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乾隆一上位,就推翻雍正新政?新政到底触及了谁的利益?

公元1735年,勤勤恳恳,一生都在为伟大事业奋斗的工作狂人,终于累死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这一生,经历九子夺嫡,推进新法,一改康熙末年政治颓废摸样,国库存银都在他的治理下,翻了几番,留给自己儿子乾隆一手好牌。


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乾隆一上位,就推翻了雍正的新政,包括雍正冷血的形象,一直到今天都深入人心。

乾隆为何要推翻自己父亲苦心经营的新政,雍正的新政又到底触及了什么人的利益?

与有钱人斗,其乐无穷


想要知道这个答案,就必须要弄清楚,雍正的新政内容到底有什么?雍正又为何推动新政从上到下的落实。


雍正是一个有想法的人,他在位时间对比儿子和父亲都不算长,但却有一篮子改革计划,就从他这里军机处,加强中央集权来说,他这个皇位就坐的当之无愧,不是通过篡改诏书得来的。


以及秘密立储制度,几乎可以说是从根本上避免了历史中“九子夺嫡”惨剧的出现,当然,乾隆即位以后,就直接把他老爹这一套推翻了,乾隆以后,满清连继承人都生不太出来了,也确实用不上了。


但是新政主要动人利益的主要有以下三点,这也是清政府实现财务充裕的重要手段。


第一条,摊丁入亩。不像现代,老百姓种地,国家还给补助,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王朝时代,地税是一个国家的主要财政来源,但这个地税怎么收,一直是一个问题。

雍正以前,交土地税,都是按人头算的,有多少人,就交多少税,这样的方法也有好处,就是简单粗暴,有多少人,就给我交多少税。


但是除了简单,一无是处,先不说,有没有官员为了少交税,谎报人头,就是不慌报,这套制度也极为不合理。


因为财富不是平均的,自古以来就这样,有的人坐拥良田千顷,你按人头收,他就一家三口,收那点人头税,可能都不及他一顿饭钱。


而有的人穷困潦倒,上有八十岁的老母,下有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这样的人,放在现代都要申请贫困补助的家庭,你按人头收他地税,他可能都没有地,这不是将他违法犯罪的道路上逼吗。


雍正上台以后,将地税与实际你所种植的土地挂钩,多种多交,少种少交,不种不交,直接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第二条,火耗归公。何为火耗?可统称为包括粮草,金银在运输以及加工过程中,所存在的损耗,过去这个东西是按照当地实际情况,便宜行事的,这就给了官员可乘之机,收上来的粮食,称量过程中,一脚下去,洒出来的全是损耗,全归自己。

不然凭借朝廷给的那点死工资怎么活下去?怎么给上面表示表示,好往上面爬。火耗这件事,从明朝就没停下来过,都已经是所有官员心照不宣的小秘密。


但雍正爷眼睛里不容沙子,统一规定火耗的标准,超过这个标准的也全充公,这一下,老百姓开心了,终于可以不用多交粮食了,这一下,当官的哭了,自己还指望火耗发家致富呢。


第三条,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在中国传统中,当官的不用纳粮,不参加徭役都是传统。当官不就是为了有点优厚待遇嘛。


但是这也造成了很大的问题,就是到了一个朝代中后期你会发现,土地几乎都掌握在这些官绅手中,朝廷几乎面临无税可收。现在规矩该改一改了。


总结起来,雍正的改革措施就是向有钱的人收钱,谁有钱收谁的。

有钱的都是古代官僚


古代常说一句出身寒门,表达自己出身卑微,全靠自己努力爬上来的,后来人们才知道,就算是寒门,门槛也是相当高,也是祖辈出过大官,只不过没落了的。


平常人家,种几亩薄田,男耕女织,别说读书参加科举了,能活下去都是一个问题,这就理解为什么古代识字率都那么可怜了,真的饭都吃不上了,还读什么书。


能够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的,都是既得利益者,像清朝的大户,例如乔家,王家,人家当官的都是扎堆出。


有钱了,就能多生几个孩子,并能保证活下去,然后读书做官,挣更多的钱,圈更多的地,培养出更多的当官的,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闭环。


