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会勃然大怒,声称已经收集好证据,势必让造谣者付出代价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案例摘要

近日,一场罕见的台风夹杂着暴雨,席卷了中国北方地区,北京、河北、东北等地受灾严重,房屋倒塌、车辆受损,人民生命和财产岌岌可危。

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受这场自然灾害影响最大的竟然是北京红十字会。北京红十字会再一次被卷入了舆论的漩涡,那漩涡有多深,可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北京红十字会成立于1928年,有接近百年的历史了。作为一个社会救助团体,当发生天灾人祸时,红十字会理应挺身而出。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红十字会适时出现了,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的人道救援组织,红十字会充分发挥了“乐于助人”的精神,出面开始募捐。

回想往年红十字会发出捐款通告时,社会各界纷纷施以援手,短短几个小时就能获得大量的募捐款。

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这些年人们吃一堑长一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寒心之后,人们都变得聪明了。

因此,这次在看到北京红十字会出面募捐后,人们不再感动地稀里糊涂,毫不犹豫就打开口袋捐款,取而代之的是冷嘲热讽。

自红十字开通捐款渠道以来,有不少网友捐款了一分钱。网上的一位网友捐了一分钱还要求开发票,遭到拒绝,然后把红十字会投诉了,结果就是迅速收到了一分钱的发票,为了避免有些人恶意捣乱,红十字会还将捐款金额上调至1元。

大家捐1分是为了表达对红十字会的不满,可他们却直接把最低捐款额给改了,拒绝了这种不满,拒绝了“恶意捐款”。

在8月5号的新闻发布会上,红十字会倡导大家捐现金不要捐物资,希望大家不要相信质疑和恶意抨击,希望人们都能够积极捐款,如果有怀疑或者问题进行举报,也敦促恶意捐款的行为停止

然而,红十字会的这一做法更是遭到公众的质疑。首先,红十字会发文禁止大家直接向灾区捐赠物资,让其作为专业机构进行物资采购,这一点引起了人们热议。将物资直接送到灾民们手里不是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怎么还要禁止呢,合着就是只要钱不要东西呗?

人们对于红十字会的嘲讽和不屑,真不是因为大家没有善心,而是因为大家在这方面吃过太多亏。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还历历在目,而这次处在风口浪尖上的北京红十字会又让广大群众目瞪口呆了一把。

根据网络上流传的北京红十字会官网信息显示,该机构全年收入为4290万元,支出正好也是这个数。对此,有网友表示,情商高:收支平衡;情商低:花得一分都不剩。

其中员工薪资福利占比77%,也就是3300万。而数据显示,他们的工作人员为51人,也就是说,人均薪资福利高达65万,每月超5万/人。

而一篇发表在社交媒体上的名为《红十会工作人员人均收入过高》的文章再次引发了轩然大波。这位网友通过披露一些红十会工作人员的薪酬情况,称其高收入已超过了正常水平。

该网友发文称,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人均收入有40万到70万之间不等这一言论。

然而,这一言论很快引起了红十字会官方的注意。官方勃然大怒,认为这纯粹的就是造谣,所以当下就立马辟谣。

官方立即作出了回应,解释是博主计算错误,公式搞错了,实际上年薪没有这么多。然而,面对质疑,这么简单的回应难以服众。

按理说,这段时间针对红十字会的质疑声并不少,但这次为什么红十字会发这么大脾气呢?

红十字会不仅要求该网友发布辟谣声明,而且阅读量必须超过14万,并表明已经收集好固定证据了,也就是说如果阅读量没有达到规定数字,那么别怪官方翻脸无情。官方这样的态度也是令人侧目。

该网友后续发布了辟谣声明,引发了网友的热议评论。不仅如此,这个账号甚至还对十字会总会的账号评论表示,“文章我也删了,辟谣我也发了,这样总可以了吧”。

可这件事真的就到此为止了吗?这样的解释真的能够堵住群众议论的嘴吗?为什么不能像网友们要求的那样,将红十字会的支出透明化呢?

