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临死前,拿出了乾隆赐的“保命诏书”,打开一看只有三个字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和珅是历史有名的大贪官,他在乾隆时期的官场如鱼得水,权倾一时,私欲的膨胀让他无休止地借用权力之便贪污敛财,卖官鬻爵。

由于乾隆对他的宠信,满朝敢怒而不敢言,即便当时还是皇子的嘉庆帝上疏弹劾,和珅也并未受到惩处。

然而,就在乾隆驾崩后,嘉庆帝就一纸诏书将和珅下了大狱。

和珅绝望之际,打开了乾隆赏赐的保命诏书,上面的三个字让他最后升起的一丝活命希冀也破灭了。

欲壑难填的贪官之路

没有人生来就是贪官污吏,遗臭万年的和珅也是。

初入官场的他曾出淤泥而不染。

面对笔贴式安明的巨额贿赂,他不为所动,分文不收。

但考虑到朝廷需要人才,而安明抛开想走捷径的小聪明不谈,在能力上还是十分卓越的。

和珅考虑再三后,还是把升职的机会给了安明。

安明虽然贿赂未成,但结果却得他心意,便误以为和珅是想“放长线钓大鱼”,待他羽翼丰满,再向他讨好处。

因此,安明开始在物质和人情方面处处讨好和珅,暗示和珅多给他一些好处,多为他开路。

可当时的和珅,却完全不吃这一套,继续秉持着公事公办的原则,只要发现安明的问题,便立刻上报给军机处。

说起军机处,进入这个牢牢被皇帝握在手里的权力机构,是和珅官途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清朝时雍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一个特殊的机构——军机处。

当时,能进入军机处的大臣无一例外都是皇帝信任的心腹,而军机处的长官军机大臣,除了皇帝的宠信之外,还有无边的权力。

而和珅获得这个职位之时,还不到三十岁。

这一年里,和珅不仅被任命为军机大臣,而后又获得了内务府大臣等颇为荣耀的职位,职位上升无可升,乾隆又赐了他一品冠带和紫禁城骑马的荣誉。

和珅此时不过而立,却权倾朝野,正是志得意满之际,但他并不满足于权力带给他的快慰,权钱自古不分家,拥有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自然也有无数金钱诱惑向他袭来。

如果他能安守本分,安心做一名为皇帝分忧解难的才子,相信以他的才学必然会有一番作为,并且流芳千古。

但很可惜,在金钱的诱惑与权力的驱使下,和珅迷失了自己,走向了贪污腐败的道路。

和珅的不正当钱财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通过自己的权力经商,与民争利;另一方面则是贪污腐败。

和珅自幼聪明伶俐,于经商一道也颇有天赋,他的产业涉足煤矿、房地产等行业,身为权臣,他不必像那些普通商人一样战战兢兢地走流程通关系,虽然经商行为不算贪污腐败之列,但也算以权谋私,也属于违法行为。

乾隆对和珅十分信任,大大小小的事务都会交由他处理,也大大增加了和珅贪污腐败的机会。

由于和珅曾在乾隆面前展示过自己的语言才能,因此乾隆将周围各国与清朝的外交事宜交给和珅负责。

各国进贡的所有贡品都要经过他的跟前,才能送到乾隆皇帝手里。

和珅借此机会贪污各国进贡的宝物,肥了自己的口袋。

权利滔天的和珅不只是捞外人的油水,连朝廷上的本国人也不放过。

不少朝廷命官若想仕途通顺,都得带上金银珠宝在和珅这“走一遭”

就连位高权重的皇子,也要屈尊讨好和珅,以求和珅能够在乾隆面前替自己美言几句。

和珅的人生正值烈火烹油之际,连他的儿子都倍受皇帝喜爱,尚了皇帝最为喜爱的和孝公主。

但就是这样一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开局的牌其实算不上好牌。

贫困起家的“逆袭”人生

富可敌国的和珅的出身并不如我们所想的那样殷实,甚至可以说是贫困。

和珅的童年十分坎坷,父亲母亲相继因病去世。

失怙失恃的他只得和弟弟以及一位忠诚的家丁相依为命。

但幼年的经历并没有使和珅一蹶不振,他清楚地知道,在那个年代,唯有读书考取功名,他的人生才有出路。

在贫寒艰难的生活中,和珅不仅勤耕不辍,苦读科举经典,还学会了满汉蒙藏四种语言,这,这几项语言技能,也为和珅日后的青云直上埋下了伏笔。

没有老师不喜欢刻苦聪明的学生,和珅的老师吴省兰吴省钦亦是如此。

在他们的赞赏培养之下,和珅得以接触到了当时位于官场权力结构上层的直隶总督,并成为了他的乘龙快婿。

和珅的人生似乎从此就要向上腾飞,可没想到,满腹经纶的他,竟会科举失败。

无奈之下,他只得进宫成为了乾隆皇帝的一名侍卫。

从此,一代宠臣的仕途之路拉开了序幕。

和珅在皇宫当差之时,除了每天必要的工作以外,他依旧苦读诗书,不辍经典。

同时,和珅竭尽全力地揣摩乾隆的诗词,悄悄地探听乾隆的喜好,静静地在皇宫中蛰伏了四年,哪怕被同僚嘲笑他只会死读书,和珅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做法。

