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打下4座城,取了4个名字,从未改名并沿用至今,名字很熟悉

前言

我国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游牧民族觊觎的对象,古来每一代王朝的统治者都曾与北方游牧民族展开过殊死搏斗,用自己的热血与生命捍卫着华夏文明的延续。在这场历时千年的较量中,涌现出了无数民族英雄,而西汉时期的名将霍去病,正是其中最为璀璨夺目的那颗明星。

他一生建立的赫赫战功,至今仍令后人津津乐道。尤其是他在仅仅20岁的时候,率军西征河西,六日之内歼灭匈奴两大主力,一举夺取河西走廊,为汉朝设置了四大郡县,奠定了西汉在西北边疆的统治基础。他给这四座城池取的名字,沿用至今,凝结了他对这片热土的深情,也彰显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政治眼光。

出身低微,一介侍中得武帝赏识

公元前157年冬,一个细心的年轻母亲抱着襁褓中的婴儿,眼神中满是慈爱和美好期待。这婴儿便是后来名垂千古的大将军霍去病。然而,他的出生却不像他后来的人生那般光彩夺目。

他的父亲霍仲孺只是一个平阳县的小小差役,他的母亲卫少儿也不过是平阳侯府中的一个侍女,地位卑微。按照当时的身份等级观念,侍女所生的孩子也只能成为主人家的财产,从小便要侍奉主人家。

好在,命运女神眷顾了这个婴儿。当他13岁那年,他姑母卫子夫被汉武帝相中,成为了皇后。霍去病作为皇后的外甥,也得以多次面见汉武帝。

“哟,去病啊,又来啦!”汉武帝看着跪在殿下的少年,笑呵呵地说,“快起来吧,跟朕说说,你最近都在做些什么?”

“陛下,臣最近在读《论语》,感触良多。臣愿意努力学习,争取将来为陛下分忧。”少年霍去病谦逊有礼地回答。他童年在侯府中生活时,深感自己出身卑微,生来便要服侍主子,无论自己多努力,都难以翻身。但是现在姑姑成为皇后,自己也得以进宫觐见圣上,机缘巧合之下,生命轨迹出现了重大改变。

年少的霍去病性格深沉内敛、聪慧好学。他不愿意像其他宫中小儿那样玩乐打闹,而是喜欢一个人静静地阅读儒家典籍,思考人生的道理。他深知自己命运多舛,如今能面圣接近君主,必须努力学习,将来以自己的才干回报皇上的知遇之恩。

武帝点点头,喜爱这个外甥的谦和有礼。他看出年少的霍去病内心深思熟虑,举止不像常人,知道这绝非寻常的少年。武帝想起自己年轻时志存高远,要匡扶汉室,重振国威。如今统治天下多年,也应该给后来者一些机会,培养建立功勋,汉室才能代代传承。

霍去病18岁那年,汉武帝见他成年后仍谦虚用心,便破例提拔他担任侍中这一重要职务。这在当时可谓破天荒之举,一名出身卑微的年轻人能够担任皇帝左右侍候的要职,引来朝野上下无不侧目。

但是霍去病并不因此骄傲,反而感到压力更大了。他暗暗提醒自己,此去职责重大,务必勤勉谨慎,时刻反躬自省,不辜负皇上的深情厚德。他常常在深夜独自苦读,努力充实自己的学识,严格要求自己的品行言语,深怕哪怕一点小失误,也会玷污了圣上对自己的期待。

平阳县的百姓们听说后,都为小霍去病高兴,纷纷说:“去病从小孤苦,现在终于顺利了,他日后定会汉室栋梁啊!” 平阳县的老者还常常以霍去病为例,告诫自己的孙子,只要肯付出努力,即使出身微贱,也同样能在仕途上成大事。

随大将军出征,勇冠三军建奇功

元朔六年,匈奴在边境不断挑衅,汉武帝派大将军卫青北伐,年仅19岁的霍去病也跟随出征,担任副将。

“去病,你我一起出征,定会建立大功,保家卫国!”出征前,卫青将军振臂高呼,鼓舞士气。他看着身边这个还稚嫩的少年副将,眼中透着期许与信任。

“是!将军!”霍去病坚定地回答。他明白此次北伐的重要性,这不仅关乎国家武功和边疆安危,也关乎自己认真学习多年以来,是否能在实战中展现才干,确立功勋。他期待已久的戎马生涯终于来临,必须全力以赴,不负使命。

出征前,汉武帝下诏从大军中为霍去病挑选八百名骁勇善战的士兵,以示对他的信任与嘱托。这让围观的将士们对这个年轻的副将都刮目相看了。

“这小霍去病果然得到圣上的重用,这批兵可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啊!”

“去病平时在朝中也很得宠,这次随军出征,定能大显身手,我们要和他好好配合!”

