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江西政府收到一封特殊来信:毛泽民遗孀朱旦华的“遗嘱”


岁月如梭,2005年,江西省政协党组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这封名为《给党的信》的信函,来自毛泽民的遗孀,时年95岁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旦华女士。

信中,朱旦华深情地回顾了自己一九三七年踏上革命之路的历程,她以深深的感恩之情描述了七十年的革命生涯,风雨兼程,纵然坐过敌人的牢狱,但她从未后悔,只觉得自己为党和人民所作的贡献太少。她从心底崇敬毛泽民烈士的英勇牺牲,以及方志纯同志的廉洁品格,认为这才是最宝贵的遗产,希望子女能够向他们学习。她提及自己的存款,决定将其交给儿子处理后事,力求不给组织增添负担。同时,她在信中表达了对省委低廉房价政策的理解和感谢,坚定地表示自己不需要新房子,希望将指标留给更需要的老同志,以及强调不允许亲属利用她的名义谋取私利。


朱旦华的深情遗嘱见证了她对革命事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她不求享受,只求奉献。在遗嘱中,她申明了将房子交还给公家,将存款用于后事的决定,展现出她对清廉正直的坚守和对组织的担当。2010年,朱旦华辞世,走完了传奇的一生,她的一生是对初心和使命的诠释,是对共产党员精神的最好写照。

朱旦华的遗嘱成为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着她淡泊名利、清廉为民的品格。她的坚持和信念,将永远激励着后人,指引着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正如她所说,保持初心,不忘使命,国家才会更加强大,人民才会更加幸福。朱旦华的故事是一面镜子,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拥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品德,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留下永不磨灭的精神印记。


朱旦华的遗嘱,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她的淡泊名利、清廉正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深刻反思,时刻保持初心,牢记使命,不忘人民,不负青春。

回首朱旦华的一生,她的精神财富不仅体现在个人品德的高尚,更融入了她在革命事业中的付出。无论是从上海踏上革命之路,还是在革命的火炬下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朱旦华始终如一,坚持自己的信仰,保持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她不图名利,不谋私利,只追求一份心安理得的初心。


正如朱旦华所言,“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句话不仅揭示了她的人生态度,更传递着一种人生哲学,一个为人处世的智慧。在今天,我们也需要从中汲取力量,以朴素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伏,用坚定的意志战胜各种挑战。

朱旦华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的积累,更体现在品德的升华。她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奉献,什么叫做真正的共产党员。她的精神跨越时空,成为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内心的美好,鼓舞我们为人民的利益不懈奋斗。


朱旦华,那位“红色老人”,她的一生,如同一曲壮丽的交响乐,奏响了奉献和坚韧的华章。她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激励我们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奋斗!

让我们铭记朱旦华的遗嘱,传承她的精神,继续前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努力拼搏!朱旦华的光辉事迹,永远熠熠生辉,激励着我们一代代人,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遗嘱   初心   遗孀   私利   江西   品德   名利   使命   一面镜子   来信   美好   事业   精神   政府   毛泽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