乱后,西晋的国力受到严重损害。

江山乱了,

世界四分五裂。

于是,一不小心,我们进入了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没有之一。

最黑暗的135年期间(304-439),每一页都在“吃人”!

01

呜呼

西晋末年,西晋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西晋的一批司马门,打斗激烈,导致西晋王朝崩溃,国力衰弱。情况。

“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阶、羌、氐五个胡部落,但实际上五胡远非五。

比如有乌桓、吐谷浑、卢水胡、高句丽、丁陵等等。

五胡乱花至晋惠帝永安元年(304年),狄氏族长李雄,成都人称成都王,改名元建兴,创立成国​​,后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306年,李雄称帝,成为国名);

同年,匈奴五族总督刘渊在山西离石自称汉王,改国号元熙,建国号为汉,后改国号赵。

成汉、钱昭的建立,标志着十六国的正式开始。

十六朝至刘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北魏太炎五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并加入南北朝。

上下时期跨越136年,涵盖西晋、东晋、刘宋。

近百年来,少数民族和汉族建立了五十、六十个大小不等的国家和政府,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二十多个。

北魏历史学家崔洪选择了十六个国家来代表《十六国春秋》,称为十六国。

经过:

钱粮由汉族张贵创立;

成汉为狄氏首领李雄所建;

前赵为匈奴刘渊所建;

后由介氏石勒建立赵国。

北凉是匈奴句曲蒙逊建立的;

西凉是汉人李浩创建的(公平地说,唐高祖李渊是李浩的七世孙,唐朝历代皇帝都自称是西凉后裔);

后梁是氐人卢光所建;

南梁是鲜卑人拓跋五谷创建的;

前燕是鲜卑人慕容俊创建的;

后燕是鲜卑人慕容垂创建的;

南燕是鲜卑慕容德创建的;

北燕是高句丽人高云(慕容云)创建的(最初的创始人是汉人冯霸);

胡夏是匈奴赫连勃勃创建的;

旧秦王朝是由狄氏苻坚建立的。

西秦是鲜卑人在辅国人的要求下建立的;

后秦是羌族姚苌建立的。

根据我的部落:

鲜卑人——前燕、后燕、南燕、南梁、西秦、五朝;汉族——前梁、西凉、北燕、三府;

匈奴——古赵、北凉、胡夏三个王国;

氐族——成汉、初秦、后梁,三个朝代,

民之民杰——赵以后,政权整体;

羌族——秦朝——拥有政治权力。



02

不只是十六个国家

这么多国家、这么多政府,光是记住国家的名字就已经很头疼了。

为了方便记忆,你可以称他们为无量、四言、三秦、二招、一城、一下。

老王还根据国籍创作歌曲,大家都这样做了:

在赵北良、胡夏之前,匈奴南下作乱;

三燕分前后、南、西秦、南、梁鲜卑;

前秦、后梁为汉,狄闹统治中原;

后赵、后秦为颉羌,十六小国的运输公司,

前西二良加上北燕,汉族统治持续了很长时间。

你有没有发现有什么东西不见了?

五胡乱花中最著名的人是谁?

“汉民族的大救世主”冉闵皇帝,他所建立的冉魏又如何呢?

抱歉,崔洪的《十六国记》中没有冉蔚。

有些人就别想把十六国汉人的冉蔚也带过来凑热闹了,不然我们就得当场爆炸了,不,老王现在爆炸了。

事实上,这一时期,南方除了东晋之外,只有十六国,而冉魏并不是唯一一个没有被列入十六国之列的国家,这十个国家。

比如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最伟大的五胡领袖,笑到最后的伟大征服者;

