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只在陕西而不在陕东?“陕”为何物?


我国省级行政区有许多名称与山河湖海相联系,而且多有对称。

如山东、山西等地“山”指代太行山、湖南、湖北等地“湖”指代洞庭湖、方位名词指出其具体位置等。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陕西这个名字有点怪。一是陕西并非从山河湖海开始,二是中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内并无陕东这一区域。

那么陕西省之名是如何得来的,在历史上是否有陕东这一概念?既然存在,为什么会在以后销声匿迹呢?

除此之外,陕西中的“陕”字又是什么意思?

周召分陕时,周朝的疆域被划分为陕东、陕西两部分

可以肯定,“陕东”这一概念在历史上就有,而且与陕西同时产生。

有关陕西及陕东地区的历史可追溯至周朝时期。

周武王姬发死后,周朝内发生叛乱,周公花了整整三年才平息。

为了减少叛乱再度爆发的可能性,周公与兄弟召公共同决定:以陕塬作为分界点,把周朝疆域分为两半。

陕塬以西的地区为陕西,归召公管辖,陕塬以东的地区为陕东,归周公管辖。

长期以来,陕东是黄河中下游的同义词。但那时周朝真正掌握的疆域不大,故陕东地区面积较小。

最主要是周公、召公分陕、陕东时,只是给予泛泛而谈,而未对陕、陕东进行界定。

日积月累,陕东地区面积逐渐增大,但陕西地区由于存在少数民族干扰而难以持续扩展。

至战国时期陕东地区范围已十分扩大。再加上周王室对诸侯王丧失控制。

诸侯王为争霸而对陕东地区等泛泛而谈不满。

所以经过几百年的开发,陕东分裂成许多区域,诸侯王们对自己的疆域又有了一个全新的称呼。

随着时间的推移,陕东之名渐渐湮没,代之以各诸侯王国之名。

就陕西地区而言,其范围虽有一定的扩展,但基本上与以前相比并无太大的改变。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取消了分封制度而采用了控制力更强的郡县制来对陕西地区进行较好的治理,秦始皇把陕西划分为三个区域,即京兆尹,左冯翊以及右扶风。

无独有偶,从陕东地区演变而来,各诸侯王国划分郡县,归中央统辖。

不断地进行改革,到了清朝已基本形成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陕西地区由于资源的日益衰退,其地位也在不断降低。特别是安史之乱,使政治中心继续东移。

渐渐地,统治者意识到陕西地区已经不需要像秦始皇时期那样一分为三分开管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将它们合在一起才是更好的选择。

北宋于公元960年建国,为避免唐朝时期藩镇割据惨剧,北宋统治者决定对全国行政区划进行调整。

这次调整,陕西一词又作为地名。

北宋时行政区划称为道路,基本上以有代表意义的山川湖海为界,再加方位名词注明方位。

陕州作为中原地区与关中地区之间一条非常重要的分界,早在北宋时期就以陕州西部地区作为陕西路的名称,但其范围与今陕西省存在较大差异。

由于陕州东部区域太过广阔,就不存在陕东这一行政区划,陕州东部区域由于各自所处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得名。

至元朝时,为与中原王朝行政规划相区别,元朝把全国划分为十部分,称行省制度,陕西行省便是其中一部分。

但元朝时陕西行省范围较大,与今陕西省有一定差别。

后由于行省范围过于庞大,元朝统治者怕对中央构成威胁,便对行省范围进行一些调整。

元朝将本属四川行省之汉中划归陕西,再将属陕西行省之陕州划归河南,使四川和陕西都很难对中央构成威胁。

就是这次改革基本上划定了陕西省南部与东部地区之间的距离,而对于西部地区来说,与今天的陕西省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至清代,清朝统治者觉得陕西范围过于广阔,便把陕西分成两部分,陕西省与甘肃省两部分。

新中国建立以后,行政区划基本上承袭清朝,陕西省名称及范围一直沿用。

至于陕东这个词,却随岁月的推移而完全淡出了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5

标签:陕西   陕西省   行省   周朝   疆域   元朝   北宋   统治者   诸侯   中国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