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被日本政府驱逐出境

1905年10月6日同盟会刚成立一个多月,孙中山就离开了日本前往越南、新加坡等地,发展同盟会组织,并筹划在中国华南地区发动武装起义。

1906年6月,孙中山在新加坡委任同盟会员许雪秋为中华革命军东军都督,负责广东潮州、嘉应一带发动起义。10月孙中山回到了日本东京,和黄兴、章太炎等同盟会领导人一起制定了中华革命军政府的《革命方略》,专供各地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时动员群众、鼓舞士气、瓦解敌军和指导对外关系之用,从而,再次体现孙中山用武力推翻清政府的一贯思想和决心。

1906年秋,总部黄兴派同盟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彭邦栋、罩振、成邦杰等人,从日本回到湖南联络会党,宣传中国同盟会纲领,确定了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三处同时发动起义,萍乡方面以安源煤矿矿工数千人为主力。

12月4日、5日在未向孙中山具体请示下,于浏阳县的麻石、文家市、金刚头,萍乡的高家台、上粟市、相木等处自发发动起义。醴陵浏阳等湖南、江西边区,纷纷响应,人数约有3万之众,起义规模之大是空前未有的。

清廷闻讯,急令江西按察使秦炳直率三省清军联合镇压。

义军初起,屡败湘军,势不可挡,沿湘赣边境迅速扩展,苏、鄂、赣、湘各省清廷在吏为之震动,共同派兵围攻。张之洞派湖北新军四大队和炮兵一中队,清军总数不下5万人,亦被起义军屡屡挫败,但因起义军无军事知识和战略计划,惟“知株守萍、浏、醴三邑,不能进取,于是在清军合围猛攻下,党军首领萧克昌、龚春太、蔡绍难等,或被捕杀,或味马革裹尸,起义军逐渐解体,最终被清军扫荡”。到12月24日,萍、浏、醴起义基本上失败了。

虽然这次起义规模空前,但义军牺牲是空前的,清军的残酷镇压也是空前的。

萍、浏、醴起义,并非奉同盟会总部与孙中山的命令,而是返国的同盟会员自行决意发动的,故无周密计划。但当起义发动后,孙中山和黄兴极为重视,曾先后分遣胡瑛、宁调元、损毓筠、杨卓林、段书云诸多同志入苏、皖、赣、湘、鄂各省运动界,准备响应。

12月31日在起义发生后,同盟会员刘道一,急忙去长沙促动新军响应,在途中被捕,他坚贞不屈,当日在长沙浏阳门外被杀,年仅22岁。

这次起义,首次在神州大地上打出中华国民政府和国民军的旗号,并出檄文讨伐清政府。在檄文中特别指出,此次起义不单单是排满复汉,而且是为民主共和而革命的。

之后,清政府了解到同盟会是萍、浏、醴起义的策动者,便要求日本政府驱逐孙中山出境。1907年被迫离开日本经新加坡赴越南,准备就近擘划广东、广西、云南三省的起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同盟会   醴陵   浏阳   萍乡   起义军   新加坡   江西   湖南   日本   日本政府   同盟   孙中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