所以说朝廷财政,税务等弊端,他们一直知道,但是谁都不说,因为大家都是既得利益者,谁家里没有个百顷良田,能站在这里跟皇上聊政治。

看见雍正执行起来了这一套,底下的官员心都在滴血,那不是收税啊,那是断自己的财路,竞争皇帝失败的八王爷,带着文武百官,跳出来第一个反对,被雍正爷砍的砍,废的废。


那时候,整个雍正官场上都弥漫着一种可怕的氛围,大家都看雍正爷有点不爽,断自己家的财路,但雍正手段又确实硬,只能苟着,猥琐发育。


官员日子过的苦啊,从前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地多了得交税,从前的灰色收入也没了,高压政策下,人心惶惶,守着这么一个万岁爷,谁知道会不会下一个政策,把自己家的地都收归国有了。


但是不得不说,这几个政策,一改康熙后期国家财政困难的局面,国库肉眼可见的有钱了,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当然也有弊端,官员天天都研究怎么搞雍正,明的不信佛,就暗戳戳的写小段子编排雍正,直到现在,都有人觉得是雍正篡位得到的皇位,八阿哥被称为“八贤王”,他当皇上会更好。


工作狂人雍正,为了大清事业兢兢业业,每天工作都超过十四个小时,闲着没事就愿意吃点丹药,补补身子,不然我估计他真都撑不下去啊。

他儿子乾隆当皇帝,七下江南,全国各地旅游收美女,自称为十全老人,他当政期间,皇宫都很少出,全身心扑在工作中,最终他还是倒下了,在位13年。


而乾隆一上位,就推翻了他辛辛苦苦建立的新政。

推翻父亲新政


其实说乾隆推翻了雍正的新政,并不完全准确,乾隆确实推翻了父亲的一些做法,但并没有完完全全否定父亲的新政,还是保留了相当一部分的,那么乾隆又为什么推翻雍正的新政呢?


无奈啊,实在没办法啊,乾隆登基的时候,只有25岁,父亲在位的时候,把这群大臣能得罪的都得罪了个遍,他可不是他父亲,刚一上位,就能镇住场子,就是雍正刚登基的时候也要拉拢大臣,然后培育自己的新势力。


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屁股上的这把龙椅坐的更稳呢?自己父亲那一套是不能再搞了,不然自己都容易不能活着走下这把龙椅。


那就给点好处吧,率先废除官绅一体,当差纳粮。我父亲搞的让当官的,乡绅都要纳粮,就算了吧,大家日子过的都不容易,还把自己的八叔接出来,恢复自己十四叔的身份等。

雍正要是在地下知道得被气死,我活着的时候,他俩怎么搞我你是不知道啊,差点都把我搞下台,你小子一上位,摆摆手就说算了?可算是没搞你。


但乾隆主要就是想表明一个态度,我不是我的父亲,我是一个温和的人,大家不要怕我,拥护我,爱戴我,我会保证跟我混的人有好日子过的。


乾隆这个做法不可谓不明智,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饱草,政治治理,本就应该松弛有度,该紧的时候紧,该给手下人减减担子的时候也该减减担子。


经过这一系列政策,官员们对于乾隆不可谓不爱戴,还是这小子懂事,比他那个一毛不拔的老爹强多了。


但是对于原则性的问题,乾隆还是有分寸的,什么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以及军机处统统保留,好处给的差不多就得了,别蹬鼻子上脸。


要是不继续执行这些政策,国库怎么会充裕,国库没有钱,自己怎么七下江南,到处旅游,寻找自己的幸福。

但事情总是辩证的,还是有人对乾隆皇帝的做法感到不满,主要矛盾点在于,乾隆的八叔和十四叔都是雍正爷亲自送进去软禁的,你这又接出来,是对自己父亲的不孝顺。


乾隆立马出来辟谣,这些都是雍正爸爸驾崩前让我做的,他自己不好意思坐所以留给了我,握着还是贯彻父亲的主张,但这话,谁心里都知道怎么回事。雍正在位的时候,要不是觉得残杀手足这事传出去不好听,能把这两个兄弟活剐了,原谅他们?那是上帝的事。


正是雍正的一系列政策,解决了清政府财政上的难题,乾隆上位以后,又为这套整套政策松口,创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稳定的官场政治环境,为后来的乾隆盛世,奠定了基础。


雍正和乾隆不会想到,在几百年后的今天,农民种地再也不用交地税了,还会给农民补助,中国的人口也在我党优秀的领导下翻了几番。什么是康乾盛世?无需追忆昨天,今天的美好生活就是最大的盛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雍正   乾隆   上位   新政   官绅   国库   地税   官员   父亲   利益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