获得士兵们的支持与期待,也给了霍去病强大的精神鼓舞。他暗暗给自己加油:一定要证明自己,经受住军旅生涯的考验,让士兵们看到自己的能力。

战役打响后,霍去病果然领兵如虎添翼。他巧妙运用骑兵的机动灵活特点,对匈奴军队进行多次迂回包抄,斩杀俘虏两千余人,立下汗马功劳。每次骤然出现在匈奴军队背后的汉军,都让敌人措手不及,士气大挫。

“去病果然是个少年英雄!”

“去病的兵法了得,匈奴惧他如虎!”将士们争相称赞。

汉武帝听说战报,大喜过望,特封霍去病为冠军侯,给予厚赏。此时的霍去病才20岁出头,就以军功当上了侯爵,可见武帝对他的看重。朝野上下、将士们无不为他钦佩。

平阳县的百姓听说小霍去病立下大功,个个为他骄傲,纷纷祝贺他家人。平阳县令更是亲自上门,向霍去病的母亲转达百姓的庆贺之情。霍去病的母亲含泪感谢众人,由衷为儿子的成就感到欣慰。

20岁率军西取,六日斩两匈奴主力

元狩二年,霍去病仅20岁便被汉武帝任命为骠骑将军,率一万精骑深入河西地区,收复汉朝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

此战对年轻的霍去病来说无疑是一次大考。然而他不负重托,兵法高超,深入敌境后迅速对河西五国进行袭扰。短短六天便歼灭了匈奴折兰王和卢侯王两大主力。

“听说小霍去病又打赢了匈奴,长大后更加英明神武了!”平阳县百姓们欢聚一堂,为这场捷报喜不自胜。去病的母亲说起儿子来眉飞色舞,声音都因激动而颤抖。

“去病平时对我肃然起敬,向来孝顺,现在能打败匈奴,立这等大功,真是我儿好样的!”

“去病果然名不虚传,这匈奴他日必定越来越不敢犯边!”众人举杯庆贺。

那一年夏天,霍去病再次率军深入河西地区,采用迂回战术,直抵匈奴后方,大破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最终,霍去病仅用一年时间便占领了整个河西地区,为汉朝夺取河西走廊立下汗马功劳。

此战的胜利,可以说霍去病用他卓越的军事头脑和超强的执行力换来。他精心布置,调虎离山,各个击破敌人;他身先士卒,披荆斩棘,击溃敌军主力。在寸土必争的战场上,有他传令指挥 ,汉军便如虎添翼;有他率先冲锋,士气大振。

朝野对去病此战的褒奖之声不绝于耳。然而去病内心从未有一丝骄横之情,反之压力更大了。因为他知道,祖国河西虽克,但繁荣富庶还需他日后持续用心经营。这个担子,仍重重地扛在他年轻的肩上。

四城归汉 霍去病取名留香千古

河西战役大捷后,汉朝在河西地区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以便巩固边疆。汉武帝嘉奖霍去病的功绩,特将这四座城池的命名权赐予了他。

霍去病思虑再三,最终为这四座城取名“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这四个名字意义深远,反映出霍去病的细腻情怀与卓越眼光。

武威,寓意汉朝军功威武,战无不胜;张掖,展现汉朝开疆扩土的雄心;酒泉,取水润沃野的涵义,寄望边疆富庶繁荣;敦煌,希冀汉文明东传理化异域。

这四座城池的名字,折射出霍去病作为一个军人统治者的理想与抱负。武威代表他笃信汉军必将战无不胜,能守卫边疆;张掖寄托他对汉朝疆域日益扩大的期盼;酒泉体现他希望边境富庶安居乐业的政治理想;敦煌则寄寓他希望汉文化遍布异域的远大抱负。

时至今日,这四座城池虽已不复存在,但其名却流传千古,成为中华大地上熠熠生辉的地名。每当人们提起“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之名,总会想起那个20岁就成就霸业的少年英雄,以及他对河西之地那份深沉的情怀。

这四个地名,见证了霍去病对边疆的深情厚爱,也见证了一个伟大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历程。如今每当我们乘车路过武威,或看到酒泉卫星发射的画面,都会为之自豪感慨 – 这些成就的背后,有一代代仁人志士的心血铸就。

结语

霍去病一生以无比坚定的意志和卓越的才能,书写了当之无愧的军神传奇。尤其是20岁便独挡匈奴、取河西之战,彻底改变了西汉王朝在西北疆域的战略态势,使汉文明得以深入散布,对中华民族发展影响深远。

他给河西四城取的名字,至今仍意义深长,令后人追思。我们应当学习他那种对国家忠贞不渝的品质,以及他那种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气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8

标签:平阳县   张掖   酒泉   河西   敦煌   汉武帝   汉朝   匈奴   城池   边疆   名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