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后宫嫔妃来月事,遇到皇上翻牌子怎么办?古人的做法很聪明

从古到今,人类始终有条不紊的向前发展。

女性在社会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不仅需要承担照顾家庭的责任,还要为家族生儿育女延续香火。

在古代,女性的地位卑微,即使是皇宫中的妃嫔,在与皇帝的沟通中也不能直言不讳,往往需要通过含蓄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因为女性生理结构的原因,所以在每个月当中都会有几天的特殊时期,也被人们称之为“月事”和“例假”。

古人的思想封建保守,把“例假”看做是污秽之物,在男女同房时,自然要避开这段时期。

而作为皇室家族,他们拥有三宫六院数不尽的妃嫔佳丽,在古代,这些后宫嫔妃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向皇帝委婉的转达这一讯息呢?古人的做法很聪明。

古人避讳的“月事”,皇上翻牌子怎么办?

在古代,皇帝的嫔妃众多,有些因为乖巧自然会获得皇帝更多的宠幸,这些妃嫔也自然把皇帝的宠幸当作一种资本。

因为只有获得皇帝更多的宠幸,嫔妃在后宫的位置才会更稳固,在身体条件允许下,如果能为皇帝开枝散叶,不仅能获得皇帝的恩宠,在自己有了子嗣后,晚年也会有所依靠。

可是即便再受宠的皇妃,在经历“月事”的阶段也无法服侍皇上。

在例假期与皇上同房,一来对自己身体健康非常不利,二来被视为污秽之物的经血一旦沾染了皇上,就意味着对皇帝大不敬。

这不仅代表诅咒皇帝运气低落,同时对国家的兴衰也有着负面影响,所以即使再受宠的皇妃,历经此事也必定会被治罪。

恰好,皇帝也会利用这个时间,来接触自己平时没有关注到的妃嫔,借此机会,来繁衍更多的子嗣,从中挑选未来国家的继承人。

而处在“例假”期的皇妃们,因为古代制度森严,他们都会在“例假”前用不同的隐晦方式来传达此时自己不宜伺寝。

如果没有有效的将这一讯息表达出去,皇上误打误撞让正处于“例假”期的嫔妃侍寝,结局要么是扫了皇帝的兴致,要么是妃嫔犯了大忌被打入冷宫。

通过影视剧可以了解到,古代皇宫当中的嫔妃也是每日战战兢兢的度过,生怕惹恼了皇帝,连累自己的家族。

所以像这种事情虽小,但是却不可以掉以轻心。

嫔妃们一方面要讨好皇帝,另一方面还要避免因为这样的小事影响自己在皇帝心中的位置。

从唐朝到清朝中间经历了数个朝代的更迭,其中各个朝代的嫔妃都有自己独特的信号。

她们或通过饰品的更换或通过妆容的改变,以此来区别自己是否能够侍奉皇上。

汉朝时“月事”的隐喻

据史料记载,在我国汉代时期,妃嫔多以佩戴戒指来区分自己是否在“例假”期。

当皇帝看到妃嫔们佩戴不同颜色的戒指时,就已经可以充分了解到她们的身体状况,进而选择合适的妃嫔与之同房。

这样的用以区分的戒指,被分为“金戒指”和“银戒指”。

当妃嫔处在“例假”期的时候,她们的右手上会佩戴一只金戒指,这枚金戒指的含义也取了它的字面意思及“经戒之”,以此来提醒皇上,自己正处于经期,不方便给皇上侍寝。

又因为大多数人在平时待人接物上更喜好用右手,所以右手更容易被关注到,这样金戒指戴在上面也极容易被发现。

而如果在平时,妃嫔们则会在左手上佩戴一只银戒指。

因为银戒指的光泽冷白,也代表着自身光洁无瑕,没有没有一丝杂质,也寓意着自己可以随时侍奉皇上。

皇上见到这些左手佩戴银戒指的妃嫔,自然心中也没了忌讳,夜晚的时候也可以安排随行太监召唤她们前来侍寝。

