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了脏话,父母先别急着生气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家长难免会担心:“孩子会不会在外面学坏?”“我们苦心给孩子营造的良好环境是否会失效?”

在这样的担忧中,若孩子讲出脏话或与性有关的话,家长可能会控制不住焦虑,不知如何处理。在《性教育的关键在父母》中,作者尹己秀指出,孩子可能并不理解脏话的含义,而是出于好奇的模仿。

“你如果发现孩子并不是受情绪驱动,只是好奇地模仿或者是试探,那可以按捺住自己对他做更多来自成人思维的评判的冲动,对孩子做更多的观察。观察孩子的人际关系,观察孩子会在什么时候使用这样的语言或表现出这样的行为。有时候孩子在热衷了一段时间之后,兴致会慢慢消退,之后自然就停下来了。”

《巴黎淘气帮》剧照。

从3岁起,孩子就有可能说脏话,家长对孩子脏话的态度、处理方式,会影响孩子对性的认知,从而长久地影响孩子的生活。在《性教育的关键在父母》一书中,作者针对3-6岁和6岁以上的孩子心理发展阶段,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性教育的关键在父母》,尹己秀 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3年6月。适读年龄:家长适读

3到6岁的孩子为什么

喜欢使用性语言或说脏话?

我们先来看这个年纪的孩子为什么喜欢使用性语言或说脏话?

3到6岁的孩子会经历一个语言和社交敏感期,从学会说话到发现语言的魔力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是能够对别人产生影响力的。当他说出带有屎、尿、屁的句子时,比如“我不要吃了,这味道像屎一样”,大人会有跟平常不一样的反应。有的会哈哈大笑,故意装作闻到了很臭的气味;有的会义正词严地教育他“屎”这个词是不能随便讲的,尤其不能跟吃的一起讲,太恶心了。而当他发现说出一些诅咒,比如“你这个笨蛋,你这个傻瓜,我要打死你”等,大人的反应会非常激烈时,他感受到了语言具有的吸引别人或者激怒别人的力量。尤其是当他想要拒绝、反抗的时候,讲出这样的话是超级爽的。他是从哪里学习到这些的,以及为什么这么做呢?

日常试探和观察:比如拉了大便之后,他可能正想研究从自己身体里出来的东西,大人却在一旁碎碎念或者喋喋不休地教导说:“这个东西很脏很臭,拉完就要赶紧冲走。”出于对身体的好奇,他会有很多的想象,比如“大便是怎么形成的?”“它来自哪里?”“为什么大便会很臭很脏?”“为什么我的屁股可以拉出大便?”他也会从日常别人上厕所关门,对屁股或阴部几乎不提的态度中隐约感知到这个身体部位是禁忌的,是特殊的。

《巴黎淘气帮》剧照。

因为好奇和有趣而进行模仿:当有一天听见爸爸在打电话,愤怒地对着电话吼出“你这个傻蛋”时,他立即就感受到了脏话的力量和趣味。也有些孩子说脏话是从模仿其他小朋友开始的,并逐渐发现更多的乐趣。比如,他感觉发“pi”音特别有趣,甚至还会在发“pi”音时伴随着喷口水的行为。如果你第一次听到时认为这样发音不雅,认为对屁股感兴趣是很下流的,那你鄙夷的神态会让他记住你对屁股的看法。

试图引起关注:家长的过度反应和错误关注,容易导致孩子通过说脏话来试图取悦或者激怒成人,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当然,还有一个目的是发泄情绪。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他在认识到这些脏话所代表的消极含义后,可能会用说脏话来排解激烈或较负面的情绪,比如愤怒、悲伤、不高兴等。

面对总使用性语言的孩子

家长该怎么做?

我想先邀请你回答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当听到你的孩子正在讲粗话时,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你的内心出现了什么声音?大部分家长闪过的念头是:这正常吗?我的小孩为什么会这样?我要怎样才能让他不再讲这些无聊又没有礼貌的话语?

由此,你感受到的情绪是什么?疑惑,不安,紧张还是担心?担心家里长辈会对孩子有看法,或担心别人会评判你的孩子没有教养,从而责怪你身为父母不够尽责?这样的情绪反应是很多人都会有的,因为我们自己成长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就一直在传递这样的观点和态度。我们想做完美的父母,想取得很多人的肯定和认可,想赢得脸面和朋友的尊重,还对自己有很多的期待。

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孩子的这些行为与孩子是不是坏孩子并没有多大关系。很多家庭的孩子都经常讲这样的语言,如鸡鸡啦,奶奶(指乳房)啦,屁股啦,大便啦,尿尿啦。这样一想,你是不是就可以安下心来——“我的孩子并没有不正常啊”。

《小鸡鸡的故事》,[日]山本直英 著,[日]佐藤真纪子 绘,蒲蒲兰 译,蒲蒲兰绘本馆出品,连环画出版社,2012年7月。

当知道了孩子对生殖器官有语言上的兴趣或行为上的探索是儿童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后,你是不是会觉得轻松不少?当你能够安顿好自己的情绪后,可以试着做出以下几种回应。

1.回应孩子的情绪:

当看见孩子在讲这些语言的同时伴有强烈的情绪时,你可以先共情以回应孩子的情绪。比如蹲下来,看着孩子说:你是想说你很生气,对吗?我看见你现在很愤怒,来跟妈妈讲讲,发生了什么?

