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60大寿时感叹自己无后,儿媳突然跪下:您其实还有个儿子

包拯此人,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何为清正廉洁,什么叫为国为民。在众人的赞叹声中,花甲之年的包拯心头涌上一股浓烈的遗憾,不禁叹了一口气。

原来包拯的儿子和孙子相继死亡,现如今包拯已经没有了后人。不管年轻的时候多么威风凛凛的人,到了老年也希望享受儿女承欢膝下的生活,这是包拯心之所愿。

可能是包拯一生功绩卓越,老天都看不惯他的圆满,早早就收走了他的儿子,让包拯彻底沦为孤家寡人。

就在包拯叹息之际,他的儿媳妇抱进来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噗通一声跪在包拯面前,说:“公公,其实您还没有绝后,您还有一个儿子。”

顺水推舟,成人之美

此举可把包拯吓到了,他并没有印象自己曾经有过什么风流韵事,怎么突然就多了个儿子?原来崔氏怀里抱着不是包拯的私生子,但是真的是包拯的亲生儿子。

包拯举办寿宴的前两天,被包拯赶回娘家的小妾突然找到崔氏,说回到娘家后,他就被查出有了身孕,但是怕包拯嫌弃她愚钝,就一直没敢告诉包拯。

现在儿子生下来了,孙氏就想让儿子认祖归宗,所以特地来找崔氏商量对策。自从包拯的儿子包意去世以后,崔氏就成了真正的掌家人。可以说,崔氏是整个包家最了解包拯的人。

看到孙氏一脸无措的样子,崔氏在心里说,“公公会赶走孙氏,不是没有道理的,行为实在愚蠢。”但是就算孙氏再愚蠢,也不能能让包家的子嗣流落在外。

而且包拯这个突如其来的儿子,说不定还能让包拯摆脱终日闷闷不乐的情绪。于是,崔氏先把孙氏二人安顿下来,她也在心中默默计划怎样把这个婴儿送到包拯面前。

很快。崔氏就有了主意,虽然有她这个儿媳妇在身旁尽孝,但终究有遗憾,包拯还是希望能有后人可以继承包家香火的。

既然孙氏有意,包拯有求,何不就顺水推舟。左右过两日就是包拯的生辰了,就在那时候把这个孩子送到包拯面前。

一来给包拯一个意外之喜,圆了他的缺失;二来成全了孙氏,给孩子一个身份。寿宴按照计划顺利的进行,因为在官场多年关系,不少人来给包拯祝寿。

而且包拯这个人,刚正不阿,为很多人主持公道,结交了很多知心好友。刚见到这热闹的场面,包拯还挺开心,和好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中年拼事业,晚年看儿孙,话题说着说着就偏向了儿孙的发展。也不知道是谁,突然说了句:“我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啊,天天尽在外头给我惹事,实在令人头痛啊。”

这话直接戳中包拯的伤心事,只见他神情立刻黯淡了下去。

这个时候有人注意到了包拯的变化,示意众人跳过这个话题。看着这善解人意的动作,包拯叹了一口气,“你们至少还有儿子要忧心,而我已经断后了。”

听了包拯的话,众人也都面带忧伤,一个人安慰说:“包大哥,至少你还有一个能干的好儿媳啊。”

说曹操,曹操就到了,只见崔氏抱着一个襁褓径直向包拯走来。众人看着崔氏脸上的表情,纷纷在心里猜测起孩子的来历。

甚至有人想会不会是崔氏在外面和别生的,反正就是没一个人想到崔氏抱着的是包拯的儿子,连同包拯本人也这么想。那么崔氏该怎么样向包拯坦白孩子的身份呢?

一锤定音,包拯有后

顶着众人的震惊,崔氏一下子跪在包拯面前。包拯不解其意,但还是赶紧扶儿媳妇起来。他在心里决定,无论这个孩子是谁的,只要崔氏是崔氏的意愿,包拯就可以接纳他。

崔氏含泪说:“没有在第一时间告诉您这件事情,是儿媳的失职,但我想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告诉公公,其实您还有一个儿子。”这话让包拯整个人都蒙了,忙问:“你这是什么意思?”

