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爱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中国式爱情#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这是无数代中国人都未能摆脱的命运,也是中国人遵守了两千多年的铁律。

哪怕是今日,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很多人依然也逃不过这八个字,只能够乖乖接受了现实。

然而,对于这八个字,我今日想说的,并不是说它的弊端,而是它对整个中国社会的现实意义。

虽然从古至今,都有人在歌颂美好的爱情故事,都在渴望着不受世俗压迫的自由恋爱。如,孟姜女,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

这些爱情故事,似乎都向我们揭露了一个没有人权、吃人且万恶的封建社会。可是对于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真的那般一无是处吗?

答案,自然是非也。

不过今日,我在此讨论的并非是封建社会的好与坏,而是“中国式爱情”的发展变迁。

我们必须承认,在古代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效保证了民族的繁衍和婚姻的有序,让我们摆脱了未开蒙社会的戎毛饮血,母系社会的“不知其父只知其母”。

正因为有了“礼义廉耻”的规范,才让我们中国步入了真正的文明社会,成为了最早的文明开端。

而婚姻秩序也正是“礼义廉耻”的关键一环,婚恋规则也成为了促进整个民族进步的关键。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那个时代,是被很多普通人接受的。对于普通人而言,有父母亲自把关,决定自己未来的伴侣,在那个时候是很正常的事情。

毕竟在那个时代,父母有着绝对的威严,是真正的一家之主。父母对于自己的婚姻,也是有着严格的筛选的,“门当户对”不是说说而已。

特别是在古代,那是一个更为注重秩序的时代,对于家族传承“后继有人”更为重要。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足以见得古人对于婚姻的重视。

而且在古代社会,对于婚姻并非是纯粹的“封建礼教”那一套,在汉朝、唐朝时期,女子结婚、离婚、再婚,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是到了后来,某些思想大家为了自己的目的,开始“存天理,灭人欲”,以图帮助统治者加强统治,禁锢人们的思想。对于女子,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至于“贞节牌坊”备受推崇。

抛开一些负面的事情,那时候大多数普通人的爱情或许是这个样子的——

两小无猜,豆蔻年华。

心生情趣,互相欢喜。

三媒六聘,婚书已定。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相濡以沫,相夫教子。

儿女成人,相伴到老。

那个时候,很多人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那个时候,很多人都是“青梅竹马,朝夕相伴”。

那个时候,很多人都是“相濡以沫,相伴到老”。

那个时候,很多人都是“一生一世一双人”。

当时代进入了近代,中国式的爱情开始有了些许的变化。

一些紧跟潮流的女性,开始大胆地追求自由恋爱。可又真的有几人实现?

面对父母的传统观念,她们依然还是难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哪怕是张学良与赵四小姐、徐志摩与陆小曼,他们的爱情故事看似精彩,可也处处充满遗憾。

更为重要的,他们的爱情在那个时代依旧无法冲破束缚,依然没有得到时代的认可。

反倒是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倒是成为了人们传唱的美好爱情。

在那个时代,中国式爱情依旧是逃不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那个时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并非不能收获美好。

当来到了现代,来到了新时代。

我们细细回想,我们又是否逃脱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呢?

当然,如今自由恋爱早就普遍,很多“同学恋”、“同事恋”纷纷修成了正果。

可我们也必须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如今还有很多夫妻是经过“相亲”认识和相恋,最后步入了婚姻殿堂。

而如今的“相亲”,何尝又不是一种变相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只是如今,父母更多的只是牵桥搭线,让一对陌生男女认识以后,通过自由恋爱的方式成全好事。

我想,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吧。特别是如今还单身的男女,可能都有个想法,“当初父母为啥不给定个娃娃亲?这样如今也不会单身到现在,找不到合适的了。”

所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早已根深蒂固,只是它的内涵和形式在随着时代变迁而已。

这就是当下的中国式爱情,这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礼义廉耻   父母   爱情   封建社会   普通人   婚姻   恋爱   自由   社会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