而他之前的代国,因为北朝开国,没有纳入统计。

至于丁令斋建立的寨魏、狄氏杨茂叟建立的秋池国、鲜卑慕容弘建立的西燕、蜀中乔宗建立的乔蜀等,汉人都不在其中。

也就是说,十六国其实都是代号。

如果你真的认为这十六个国家都是少数民族统治的,那你就更错了。

乔舒、前梁、西梁、北燕、冉魏等都是汉政府。

03

民族团结

而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如果我们不想原地爆炸,重要的是掌握双语。

只有了解了部落的含义,才能找出五痴的烟雾和背景,才能知道五痴为何成为汉族。

是的,基本上所有参与整个五环化环双的人都统一成了我们的祖先汉民族。

请记住:

中国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中国;

中国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

在中国古代,确实存在民族分裂。中国古代对汉族和胡族有明确的区分。中国人和野蛮人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战争状态。这些也是真实的事实。

但中国古代没有民族主义,民族的概念是近代才存在的东西,在古代是没有形式的。

中国古代有一个家族的世界,一个家族一姓的世界。汉皇帝不会因为你是汉人就压迫你;

鲜卑皇帝不会因为你是鲜卑人就停止压迫你。

对于汉皇帝来说,世界不是汉人的世界,而是皇室子弟的世界。

天下之事,父子不宜相争,兄弟不宜互相残杀。这不就是八王之乱的起因吗?

在权力面前,只有自尊,没有国籍之分。

这一点应该是清楚的。

“五乱中国”是中国各民族之间非常暴力、残酷的交流。

与现代势力的攻击完全不同。

因此,我们要想了解这段历史,就必须了解这一时期胡人与汉人的关系。

芜湖和汉族有什么关系呢?

好家庭?

当然不是。

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民族团结的鼎盛时期。

融合是后来发生的。那时候就是一场生死战,你杀我,我杀你。这不是晚餐的问题,而是友善的问题。

芜湖危险吗?很残酷,这是事实。

不过,旧汉王朝的更替是非常残酷的,八王之乱的残酷程度并不比芜湖之乱差。

残忍和谋杀是荒谬的。

五胡时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一片混乱,战乱肆虐,到处都是战乱,到处都是杀戮,时时都有背叛,一切都是为了权力。

各部落英雄各显身手,用出自己的风格。

没有多少仁慈和道德,也没有善恶之分。这是一场针对赤裸骨头的战争,而他们都是力量的野兽。

赢家和输家就是这样。



04

从汉代开始

当时胡人与汉人是什么关系?

说来话长。

据说,当刘邦照顾最强大、最危险的年轻人项羽并建立汉朝时,他将北方的匈奴视为对新兴王国的威胁。

该怎么办?

刘邦也能做到,绝不会一味地逼迫他。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击败北方的匈奴。

公元前200年地图(汉高祖时期)

这一举动,让轻敌进逼的刘邦出丑了。他立即追至大同平城,却中了匈奴引兵的诡计。

刘邦和他的前任被围困在平城白灯山7天7夜。

最终,陈平使出诡计,站在了丈夫一边,说服冒顿单于颜放了刘邦逃跑。

白登之威告诉刘邦,匈奴不好打,不如派一些刘家的年轻女子去嫁。

于是,刘邦开始采纳娄敬的策略,制定了与匈奴的和平政策。

匈奴与汉人的传入,由战争转为和平,当然也少不了匈奴偶尔的掠夺。

这种和平政策一直持续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还年轻力壮,少年不起。汉朝皇帝是如何能够用女人换取和平的呢?



公元前121年地图(汉武帝)

这场战争持续了数十年,最终汉朝已疲惫不堪,但匈奴却没有灭亡。

汉武帝看到了这一点,很清楚仅仅努力战斗是不够的,所以还是以和平为主,重新开始谈情说爱吧。

汉元帝时期,著名的王昭君及其亲戚就是这样来的。

即从汉武帝开始,汉朝允许投降的匈奴经陆路迁徙到中原,开始了胡人土地的大规模迁徙。

此后,东汉延续了这一政策,先击败匈奴,后通婚迁居内陆。

但汉朝驱逐了北方的匈奴,西北的羌人崛起,再次惹恼了刘氏皇帝。

到了冲突结束的时候,汉朝还是老样子,先打赵充国这样的名将,然后再出去安抚。

胡萝卜加大棒成为汉朝对抗蛮族最常用的武器。

公元226年局势图(三国之声)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都是如此。这也是诸葛亮没有直接用《三国演义》杀孟获,而是打出七擒七招的原因。