“公公,你可还记得孙氏?”崔氏又问。一听到这个名字,包拯不快的记忆全涌了上来。这个随时原本是他第二位夫人的侍女,后来才被收了房 。

可是这个孙氏做事笨手笨脚,说话 一惊一乍,包拯被烦的不得了,于是把人赶走了。没想到,这个孙氏一回到家,整个人食欲不振,吃啥吐啥,请大夫一瞧,才发现是有了身孕。

孙氏的娘家人看见这个情况,都劝她回去包家,包拯肯定不是那种无情的人。没想到孙氏半点都没有辜负她的愚蠢,非说包拯对她无情,要让包拯后悔。

家人没法,只能由着孙氏。等到孩子出生,孙氏才后知后觉地感到害怕,这才上包家向崔氏求助。

众人听完了这段往事,不禁咂舌。包拯若有所思,毕竟孙氏回娘家将近一年才抱回一个婴儿,很难让人不怀疑。

可是众人都低估崔氏的能力,她没有立刻把孩子送到包拯面前,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单凭孙氏的一面之词,确实不足以让人相信那是包拯的儿子。

于是崔氏派出人去询问孙氏的街坊邻居,关于孙氏回家后有没有和别的男人有接触,再者就是孩子的出生日期。

确认了孩子的出生日期,再结合孩子那黢黑黢黑的皮肤,简直和包拯如出一辙,崔氏这才敢把孩子送到包拯面前。

包拯抱过崔氏手里的孩子,仔细打量了一番,五官确实和他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而且神奇的是,这个孩子一点都不怕生,在包拯的怀里咯咯笑。这下就连包拯都确认了,怀里的孩子就是他的亲生儿子无疑。

包拯的脸上出现了许久不见的笑容,孙氏也破涕为笑。众人见此,纷纷给包拯道喜。

包拯哈哈大笑,一扫之前的阴霾,感叹今日真是双喜临门。包拯的大儿子本来就是来老子,现在六十再次喜得贵子,着实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

看来包拯一生的功德,终究是感动了上苍,临了还在他的生日送来一份大礼。这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会给包拯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儿女承欢膝下,一生功德圆满

包青天在人们的心目中,总是英明神武的形象。但是前期,包拯的路并不是很顺,不仅在官场上不如意,还遇上母亲去世。

给母亲守完三年的孝期,在朋友的帮助下,当上了一个小县令。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包拯娶了第一个老婆李氏。不够李氏命薄,嫁给包拯一年多就去世了,没有留下一儿半女。后来,包拯娶了第二位夫人董氏。

董氏为包拯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健康成长,儿子包意却体弱多病。

包意成功被培养成一个药罐子,长到了二十多岁,但是最终身体还是被耗空了,含恨离世了。

幸好包意留下了一个儿子,自从包意去世后,小孙子成了包拯唯一的寄托。可惜包意的并可能是遗传的,他的儿子也在七岁早夭。

这时候的包拯已经年近花甲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几乎压垮了包拯。就在包拯以为自己只能带着最后的遗憾离开这个世界时。

儿媳妇崔氏抱着一个孩子出现了,并告诉包拯,这是他的亲生儿子。

自从这个小儿子加入这个大家庭,整个包家充满了欢声笑语。脸上布满皱纹的包拯,抱着咿呀学语的小儿子,看着他从满处爬到四处走。

小家伙填满了包拯的整个世界,众人看到包家后继有人,也打从心底开心。

看到包拯开心起来,他的两个女儿也不会因为不忍心看父亲难过的样子,而不敢回娘家了。有时候,女儿会带上自己的小孩,让小孩子随意地玩闹。

包拯没有精力和孩子们上蹦下跳,就随便找一个角落,默默注视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

包拯给自己的小儿子取名包延,学会走路后,包延很是调皮,总喜欢玩追逐游戏。但是包延却是最令包拯放心的孩子,因为他的孩子中,包延是唯一一个生龙活虎。

包拯觉得,包延一定会健康地长大成人,然后为包家开枝散叶。

“父亲,你来陪我玩吗?”小包延奶声奶气的喊道,一边还迈着小短腿向包拯跑来。包拯飞远的思绪被拉了回来。

张开双臂把小儿子揽入怀里,他刚想出声哄一哄包延,突然发现自己的声音变得如此苍老。

原来,自己已经这么老了吗,他多么想看着包延一点点长大成人,然后娶妻生子。不过看情况,包拯是等不到那一天了。

四年,儿女承欢膝下的日子包拯只享受了七年,在六十四岁的年纪,包拯轰然离世。

百姓听到包青天去世的消息,都跑来吊唁。这些有见过包拯的,也有没见过的,有的受过他的恩惠,有的只是仰慕他的公正。

由此可见,开封府的包青天影响力有多大,他已然成为许多人的信念,也算功德圆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承欢膝下   儿子   孙子   儿媳妇   大寿   小儿子   儿媳   娘家   公公   怀里   面前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