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百名外国人逃难到中国,今成为我国一民族,称中国为祖国

公元1922年秋天,黑龙江省黑河市瑷珲镇的边境线上,走来了58名俄罗斯难民,他们携家带口、手里拎着大包小包,满身尘土,几人相互搀扶着,有的甚至还带着伤病、绑着绷带。

到了县城的边上,他们找了一些破败无人居住的房子,简单收拾一下就落脚了。这之后的几年,陆续又来了好几波数百个俄罗斯难民,都聚集在城外的那片土地上。

这些俄罗斯人为什么要离开祖国、逃到我国呢?

国家动荡带来深重的苦难

1917年10月,俄罗斯爆发十月革命,整个国家进入了混乱状态,苏维埃政权和原始的俄国军官、官僚、贵族、地主、资本家展开了长期的明争暗斗。

国家的动荡和战乱,导致大批的俄罗斯平民沦为难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他们不断的迁移,从祖国的一个地方流浪到另一个地方,最后发现偌大的祖国,此刻竟然没有一块安宁之地,更没有他们的容身之所。

因此,难民不得不向境外迁移,靠近欧洲的难民涌入了欧洲各国,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难民就向我国边境涌来,从开始的几十个,逐渐发展为成千上万。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除了平民难民,还有很多俄罗斯旧派,因为与苏维埃政府对抗失败,只能出境避难。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也流入了中国,或者是躲藏在中俄边境的无人区。

这么多人涌入中国,难道他们都想成为中国人?

邻国收留结束流浪的生活

对于这些俄罗斯难民,中国并没有拒绝他们入境,更没有强制要求他们离开,只是划定范围,允许他们固定下来,恢复正常平静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政府逐步控制了国内的局面,战乱、肃反运动逐渐平息,社会恢复了平静稳定。涌入中国的大部分难民听说家乡已经安宁,就又迁移回国了。

但是,仍有部分俄罗斯人留了下来,他们远方的家园已经被彻底破坏,亲人也已经全部去世,在中国境内的房子已经建好,定居于此是最好的选择。

只不过,他们也有一个担心的问题,那就是民国政府会不会接纳他们。

当时的民国政府,也处于混乱的状态,根本无暇顾及这些难民的处理问题。难民处理的决定权落到了边境县、镇两级政府手中,不同的政府也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比如,文章开头说到的瑷珲镇政府,就采取了有条件的开放态度,对与中国人通婚的、已有住房的俄罗斯人,允许落户,成为合法公民。

根据瑷珲档案馆相关文献记载,1923年落户的俄侨有72人,1924年新增的俄侨有203人。

有人会问,中俄边境线有4300多公里,难道只有黑龙江黑河有入境的难民么?

官方认可成为年轻的民族

其实,东至黑龙江漠河、西至新疆喀什,漫长边境线上的好多城镇都有难民涌入。因为边境线附近多是偏僻荒凉地方,当地政府很难进行及时的统计。

涌入的人太多,无法统计,但少数落户的俄侨都有记录,很多地方的县志、户籍志都有俄侨迁入的记录。

这些迁入中国的俄罗斯人,大多数都聚集在一片地方生产生活,保留着他们传统的生活习惯、服饰穿着、节日庆典等等,只是换了生活的地方,并未改变生活的方式。

民国政府对他们的生活也没有过多干预,以尊重其民族特色为主,也在官方层面承认他们的民族独立性。在民国各级政府的文件中,他们被称为“归化族”。

1934年,民国政府召开的民众代表大会中,加入中国的俄侨以“归化族”的名义,参加会议并被整个社会所承认。

不过,在俄罗斯人心中,他们最向往的称呼还是“俄罗斯族”,并多次向上级政府请求更改,始终没有得到民国政府的正面回应,改名的事就被搁置。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致力于更加精准的民族识别工作,取消了“归化族”的称谓,换成了他们自己推荐的民族名字——俄罗斯族。至此,俄罗斯族正式成为五十六个民族的一员。

代代相传自称中华的儿女

有了正式的族名,就要统计族人的人数、生活地域等情况。这也是逃难到中国后,第一次精准的普查俄罗斯人数据。

经过各省的普查、中央的汇总,最终的数据很快就向社会公布了。

俄罗斯族散居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北京等地,主要的集中聚居区有新疆西北部、黑龙江北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中央还公布了俄罗斯族当时的人口总数为6451人。由于长期生活在各民族混合的大家庭里,经过通婚联姻、社会交往、公共教育,俄罗斯族在保持自身传统的同时,也融入了更多中国特色。

俄罗斯族的人民,受益于中国的和平环境和快速发展,过上了更好更富足的生活,对中国的认可度更高了。

特别是经过世代相传,新生代的俄罗斯族人民,外观上还是金发碧眼,骨子里已经是地道的中国人。他们对外的自我介绍,已经统一成为“我是中国人,俄罗斯族”。

2001年,内蒙古还专门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室韦俄罗斯民族乡,目的就是保护他们的民族文化和血脉传承。

如今,俄罗斯族的生活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这片土地,他们的房子“木刻楞”有了现代化的装修,他们的美食“列巴”卖到了大江南北,他们的聚居区还有专门的俄语学校和课程…

现代化的中国,给予了他们最尊重的待遇。俄罗斯族人民也感恩的说:“中国是我的祖国、我的故乡。”

综上所述,100年前逃难而来的俄罗斯人,在中国扎根、繁衍、壮大,享受着“自己人”的待遇,最终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民族。今天,这个最年轻的民族,也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俄罗斯族   中国   民族   俄罗斯   黑龙江   难民   边境   民国   外国人   祖国   俄罗斯人   年前   我国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