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特勒的计划中,击败苏联之后,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谁?


二战时期的强国只有七个,除了日本和意大利这两个盟友外,希特勒当时要对付的国家只有美国、英国、苏联、法国。

德国在入侵苏联之前,由于法国已经举旗投降了。所以希特勒下一个要消灭的国家,就只剩下美国、英国和苏联三国。

而根据轴心国于1941年底,秘密签订的“瓜分世界计划”,希特勒在击败苏联后,北美大陆并不在他的攻击范围内。所以,希特勒的下一个攻击目标必然是英国。


有些人说希特勒击败苏联后,下一个攻击目标是中国。其实这属于无稽之谈。

因为,根据“轴心国划分世界计划”,中国在当时被划到了日本的攻击范围。

德国和日本对亚洲的具体瓜分细节如下。

珍珠港事变后,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于1941年底召开了一个瓜分世界的秘密会议,日本代表大岛浩在会议上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瓜分亚洲的草拟军事协定。根据这个协定,日本建议德国把亚洲划分为两个区域,分别由德国及日本统治,并且以东经70度线作两国的国界。(意大利被直接无视)


最初的时候,希特勒不同意这个建议,因为他认为这样会局限了德国的发展,另外日本曾多次违背德国的意愿,其中包括日本拒绝在德国入侵苏联之时配合德国在远东入侵苏联,以及拒绝德国进攻苏联时,配合德国截断美国经海路到苏联的补给线。

所以希特勒对这个计划不满意,他根据德国的利益,又重新修改了计划。

根据希特勒修改的计划,日本和德国在亚洲的分界线为伊朗东部边界、阿富汗北部边界、中国西部边界、唐努乌梁海西部边界以及叶尼塞河组成。整个中国被完全划到了日本的吞并范围内。

具体瓜分和修改的示意图如下。


值得一提的是,希特勒之所以这么划界,是因为他不信任日本人,他认为打完了英美法苏之后,德国跟日本迟早有一战。所以他要尽可能的把边境往东挪,增加日本进攻德国的难度。

另外,也有人说希特勒下一个攻击目标是中东地区。这个说法希特勒考虑过,但是中东地区当时是英法殖民地,所以攻击中东其实就是攻击英国。

值得一提的是土耳其。因为土耳其位于一个枢纽地带,且土耳其在历史上一直都与俄罗斯人为敌。因此希特勒希望得到土耳其的支持,并与土耳其结盟。为了让土耳其心甘情愿的和自己合作,希特勒原则上同意土耳其在未来能拥有与德国平等的地位,并且土耳其还能获得高加索地区和中东的一些领土。


再说重点,也就是希特勒对欧洲的划分。

按照希特勒的计划,欧洲是德国的根本。他按照自己的思路,圈订了一个“大德意志帝国”的领土方案。凡是不在这个领土范围的地区,全部都是德国的盟友或傀儡国。


由于当时整个欧洲都已经沦陷,要么被德国占领,要么本身就跟希特勒眉来眼去,是他的附庸国。当时唯一还在跟德国较量的,就只剩下一个英国。

所以这里可以肯定的说——希特勒打完苏联后,下一步必然是打英国。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希特勒的设想,德国打败英国后,英国能得到“优待”。比如英国能保持领土完整,只需要扶持一个服从德国命令的傀儡政权即可。另外,英国的部分殖民地在名义上,仍归英国统治。

相比之下,在希特勒的设想中,法国就没这种“优待”了。法国不仅要割地,而且还要被边缘化,永远都没有崛起的希望。(事实上德国打败法国后,也确实是这么欺压法国的)


如果英国也被希特勒击败,那么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美国了。

不过希特勒对攻打美国没有信心,因此在他的瓜分方案中,他只是原则性地提出了一个瓜分的草案。比如北美大陆东部归德国,西部归日本,中部则建立一个缓冲区。但是具体怎么瓜分,希特勒没有详细的方案。

这其实就说明了,希特勒心里根本没指望德国能走到那一步——如果真的瓜分了苏联,再考虑英国问题。只有解决了英国,才能关心能不能打败美国。只有到了那时候,他才有必要去关心北美的界线应该如何细化。


但是,由于希特勒没有打败苏联。所以他的所有长期规划就全泡汤了。

二战时期,德国确实令全球军迷刮目相看,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欧洲列强,包括来自北美非常强大国力远在德国之上的美国。

事实上,所谓的同盟国日本和意大利,从来就没有帮上德国什么忙,在莫斯科战役打得如火如荼之际,希特勒请求日本出兵夹击苏联时,但日本却始终无动于衷,将希特勒的请求当耳边风。


意大利,似乎更是德国的累赘,由于侵略希腊等国失败,希特勒不得不派兵进攻毫无战略价值的巴尔干半岛,拯救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军队,导致“巴巴罗萨计划”推迟了一个多月,将近百万大军毫无意义地干耗在了巴尔干半岛。

此外,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仆从国的军队,也没有什么像模像样的战斗力,德国国防军反而像救火队一般,经常要去将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捞出来,反倒严重拖了德国军队的后腿,所以二战时的德国拥有的全都是猪一样的队友。

希特勒攻击苏联目的,一是看中了乌克兰的天然粮仓,能够提供德国国内取之不尽的优质食物;二是高加索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能支撑德国庞大战争机器的运转;三是看中了苏联的人力资源,以弥补德国国内劳动力的紧缺局面等。

一旦征服了苏联,就回顾头来全力以赴对付英国,所以英美两国政府对希特勒的企图是门清的,尽管和苏联有意识形态的冲突,但此时希特勒德国成了他们的共同敌人。


苏联斯大林政府绝对不能倒台,苏联绝对不能亡国,一旦苏联灭亡了,那么,德国就成将成为欧洲大陆的主宰,将补齐德国最大的短板-海军,此时,即便英国皇家海军也难以阻挡德军在英吉利海峡的登陆,一旦征服英国,那么德国最大征服对象就剩下美国了。

于是,1941年6月27日,巴巴罗萨行动开始不久,英国就组织了规模空前的PQ-17船队,顶着恶劣的天气从冰岛出航,运载了20万吨战争物资支援苏联,用来抵抗德军的入侵。


当德国彻底打败苏联以后,下一个目标是英国,然后接下来就是美国,符合希特勒分三步走,瓜分全球的战路目标,即建立包括中欧的大德意志帝国;击败法国和苏联,成为欧洲的统治者;在拥有整个欧洲的工业基础和人力资源以后,迅速向海外扩张,打败美国以后,从而称霸全球。


但进攻苏联的失败,英美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让希特勒的理想打败苏联、征服英国、最终打败美国,称霸世界,沦为了空想。

毕竟德国的国力无法与美英苏等国相提并论,战争打到后面就是综合国力的比拼,最终,德国失败了,希特勒蛇吞象的野心终归无法实现,征服世界的三部曲,终止在征服法国,只是完成了一部半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希特勒   苏联   土耳其   意大利   法国   欧洲   德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目标   计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