这样的方法只能规范在皇帝意识清醒下的行为,毕竟因为戒指这样的饰品不大,很容易被皇帝忽略。

如果碰到皇帝醉酒的情况,妃嫔的戒指也极容易被皇帝所遗忘。

根据记载,汉景帝时期,皇宫中有一位叫做程姬的妃嫔非常受皇帝的宠爱,在某一阶段,汉景帝基本每夜都要点名让她前来侍寝,程姬也获得了相对较高的位分。

这日,汉景帝像往常一样,在夜幕降临之后来到程姬的宫中与之对饮。

酒过三巡之后,程姬的脸上泛出阵阵红晕,看的汉景帝心神荡漾。

此时的汉景帝在酒精的作用下也逐渐呈现醉态,看着眼前的美人,汉景帝竟然将程姬身子不便的事情给抛到了脑后。

汉景帝竟然一拍桌子说道:“爱妃,朕和你饮酒好不畅快,今晚决定留宿在此。”

皇帝的这番言辞属实吓坏了程姬,她知道即便自己再受宠,也无法当面回绝皇帝,一旦扫了皇帝的兴致,恐怕日后将会失宠,所以她只能硬着头皮答道:“臣妾自当侍奉皇上安歇。”

按照当时宫中的规矩,在侍奉皇帝前期,妃嫔应该进行梳洗打扮,程姬正是利用这一空挡巧设计谋,逃过了一劫。

她换来了自己的贴身婢女,然后让婢女换上自己平时穿的锦衣绸缎,然后在镜子前好生梳妆。

戴完毕后,安排婢女潜入自己的卧榻与皇帝行鱼水之欢。

不知情的汉景帝一夜之后才得知事情的真相,此时他也是懊恼不已,但是念在程姬用心良苦的份上,并没有过多的苛责她。

可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当晚服侍皇上的婢女却意外怀上了皇帝的孩子。

汉景帝虽然心中不悦,却仍然给了婢女一个辈分,让她顺利的产下了腹中之子,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长沙王——刘发。

这件事情后来被广为流传,后宫当中便有人将妃嫔的月事叫作“程姬之疾”。

唐朝时期的书信行式

汉朝妃嫔们佩戴戒指的方式一直延续到了唐朝,皇帝除了可以通过观察嫔妃们佩戴戒指,还衍生出了其它的沟通方式。

唐朝时期的思想相对开放,文化包容度也很高,嫔妃们在经历月事时,便可以亲笔为皇帝写上一封书信,再由待女和太监将信件传递到皇帝手中。

这样的方式相对来说更直观一些,皇帝在看到信件之后,也能更准确的掌握到嫔妃们的身体状况,以此来挑选适应陪伴自己的人,而这样的先例还要从一个妃子说起。

唐朝有个皇帝非常受宠的妃子,因为刚入宫不久对宫中的规矩掌握的不是很熟悉,在她一次经历月事时,忘记了佩戴戒指。

恰巧此时皇帝刚用过晚膳,按照程序,没一会儿的功夫,皇帝就该选出当晚侍奉自己的妃子。

不出意外的情况下,宠妃自然会被皇帝选出仁侍寝。

可是宠妃直到暮色降临,才意识到白天自己忘记佩戴戒指。

正在她慌乱之时,身边的侍女提醒道:“娘娘不如趁皇上没到之前,向他书信一封说明情况,或许皇帝会念在对娘娘的初犯不予追究。”

宠妃觉得待女所言极是,于是立马修书一封,差侍女送到皇帝处。

此时的皇帝早就准备完毕,正欲前往宠妃宫殿,却见太监呈上来一封书信。

信上写道:“臣妾恰逢月事身子不便,恐伤及龙运,特此修书一封,望皇上恕罪。”

皇帝第一次收到这样的信件,一方面感到新奇,另一方面,书信中也表达出宠妃对皇帝的担忧和关切,让皇帝非常感动,所以并没有怪罪她。

在宠妃经历月事之后,皇帝依然像往常一样对她疼爱有加。

这样通过写信的形式来转达月事的方式被后来的嫔妃们纷纷效仿,到后来这种方式也被保留了下来。

五代十国时期的多种方式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分裂出了很多政权,在各自割据的领土上也衍生出了更多种嫔妃们的暗示方式。

