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打到现在,美国为何还不肯出手?拜登担心的不是中国而是自己!


普京所掀起的俄乌冲突,不论如何审视,似乎都显露出一些无法预料到的弊端。首先,这场冲突让俄罗斯世界第二的威望遭到磨损。在冲突爆发前,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常常被视作令人胆寒。然而现在,这样的想法几乎已经销声匿迹,这对于一个大国而言,名声的贬损是致命的。

其次,美国、俄罗斯和中国被称为维系国际稳定的“大三角结构”,无论哪一方采取行动,都将影响到这一平衡。而目前来看,俄罗斯显然是处于弱势的一方。战争意味着资金的燃烧,战胜则是巨额的利润,这正如日本在甲午海战后迅速工业化一样。然而,战败的后果同样严重,德国就是典型例子。而这两种结局都无法发生,这就是“大三角结构”所制约的。


从另一方面来看,美国和中国这两方,只允许在可控范围内的相互制衡,而不会允许出现剧变,毕竟它们都是这种格局的受益者,不愿接受剧变。这就使得俄乌冲突演变成了一场持续的消耗战。

普京在开战前声称俄罗斯被逼入墙角,意味着俄罗斯是在绝境下的孤注一掷。然而,现实却是什么呢?并没有击败泽连斯基,反而在芬兰等国加入北约、战争持续消耗的情况下,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处境。


可以明显地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的战斗力显然减弱了。与此相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虽然声称自身处境困难,却还未出动其实力的实际行动,相对而言更加轻松。

换句话说,如果现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介入,很有可能实现他们的预期。最简单的战略是将战火局限在乌克兰境内,夺取乌克兰东部的公投地区,然后在俄罗斯边境上制造声势浩大的威慑。


然而,鉴于俄罗斯当前的国力状况,一旦出现这种局势,可能将无力回天,甚至没有借口采取极端的行动。泽连斯基或许一直在幻想着这样的情景,但是为何美国总统拜登却坚持不介入呢?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拜登担心中国的影响力。然而,我认为情况并非如此。可以通过一个三国时期的例子来解释这一点。

曹操为什么没有进攻蜀国?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的局势与现在有些相似,都是一个三方平衡的博弈。谁占据更多地盘,就会损害另外两方的利益。在刘备攻占西川后,曹操意识到他必须夺取汉中。


曹操立即行动,进军汉中,很快就征服了张鲁。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刘晔和司马懿却提出了更为深远的策略。刘备刚刚占领西川,政权尚未稳固,正是他们进行反击的弱点。

通过攻击西川,我们可以在血槽充盈之时发动一次有效的打击。相比之下,我们攻占汉中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但是此时却应该充分发挥我们的实力,夺取西川,一举消灭刘备。至于孙权,他根本不足为虑,毕竟关羽已经在逍遥津打败了他。


很显然,刘晔和司马懿的计策非常高明。那么,曹操是否接受了这个提议呢?实际上没有。曹操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说了一句:“人们应该懂得满足,为什么要得陇望蜀呢?”那么,为什么曹操否决了这个建议?莫非他看不到这是一个天赐的机会吗?

当然不是,曹操当然看得出来。之所以拒绝这个提议,并不是因为他担心孙权会趁机得利,而是因为他担心自己的内部问题会爆发,即汉献帝和反曹势力。


刘备不是张鲁,而西川也不是汉中

。如果曹操果真进攻西川,刘备集团的抵抗必然会更加顽强和激烈,远非张鲁可比。曹操很有可能陷入一场持久的消耗战,甚至可能会被刘备所推翻。这种情况下,曹操将被困在西川,主动权将逐渐失去。

曹操当然想要尽快击败刘备,但这种目标短期内并不现实,可能会导致长时间的战争和持续的消耗。一旦这种情况形成,曹操将受制于此,让自己的老巢许都处于危险之中。


汉献帝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描绘的那么软弱,事实上曹操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威望和强硬手段来压制汉献帝及其政权。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曹操不仅杀害了董贵妃和伏皇后,还屠杀了许多汉臣,甚至逼死了荀彧。这表明曹操和汉献帝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曹操必须依靠强硬手段来维持局面。

因此,一旦曹操在西川陷入僵持状态,甚至被刘备击败,他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崩溃的命运。这种情况在关羽水淹七军的事件中已经显露出来。曹魏各地都因为关羽的威胁而互相呼应,形成了“威震华夏”的局面,这促使曹操考虑迁都,而并非是关羽进攻。


因此,曹操选择了及早收手,而不是贪图一时的胜利。他担心自己的利益和权力会因此受到内外因素的威胁,这与他不愿意在困境中冒险一样。

同样地,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拜登不急于介入乌克兰局势,而是更关心自己的利益。与曹操的情况类似,拜登面临着许多复杂的内外问题。首先,美国的两党竞争已经失去了许多体面,拜登需要稳住国内局势,维护他的政治地位。明年的大选对于他来说至关重要,他必须稳妥地管理国内事务,不希望外部因素给他制造更多的麻烦。


其次,美国的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他不能轻易地让国家陷入战争,这可能会加剧内部的经济困境。虽然乌克兰冲突似乎为美国提供了一个机会,但拜登显然更看重自身的政治生存和国内经济稳定。他希望通过乌克兰问题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一些影响力,但不愿为此牺牲自己的政治前途。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普京发动的俄乌冲突中,虽然俄罗斯在战场上可能已经乏力,但拜登选择不轻易介入,实际上并不是因为担心中国,而是因为他更关心自己的政治前途和国内稳定。这表明,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国际局势都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决策者往往需要在利益和风险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


综上所述,普京发起的俄乌冲突以及拜登的应对态度,都反映了国际政治中的利益、权力和风险的交织。无论是三国时期的局势还是当今的国际形势,决策者都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保障自身的利益和政治地位。正如曹操不进攻蜀国以保持稳定,拜登也选择保持谨慎以维护国内政治稳定。这就是历史的启示,也是现实的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美国   北约   中国   汉中   乌克兰   担心   消耗战   俄罗斯   局势   出手   冲突   利益   因素   稳定   政治   国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