2.对孩子的行为不予以正面强化,也不予以负面强化:

你如果发现孩子并不是受情绪驱动,只是好奇地模仿或者是试探,那可以按捺住自己对他做更多来自成人思维的评判的冲动,对孩子做更多的观察。观察孩子的人际关系,观察孩子会在什么时候使用这样的语言或表现出这样的行为。有时候孩子在热衷了一段时间之后,兴致会慢慢消退,之后自然就停下来了。

3.简单的回应和解释,让孩子知道语言是有使用语境的:

你如果发现孩子在人际交往时很热衷于使用这样的语言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那可以跟孩子解释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一些实际情况。比如跟孩子解释跟生殖器官有关的语言在大人看来是有些冒犯和不礼貌的,所以大人不喜欢听;同时你也可以表示你能够理解为什么他们小朋友会很喜欢这些语言。因此下次他讲这个话之前,将思考听的人会不会不舒服。

你也要告诉他人和人之间是有区别的,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会喜欢这些语言。这些引导都可以用平静的语气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可以和不可以的边界是怎么一回事。同时你也要留意自己平时对孩子的关注是不是太少,他是否需要用这样的方法来让你关注他,或用特别的行为来得到你的爱。

4.加入与孩子的游戏互动:

比如融入其提及大便尿尿的游戏里,跟孩子一起大喊“好臭啊,好怕啊”;也可以在孩子处于语言敏感期时,在孩子的睡前故事里加入跟生殖器官有关的故事绘本,像《我们一起聊大便》《便便去哪儿了》《呀!屁股》《小鸡鸡的故事》等等。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朗读绘本,或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戏,顺应孩子敏感期的心理发展规律,帮助他了解他所好奇和关注的事情。

你也可以在游戏里随时帮助孩子建立区分人际界限的能力,一旦自己有不舒服的感受,就立即喊停。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给孩子示范或帮助孩子练习如何理解并停止那些让别人不舒服的行为。这样的回应让孩子感受到的是:“爸爸或妈妈愿意花时间陪伴我并给我讲故事,愿意回应我关注的事情。”孩子能从中体会到父母陪伴的力量,这种同在感加强了亲子联结,是你们日后谈性的重要基础。

上小学后,孩子

以说脏话为荣怎么办?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到了八九岁会特别喜欢说有关性方面的脏话。现在很多孩子都会用微信,也会在班级的微信群里发表一些有关性的话题,言论充满各种脏话和粗话,以及跟性有关的八卦等。喜欢说脏话的孩子大概从五六岁开始就表露出对这类语言的特别喜好,进入小学后也容易遭遇一些人际关系的问题。

《巴黎淘气帮》剧照。

这种情况下,你最好的反应是平静地问问孩子:“你在哪里学会讲这个的?”接着问他:“你知道这话的意思是什么吗?”你也可以具体跟他讨论粗话在文化中的意涵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成年人喜欢用这样的词汇公开讲性或性交的行为,以及为什么竖中指对别人而言是一种侮辱。你也可以询问他:如果听到别人这样对你讲,你有什么感受?你会怎么反应?如此等等。

你如果自己也不知道答案,那可以跟他一起去搜索,探寻性语言文化的形成来源。他会在这个过程中明白:用粗话辱骂别人其实是有其本来的形成历史的,辱骂别人并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好,反而是不文明的表现;与此同时,听到粗话的那个人会觉得尴尬、难受,甚至会记恨对方。他也会思考自己是不是要认同这种文化,同时也会逐渐思考自己的粗俗言行对自己和别人的影响。这可以帮助他了解他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想在别人眼中有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如果你的孩子是经常承受辱骂的一方,那你更需要共情孩子的感受,帮助他确认自己真实的情绪是什么。一定不要急着认定孩子是被欺负了。

在我的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班上很流行讲粗话和竖中指,他对别人做过,也被别人这样对待过。我跟他讨论的时候,发现他们自己其实并没有欺负或被欺负的概念,纯粹就是觉得好玩。于是,我就认真跟他讨论了这些粗话是什么意思,同时也跟他讲,他和同学之间玩是没有问题的,但要知道,如果我不喜欢听,就不要跟我这样讲。我猜学校老师也不会喜欢听,因此就不要跟老师讲。至于班上的女生是否喜欢听呢?你要去判断。我猜她们是不会喜欢的。因此,不要对不喜欢听这些粗俗的语言的人讲这种话。

我重点是想教会他理解语言使用的环境,而不是简单责骂他或禁止他使用。如果别人这样对待他,那他也可以有自己的反应。比如,他愿意骂回去,那他就也这样骂对方,并且回应对方一个中指。如果他听到了不觉得这是侮辱,也不觉得生气,不想有什么回应,也是没有问题的。粗话的意义本来就是别人赋予的,你可以不认同这个意义。因此虽然他这样骂你,但激不起你的愤怒,那些粗话也就起不到什么侮辱的作用了。这个方法帮助我的儿子非常顺利地度过了这个阶段,儿子对粗话的兴趣也很快就消失了。

面对以说粗话来维系人际关系的孩子,你的干预处理要非常慎重。最好是先倾听孩子,让他能够讲出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困惑和压力,然后帮助他厘清他可以承受的程度和他对团体之外的伙伴的想法,陪伴他找到适合自己的处理方式。而团体之外的孩子,有的时候会愿意忍受被辱骂,并不是因为他不懂别人这样对待他的意思,而是他愿意承受这个部分来换得在同学中的位置和关注。

因此你更要关注的是他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帮他看清他自己在自我认同和小集体文化当中的困惑与纠结,陪伴他经历这些痛苦,帮助他建构适合自己的人际关系。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会觉得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和自己的朋友才是最重要的。他们极其看重和朋友的关系,也极其想让自己成为话题的中心;因此一些标新立异的言语和行为背后只是自我张扬的需要,一些忍辱负重的背后是自我被接纳的需要。

本文经出版社授权摘编自《性教育的关键在父母》一书。

原文作者/尹己秀

摘编/王铭博

导语校对/柳宝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脏话   孩子   粗话   大便   人际关系   生气   情绪   家长   父母   语言   发现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