很快,和珅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即将到来。

有一次和珅当值之时,有人上奏乾隆皇帝,缅甸的犯人逃走了。乾隆看完奏本,龙颜大怒,念了一句《季氏将伐颛臾》里的句子。

季氏将伐颛臾》是《论语》里的一篇文章,称不上特别有名。

因此,众人都感到疑惑不解。

而和珅却十分兴奋,参加过科举,长期不间断地学习的他,对四书五经的内容滚瓜烂熟。

他压下内心的狂喜,故作镇定地接了下句。

乾隆皇帝瞬间转怒为喜,破格将和珅升为一等侍卫。

这是和珅第一次如此直观地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好处。

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和珅的一生,都将因为他的才学而受益无穷。

乾隆四十五年,乾隆收到了六世达赖喇嘛写来的书信,但翻译官员不在身边,竟一时无人能够读懂这封信。

这时,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的和珅再一次大显身手,利用自己的语言知识解了乾隆皇帝的心事。

乾隆皇帝对他更为满意,将他留在身边陪伴自己。

和珅因为幼年寄人篱下的经历,对察言观色这项技能掌握得十分到位。

在乾隆身边服侍,他能摸准乾隆的心思,并且巧妙地顺应他。

如果说才学是和珅打开仕途的敲门砖,那么察言观色这项技能,则是他的青云梯。

比如在对贪官李侍尧的处理上,和珅就精准地把握了乾隆的心思。

乾隆朝时期的官员李侍尧贪赃枉法,朝臣纷纷上书要求重办,而和珅在调查之下,发现了李侍尧贪污所得赃款,大部分进了乾隆帝的腰包,于是和珅在满朝要求重判的声音中果断上书,为李侍尧求情。

无形之间,与那些朝臣拉开了距离,站在了皇帝的身边。

乾隆帝对和珅越发宠信,认为此人不仅有才,还十分得他的心意,和珅凭借着自身的才学和帝王的宠爱,一步一步地走上了权臣的位子。

幼年的贫寒和少年的艰苦,打下了和珅人生的底色,这段经历磨练了他的心性和抓机会的能力,同时也让他对贫困感到恐惧。

他并不是颜回那样安于陋巷的君子,体验过深刻的贫穷后,再多的金钱也无法填满他的贪婪,再多的家产也无法给他带来安全感。

令人唏嘘的结局

帝王的宠信给和珅带来了滔天的权力,很多人都以为和珅将一辈子大富大贵,甚至和珅自己也是这么以为的。

而和珅拼尽全力得来的财富和权利,看似坚不可摧,实则脆弱不堪。

只需一个新帝登基,和珅的一切就得被全数收回。

乾隆皇帝驾崩,刚上位的嘉庆帝皇位还没坐热,就立刻搜集罪证,将二十多项罪名安在和珅头上,将和珅捉拿下狱,这二十多项罪名每一项都足够和珅人头落地,诛灭九族。

一代权臣就此陨落,在阴冷潮湿的大牢内,和珅无比地怀念刚刚逝去的乾隆时期,怀念着那段君臣相得的日子。

突然,和珅想起了乾隆皇帝曾留给他的保命诏书,一时欣喜若狂,以为自己有了一线生机,哪怕散尽家财,留得性命也是好的,没想到打开以后,乾隆皇帝留下的诏书上只有三个字——留全尸。

和珅万念俱灰,用嘉庆帝赐下的白绫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临死之前,他也许后悔自己的贪赃枉法,也许没有,只是后悔没有讨好新帝,利用新一代帝王的宠爱,延续自己的政治荣耀。

事实上,和珅的倒台并不全因为他为官期间的种种不法恶行,最核心的一点在于他与嘉庆帝的利益斗争。

乾隆晚年传位给嘉庆帝,但他并没有放下手中的权力。

而和珅作为他的心腹,自然对刚登基的嘉庆帝处处掣肘,甚至在宫中找了宦官监视嘉庆帝,使当时羽翼未丰的嘉庆帝战战兢兢,过了好长一段难挨的日子。

新仇旧恨相加,嘉庆帝掌握权柄的第一件事,自然是铲除和珅这个曾经的心腹大患。

嘉庆帝对和珅可谓是恨之入骨,但最终却没有折磨他,而是恩赐般地用白绫让他利落地了结自己的生命,除了乾隆那道留全尸的圣旨外,还和另外一个人有关。

这个人就是乾隆的女儿,嘉庆帝的妹妹,和孝公主。

嘉庆帝非常喜欢这个妹妹,当初听说乾隆要把和孝公主嫁给和珅的儿子时,他心里是极不情愿的。

因为自己这个妹妹能文能武,英勇刚毅,是父亲乾隆最喜爱的女儿之一。

虽然嘉庆并不情愿,但他也无法反抗乾隆的命令。

和珅出事之后,和孝公主连忙进宫为和珅求情,她知道和珅罪孽滔天,死罪难免,却也不想让和珅最后落得被折磨而死的下场,据说嘉庆帝原先有将和珅凌迟处死的意思。

嘉庆帝禁不住妹妹的苦求,又碍于有乾隆帝留下的那封诏书,这才打消了将和珅凌迟处死的想法,留了他的全尸,让他利落地离开人世。

民间对于和珅的倒台还有另外一层猜测,许多人认为嘉庆是为了填充国库,才着急地处死和珅,并且抄没了他的家产。

但不论原因如何,和珅落得这样的下场属实是他咎由自取,他的一生以困难模式开局,中途一路逆袭腾飞,但青云路难行,稍不留神就容易跌落云端,粉身碎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乾隆   诏书   嘉庆   军机处   权臣   才学   大臣   皇帝   权力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