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被夏守忠奉旨用弓弦勒死,她触犯了皇帝的哪些忌讳?

贾元春之死被认作是贾家败亡的风向标。毕竟皇帝杀了贾元春,代表与贾府恩断义绝,必然就是随后对贾家的绞杀。

[恨无常]曲子说“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说明元春死在了贾府抄家之前。

贾元春在省亲当晚点的四出戏之一的《乞巧》出自《长生殿》,脂砚斋批语提示“伏贾元春之死”。

《长生殿》讲述安史之乱,唐明皇西逃入蜀,路过马嵬驿时禁军哗变,要杀杨贵妃和杨国忠。

唐明皇不得已派高力士下旨缢死杨贵妃,又杀了杨国忠,杨家灰飞烟灭。

随后太子李亨与唐明皇父子分道扬镳,不久在灵武继位尊唐明皇为太上皇。显然是一出父子争权的斗争。

好巧不巧,贾家就是忠于太上皇的老臣,却对皇帝不忠不顺。

安史之乱后,唐肃宗迎回唐明皇。晚年李隆基思念杨贵妃而有了《长恨歌》和《长生殿》的故事。

《长生殿》借杨贵妃死于马嵬驿,暗示贾元春之死和贾府抄家的本质是权力斗争,在一场类似马嵬驿之变的冲突中“虎兕相逢大梦归”。

贾珍与杨国忠一样都是“贵妃”堂兄。也暗示他的结局有死无生。

杨贵妃被皇帝下旨,由高力士下手缢死在马嵬驿。成了贾元春被皇帝下旨缢死的重要线索。

贾元春的判词,分为三个部分。

一,判词图画“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串香橼”。

弓代表军事,香橼代表心有不甘。

突出贾家与皇帝的核心矛盾是贾府掌控的军事过大。

比如王子腾的九省都检点控制北方边防。

比如粤海将军邬家掌控南方边防军权。

比如长安节度使与平安节度使都与贾府交好,言听计从。

比如贾雨村是大司马参赞朝政协理军机的兵部尚书。

比如贾府与北静王结党,威胁了皇帝。

贾府如此有威胁,肯定让皇帝不放心。

而贾家对新登基的皇帝骄狂自大又不忠不顺,表现出来的就是积极响应太上皇旨意操办贵妃迎亲。君臣双方貌合神离,互相心有不甘。

二,“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典出《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拿贾元春与贾探春的结局对比。

姐妹同为帝王妃,元春起点高却结局身死。探春起点低却得享福寿。根本源于姐妹二人胸怀见识的不同。

如果贾元春与贾探春互换,元春远嫁海外也不可能“日边红杏倚云栽”声震海外(交趾怀古)。

探春入宫却肯定对贾府有约束,想办法成为皇帝与贾家之间的润滑剂,不可能卷入与皇帝的正面冲突对立,导致抄家结局。

曹雪芹借《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的“虎兕”典故,固然写了皇帝对贾家的不善,但也反衬出贾家昏聩,贾元春鼠目寸光,才是导致悲剧结局的主因。

“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是果,而“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则是因。

三,“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是五月榴花神潘淑的典故。

说的是贾元春二十多岁还不能明辨是非,因一己私怨而像东吴孙权皇后潘淑一样,糊涂卷入皇权之争,结果被宫人缢死的悲剧结局。

曹雪芹通过潘淑身死的典故,进一步佐证贾元春像杨贵妃那样被缢死的原因,是卷入了权力斗争失败被反噬。

综上,根据原文的诸多线索,就能梳理出贾府抄家和贾元春之死的真相。

贾家抄家,源于他们掌控军权,以至于骄狂自大对皇帝不忠不顺,遭新皇帝忌惮厌弃。

他们不思忠心报效,却心怀怨恨与北静王结党营私,最终与皇帝爆发冲突而被抄家,是咎由自取。

主犯宁国府灰飞烟灭。荣国府被顺势而为抄家治罪。宁荣二公的势力最终被连根拔除,皇帝消灭了潜在威胁。

贾元春之死,则是她作为贾府在皇帝的身边人,却一味心有不甘、满心怨怼,全然不顾贾府对太上皇言听计从,却与皇帝对立。不懂得揣摩圣心,导致贾家与皇帝关系破裂,也因省亲抽干贾府财力,导致贾家顾此失彼越错越多。

无论贾家还是贾元春,都触犯了皇帝最忌讳的“皇权”至上。

最终当贾蓉的龙禁尉在平安州发生了一出类似“马嵬驿之变”时,元春被皇帝派夏守忠下重手缢死,不排除就用的弓弦,也是咎由自取。

元春死后,就是贾府抄家的开始。

纵观贾府抄家和贾元春之死,其实颇为可惜。他们本有机会不死,却一步步自己作死,徒呼奈何。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香橼   骄狂   皇帝   判词   论语   红楼梦   太上皇   弓弦   贵妃   典故   忌讳   结局   贾元春   夏守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