面对此次汹涌的舆情,可能北京红十字会意识到必须得做点什么,不然事态这样发展下去大家都不愿意捐款了。于是他们发表了一篇题为《闻“汛”而动,北京市红十字系统积极参与防汛救援工作》的文章。

大概是想表达:“你们嘲讽我,议论我,质疑我,我都无所谓,我是实实在在做好事,公道自在人心。”

然而,事实证明,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这篇通稿果不其然地在众目睽睽注视下翻车了。

照片里的工作人员穿着洁白无瑕的鞋子和裤子,与满地的泥泞形成鲜明对比,这个对比既讽刺又直击人心,揭开了某些虚假表象之下的丑陋。

有网友戏称:这么精细的摆拍,怕是打算参加奥斯卡了。

不过,红十字会的问题到这还没有结束,接下来发生的一切才叫人“叹为观止”。

在北京红十字会公开的“2023年7月使用捐赠物资信息明细表”中,7月份捐赠的物资,包括了单位采购的74.5元一双的雨靴、74元一件的雨衣,还包括162.97元一件的短袖T恤、甚至还包括西裤、套装西服等,而后面几种物资的捐赠方是一家名为北京五木服装有限责任公司。这些物资的用途表明为“救灾救助”。

不仅如此,这家公司在今年5月的时候还捐赠了一批价值几十万的羽绒服、大衣、毛背心、皮衣给同一接收单位——通州区张家湾镇陆辛庄村和张家湾镇北大化村。

巧的是,后一家接收单位和捐赠公司注册所在地在同一个村;更巧的是,北京市红十字会常务理事会成员中一人名为季连旭,而上述服装公司企业工商登记信息显示的法定代表人也叫季连旭,

基于这些信息,有网友提出以下几点疑问:

1.五木服装的法定代表人与北京红十字会常务理事会成员是否为同一人?

2.上述服装公司是否存在实际捐赠行为,抑或是一种“自产自销”、左口袋进有口袋呢?

3.套装西服、反季节衣物等能起到“救灾救助”的作用吗?在气温接近40度的天气,捐赠大衣、羽绒服是否符合当地实际需求呢?

当记者带着这些疑惑联系了北京红十字会、五木服装、陆辛庄村和北大化村村委工作人员和获捐村民,得到以下回应。

五木服装法定代表人季连旭和北京红会常务理事季连旭为同一人。北京红会工作人员称,季连旭作为民企代表,多年来热心公益事业,参与了红会的一些活动,所以当选了常务理事,但他不是红会的工作人员,不参加红会的日常工作管理,不在红十字会拿工资或其他报酬。

不仅如此,他们还表示这些昂贵的物资,如西装西裤,还有那些雨衣雨鞋,都是服装公司的爱心捐赠,并非是出钱采购的。针对其他的物资过高的问题,工作人员也表示以后会合理的评估市场的价格。

对于向陆辛庄村和北大化村捐赠衣服是否涉嫌“左手倒右手”的质疑,两村的村委会工作人员,均告诉记者,“两村没有受灾”,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五木服装确向两村的村民以户为单位捐赠了该公司的衣物。

对于红会在5月公示的五木服装捐赠的冬衣,五木服装的负责人表示,对陆辛庄村和北大化村捐赠的这批衣物均未进入北京红会的仓库,是村民在凭券在五木服装就地领取的。

因为公司的财务人员生病和疫情原因,衣物2023年2月完成捐赠后,未及时上报走完捐赠公示手续,后面经两村村委提供证明后才在5月公示。

而在红十字会6月公布的健康基层行活动明细表中,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该项活动的救助款是4000元,但员工住宿跟餐费却花费了27452.8元,物料费是880元,这一场规模不大的活动足足产生了近3万块钱的开销。

就为了慰问4000块钱,工作人员吃喝住却花费了慰问金的8倍,这难免不让人质疑。

对此,红十字会给出的解释是网友们误解了,这次活动去了一百来号人,包含交通、吃饭、住宿在内,总共是三次的慰问行程的总消费,并不是网上所说的去了两个人,只是明细表里没有列入。

然而,这样的虚无缥缈的解释,真的能堵住众人的悠悠之口吗?

以案释法

该事件中,网友在网络上发布关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工资的言论的行为是否违法?

造谣指通过个人想象,虚构事实,并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虚构信息散布的行为。造谣可能违反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甚至是刑法,分别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因此,在这起事件中,该网友的行为是否真的属于造谣的性质,也只有等查清楚事实后才能够判定。

作为公民,我们有权利去监督慈善机构的每一笔善款的支出和使用情况,官方也有义务接受网友的质疑,并对网友的质疑做出回复。

像红十字会这样的慈善公益机构本来就应该受到社会真正的监督,就是应该坦坦荡荡、毫无保留地把财政收入和支出摊开在大家眼前,这样才能消除大众的质疑,真正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如果不能迅速地调整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如果不能完全公开自己的全部开销明细,如果不能像国际红十字会一样的透明公正,这样质疑的声音永远都不会销声匿迹。

看来红十字会要走出“郭美美事件”的影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明细表   勃然大怒   不仅如此   衣物   北京   支出   村民   证据   北大   恶意   代价   工作人员   物资   单位   网友   服装   官方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