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刚开播就凉一半,评论区被骂到关闭,四位新导师背锅

# 《中国好声音》的兴衰与争议

《中国好声音》是一档由浙江卫视制作的大型音乐选秀节目,自2012年开播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关注。节目以其独特的转身机制、高水准的导师阵容和优秀的选手表现,打造了一个展示音乐梦想的舞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档节目也遭遇了一些困境和挑战,从辉煌走向衰落,从口碑走向争议。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国好声音》的兴衰与争议:

## 一、刀郎新歌引发舆论风波

2023年7月28日晚,新一季《中国好声音》再次开播,本以为可以得到观众的广泛响应,没想到节目一开播,评论区就“炸”开一片,瞬间涌现8000多条评论。但网友讨论最多的不是节目的新巧思,也不是全部被换血的四大导师,反而大多是来说风凉话的。有问“未曾开言先转腚”是什么意思的;有刚从那英、杨坤高晓松他们评论区转移阵地打卡的;还有人质疑节目真实性,问节目组谁是“内定好”的冠军,观众好投票,让假戏真一点。不得不说,今年的好声音实在太惨,刚开播,热度就已经凉了一半,口碑更是碎了一地。吓得节目组不得不关闭了评论功能。

这样的舆论风波,其实源于一首歌曲——刀郎的《罗刹海市》。这位沉寂多年的歌手,在这首歌中直指那英、杨坤、汪峰三位导师,并嘲讽导师为学员转身的场景。歌词中有这样一句:“未曾开言先转腚”,意思是导师在听到学员唱歌之前就已经转身了。这无疑是对《好声音》转身机制的讽刺和质疑。这首歌曲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支持刀郎的勇气和才华,有人质疑刀郎是否有公关策略和利益动机,也有人认为刀郎是在借《好声音》炒作自己。

无论如何,这首歌曲对《好声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它让人们重新审视这档节目的公正性和真实性,并对导师和学员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怀疑和不信任。同时,它也给今年新上任的四位导师周华健、薛之谦、刘宪华、潘玮柏带来了压力和困扰。他们作为新晋导师,第一次亮相就摊上这种事情,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打击。而其中,“未曾开言先转腚”的歌词,很可能成为针对《好声音》的网络梗,使得这档节目彻底沦为笑话。

## 二、导师更迭引发观众不满

《中国好声音》作为一档音乐选秀节目,导师的选择和表现是至关重要的。导师不仅要有足够的实力和影响力,还要有教学能力和人格魅力,能够吸引和培养优秀的学员,同时也能给观众带来欢乐和感动。然而,《中国好声音》在导师的更迭上却遭遇了一些困难和争议。从第一季到第十二季,节目组已经更换了十六位导师,其中有些导师只出现了一季,有些导师则多次回归。这种频繁的变动,让观众感到不适应和不满意。

首先,观众对于一些老牌导师的离开感到惋惜和遗憾。比如那英、杨坤、汪峰、周杰伦等,他们都是《好声音》的元老级人物,曾经为节目贡献了无数经典的瞬间和故事。他们的离开,让观众失去了一些熟悉和亲切的感觉,也让节目失去了一些稳定和保障。其次,观众对于一些新晋导师的加入感到不认可和不满意。比如周华健、薛之谦、刘宪华、潘玮柏等,他们虽然也是实力派歌手,但是在观众眼中却没有达到《好声音》导师的标准。他们的加入,让观众感到了一些陌生和不信任,也让节目面临了一些风险和挑战。

总之,《中国好声音》在导师的更迭上没有做到合理和平衡。节目组或许是为了迎合市场和创新,但是却忽视了观众的需求和感受。导师的更换应该是有计划和策略的,而不是随意和盲目的。只有找到合适和稳定的导师阵容,才能保证节目的质量和口碑。