诸葛亮不是不能打败孟获,不能杀孟获,而是他杀了孟获,把姬霍找了回来。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同意,让他和自己同病相怜。未来,谁也无法掌控太多。

这是汉朝、三国时期、乃至中原王朝的无奈选择。

但可怕的是,从东汉末年到三国的连年战乱,严重损害了中原王朝的实力。

胡人决心南下,却无法阻止。大势所趋,谁想阻止,谁都不会感谢。

因此,曹魏认为南方的蜀汉、东吴已经很烦人了,没有必要与这些蛮夷争斗。

曹魏想了想,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胡人进去。

于是,不少胡人开始向内陆迁移到河西、河东、关中等地。

也就是胡人和汉族的传入就是这样从汉朝传入三国的。

05

西晋的问题

曹魏献熙二年(266年2月8日)丙寅年,曹魏皇帝曹焕禅在相国晋王、司马炎,正式逝世,曹魏。

说起禅位,其实大家都知道,司马炎效仿,披着禅位的皮,来篡位称帝。



公元280年局势图/三家回晋

司马炎建立西晋后,他惊讶地发现,内地胡人与汉人的关系,已经成为西晋的一颗深层炸弹。

如果这枚炸弹爆炸,它就可以被摧毁。

恭喜司马炎,她说得对。

当时胡人跟汉人的关系很不好,非常不好,非常不好。

原因也很简单。迁入内陆的胡人非常落后。他们要文化却没有文化,要钱却没有钱。重要的是,他们也不是很善良,能做到的,绝对不会废话。

双方语言、风俗习惯互不相通,关系十分紧张。每三天一场大战,每五天一场小战。

当然,很多地方的当地人还是看不起外国人的,汉人更看不起野蛮人。

在汉人眼里,这些臭乞丐掠夺他们的领地,卑鄙无礼,没有素质;

在胡人看来,这群汉人并不怎么活跃。你们的牧师邀请我们来这里。为什么不欢迎我们呢?

于是,迁入内陆的胡人与汉人在交往中时常发生冲突。

总体来说,胡人与内陆汉人之间也存在较大的矛盾。另一方面,迁入的胡人则受到西晋官员的极大剥削。

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而且是野蛮人的反抗。

如何反抗?这里没有住宿的地方,只有一个住宿的地方。

你想回北草吗?

别担心,中原花花世界舒服,连傻子都不愿意回北方去喝西北风。

不去,决定不去。

如果你想反抗、不肯离开,你就可以造反。

结果,胡人开始造反,拳头比什么都说不清楚的有效。

西北胡人最先闹事,而且闹得很大。

为此,西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



06

西晋王朝的选择

当时,西晋朝廷上,在胡人问题上存在三种观点,或者说三派。

首先是允许类型。

放任派很简单,说的是“城池应该太平”,但是,夷人不能闹大,就让夷人去吧。

但我们知道,放物束缚物,物无法阻挡,人也无法阻挡,唯有羽毛才好。

第二种是强镇压派。

这面也简单,就是镇压,谁扰乱谁就毁灭。

司马炎的御史中丞傅宣认为“胡人兽心难保,无须久保”,因此采取严厉措施消灭那些。

钦州刺史胡烈高度评价傅宣的建议,并采取严厉措施镇压河西地区的胡人,造成“羌戎失和”。



公元270年局势地图

金武帝太始六年(270年),河西鲜卑首领屠法叔吉率领鲜卑、氐、羌、匈奴等部族反叛金朝,建立了金朝。“秦梁变法”。它持续了九年。

胡烈与凉州刺史钱洪等边境官员战死,凉州土地被秃木业占领。

后来,残暴将军文鸯率领雍、秦、梁三国军队镇压了秃头树的崛起。

此后,凉州刺史杨信对傅宣、胡烈采取严厉措施,使“羌戎之间失去的和谐”重新燃起,秃树再次叛乱,杀死了杨信,攻占了武威。。两次“失羌戎之和”,西晋丧兵丧将,费时费力,证明苦战之法行不通。