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了之前的佩戴戒指的方式、唐朝兴起的书信形式,以及后来有很多嫔妃在自己的手腕上系上红绳,以此来提醒皇帝,自己多有不便。

还有一些妃嫔通过妆容上的调整,借此来提醒皇帝。

她们在梳洗打扮时都会刻意在嘴角左右两边点出红点,或者用腮红将脸颊两侧涂上艳丽的颜色。

更有一些等级位分高的嫔妃,在各自的宫殿门口挂上大红灯笼以此来暗示皇帝,这样高调的形式,自然不适宜所有的嫔妃。

因为种类繁多,嫔妃们表达的方式各不相同,所以无形当中对皇帝造成了判断上的干扰,皇帝在判断自己妃嫔是否经历月事的准确率也就越来越低。

久而久之,判断上的失误一方面影响了皇帝的兴致,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没有系统的记录妃嫔的生理周期,导致皇帝的子嗣群体发展的并不理想。

明清时期的制度完善

到了明清时期,这样的问题便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在明朝时期皇室为了更有效的传宗接代,特意在内务服的编制下设立了“敬事房”。

“敬事房”的存在,有效的避免了皇帝和妃子们的无效沟通,他们的职责是将每一位妃嫔的生理周期详细记录在册。

妃嫔们何时将经历月事、何时与皇帝同房更容易受孕,这些关键的时间都有了详细的归档。

有了这样的记录,妃嫔们在怀孕之后,皇帝也能精确的得知自己与其同房的日期。

“敬事房”成立之后,妃嫔们在经历月事时,便会命令身边的婢女写一封书信送到敬事房,并由敬事房统一归档。

这样的操作省略了之前很多复杂多样的形式,也为妃嫔的健康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在经期一旦被皇帝翻牌,极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重者很可能导致终身不孕,所以敬事房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妃嫔们的一种福利。

同时,精确的数字也可以让皇帝一目了然,清晰的判断出当晚可以选择的伺寝的妃嫔。

在清朝时期,制度逐渐被完善,在敬事房被推出了一种绿头牌,也就是人们从影视剧当中了解到的。

该到皇帝翻牌子的时候,太监会端出一个托盘,里面盛满了各种带有嫔妃名字的牌子。

托盘中这些牌子上的名字已经被敬事房筛选过,当晚不能侍寝的妃子,她们的牌子自然不会出现在托盘中,只有能服侍皇帝的妃子,牌子才会在托盘中展示。

待到那些经历月事结束的妃子,敬事房会将她们的牌子重新放在托盘中任皇帝挑选。

这样井然有序的方式安排,还可以让平时不受宠的妃子,有机会侍奉皇上并怀上自己的皇子,一方面为皇帝开枝散叶,另一方面自己在晚年也能老有所依。

或许之前还有一些特殊癖好的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在嫔妃经历月事时强行与之结合。

但是自从有了敬事房以后,皇帝的行为也受到了牵制,很大程度上规范了他们的行为,也保护了嫔妃们的身心健康。

这样的制度逐渐被完善,也体现出了古代人们思想文明的进步,能将一些隐晦的事情系统有条理的编册归档并成立专门的部门,同时也能做到将后宫资源更合理的分配。

在很多影视作品当中,我们都能看到皇帝翻牌子的桥段,大致也还原出了清朝时期等级森严的皇室阶层。

从各个朝代时期来看,皇帝选嫔妃侍寝都有着别具一格的方式。

虽然目的是一样的,但是方式却间接的展现出了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卑微。

就连皇亲贵族的女性经历月事,都要通过百转千回的方式渗透出去。

除此之外,这样的表达方式也表现出了当时封建社会人们思想的压抑和保守。

明清时期,人们在处理这类问题的角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能够正视一些女性隐私的问题,也间接的说明了社会的进步和对女权的尊重。

现如今的社会男女平等,甚至现在很多职业上女性比男性更具有一定的优势,经济上的独立,也带给了现代女性更多的话语权,相比较古代,现代女性无疑是自由和幸福的缩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月事   嫔妃   皇上   敬事   妃嫔   例假   后宫   古人   牌子   戒指   皇帝   做法   时期   古代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