第三种是硬式和软式两种。

放手是可以的,严厉也是可以的。

当时,英雄马龙挺身而出,“自立为三千五百勇士”,向西北平息骚乱。

咸宁五年(279年),马龙杀掉了秃树之功,彻底减少了秦梁改造。

事态才平静下来,司马炎才能集中精力消灭东吴。

咸宁六年(280年),司马炎统一天下。



公元280年局势地图

你看,司马炎统一中国之前,被胡仁达打了九年。

从此,西晋就采用了马龙“软硬兼施”的方法。

然而,胡汉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完全解决,矛盾仍在持续激化。

尤其是司马炎死后,西晋失去了城主,胡人又开始作乱。


公元296年局势地图

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匈奴首领浑浩三与狄氏齐万年反叛。

就连周处(除三害下河杀蛟)这样的西晋将领,也在镇压齐万年的过程中不幸身亡。

当时,西晋正值崛起,胡人十分不安。他们想赶走胡人,但又担心移民大军不仅浪费了人力和财力,而且还造成“羌戎之分”,甚至对穷困潦倒的少数民族产生威力。境内流离失所者的数量可疑。。

07

迁移理论

晋惠帝元康九年(299年),废齐万年之际,西晋大臣姜同做出了著名的《徙戎论》。

其文字篇幅长,道理甚深,后人奉为经典。

姜同指出,“非部落之民,必有异心,戎狄之志,与中国不同”——迁徙到中心的胡人,都不是好人——土地,而这些部分关中的景色太好了,难以到达。

应该是“一声令发,归还故土,抚慰逝者惜土之思,解我对中国的忧虑。”——搬进去的胡人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从。

江桐刚才说的很对。他深知,胡汉冲突迟早会引发混乱。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但他后来提出的解决方案却是荒谬且不合逻辑的。它没有普通的意义。

陈寅恪先生说:

“其实,戎狄人迁往大陆,是因为政治、战争、自然灾害等多种原因。到了大陆,与汉人隔绝,这种大的反方向的变化,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只会导致混乱。”陈寅恪先生的想法很简单。数百年来,胡人一直通过陆路迁徙。没有一个胡人愿意回去。西晋王朝会花重金将他们赶回大陆。即使是在司马炎时代。如果可能的话,在晋惠帝时代就更不可能了。西晋从来没有这个能力。

(当然,这不能排除上帝视角的意思)

简单地说,胡人的迁徙或者胡汉融合是历史的大势,根本无法阻挡。这是一个百年未解的难题,也一直困扰着中原历朝历代。

西晋如果想解决胡汉矛盾,就必须用强大的武力镇压胡人,然后像马龙一样,无论弱小强,以仁慈和力量,逐渐使胡人。迁移到汉化的人。

最可悲的是,西晋王朝犯了许多致命的错误:

首先,迁入西晋的胡人普遍聚居,并没有分散。战争爆发后,整个部落聚集在一起争论。

其次,并不是所有西晋官员都能像马龙一样公平公正地处理胡汉冲突。叛逆之人。

第三,西晋统治者开始内讧。八王之乱严重损害了西晋的国力。

比如饮毒解渴的成都王司马颖,回到山里,留下刘源长大。

比如王俊引狼入屋,将鲜卑人安置在中原……

如此一来,少数民族南下就成为必然。


那么揭开封面、拉开五胡序幕的野蛮人到底是谁呢?

我们下次再说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胡人   汉族   中原   鲜卑   西晋   汉朝   刘邦   汉人   匈奴   中国   黑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