## 三、节目黑幕引发导师反弹

《中国好声音》作为一档公开透明的选秀节目,其评判标准应该是公正公平的。然而,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却曝出了一些关于节目黑幕的传闻和质疑。有人指出,节目组存在暗箱操作,内定冠军,操纵评分等不公行为。这些传闻引发了广大观众对节目真实性的怀疑,并且也引发了一些导师的反弹和抗议。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陈奕迅和李玟两位导师。陈奕迅曾在2018年担任《好声音》第七季的导师,在录制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令他不满意的安排。比如,在一次选拔赛中,有一位歌手在台上表现尚可,但没有达到陈奕迅心中的标准,陈奕迅便没有转身,淘汰掉了这个人。谁知后来导演找到他,莫名其妙的问他刚才台上那个歌手唱的怎么样。陈奕迅就告诉导演,感觉还差点意思,其他的人比他优秀,得到回答的导演便离开了,没有说到底要干啥。一个月后,选拔赛再次开始,没想到陈奕迅在舞台上又看到了那位被淘汰的选手,按照好声音的规则,这位被淘汰的歌手是不可能再次出现的,不然大家都重复报名,那还怎么玩?陈奕迅回忆道,虽然自己有点脸盲,但是对声音的记忆是很强烈的,绝对不会听错。这让陈奕迅也开始好奇,此人是如何操作的了,等到那人唱完后,陈奕迅还是没有转身。而这时,他的耳麦里传来了导演的声音,要求陈奕迅给他个机会,赶紧转身。而其他未转身的导师应该也收到了相同的话语,他们没有多说什么,很自然的就按下按钮,转身支持这位新人。可陈奕迅偏不,依旧坚持了自己的看法,他十分好奇的看向那几位平时号称非常严格的导师。没想到他们竟然猛地开始夸赞那个新人,什么“天赋高”、“唱功好”、“创作能力强”……全都用上了。这让陈奕迅彻底懵了,按说那几位导师的水准很高,怎么可能因为想给新人个机会就性情大变呢?节目过后,他找到导演,询问这人为何能在被淘汰后还上台?可导演却说节目自有安排,让他不要多问。陈奕迅这才意识到网上说的也许都是真的,但他已经签了合同,也不好违约,只能等录完节目赶紧退出了。

而到了2022年李玟当导师的时候,节目组却变得更加过分了,竟然惹得李玟在录制现场破口大骂。李玟是一位实力非凡的歌手和资深音乐家,作为《好声音》的导师,却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令她极为不满的安排。在一场比赛中,尽管一对学员分别获得了高分和低分,结果却是低分的学员得到了第二次机会,而高分的学员却被淘汰。面对这样的结果,李玟无法抑制自己的愤怒。她详细查看了学员的得分,并确认自己支持的学员实际上得分更高。然而,节目组却偏袒低分的选手,这让李玟感到难以接受。她当场质问节目组,并要求他们对比赛结果做出解释。然而,节目组的回答却让她感到更加不满,因为她觉得他们在敷衍了事。李玟在愤怒中发飙,她指责节目组缺乏公正的评判,甚至怀疑是否存在内部预设。她公然质问:“你们是瞎的吗?大家都在看!请给我一个游戏规则。为什么73分的有第二次机会,88.3的没有第二次机会!导演可以解释一下吗?这公道吗?”此后,李玟做出了罢工的决定,并愤然离开了录制现场。她对节目组的不公行为表达了强烈的抗议,并决定与节目组切割关系。

这一事件引发了广大观众对《好声音》公正性的质疑。李玟的坚定立场揭示了节目组的暗面,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档节目。公众开始质疑,这些闪耀的选秀舞台背后,是否如表面那样公平公正,还是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不公操作。

## 四、节目创新引发观众失望

《中国好声音》作为一档长盛不衰的选秀节目,其创新能力也是不容小觑的。节目组在每一季都会尝试一些新的元素和玩法,以期给观众带来新鲜和惊喜的感觉。然而,在最近几季中,节目组的创新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引发了观众的失望和批评。

首先,节目组在导师选择上过于跟风和随意。比如,在第十季中,节目组邀请了周杰伦、林俊杰、邓紫棋、华晨宇四位流行歌手担任导师,试图打造一个年轻化和流行化的形象。然而,这四位导师虽然都是实力派歌手,但是在教学和评判上却显得不够专业和严谨。他们对学员的评价往往比较肤浅和随意,没有给出具体和有用的建议和指导。他们之间也缺乏足够的互动和火花,没有形成一个有趣和有争议的话题。这让观众感到了一些无聊和无趣。

其次,节目组在比赛规则上过于复杂和混乱。比如,在第十一季中,节目组增加了一些新的环节和玩法,如“导师互抢”、“导师换位”、“导师助阵”等,试图增加比赛的悬念和变化。然而,这些环节却让观众感到了一些困惑和不理解。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导师要互相抢夺学员,为什么导师要换位坐在别人的椅子上,为什么导师要上台助阵学员等等。这些环节看似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实际上却降低了比赛的公平性和专业性。这让观众感到了一些不满和不信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李玟   导师   声音   中国   学员   观众   导演   节目   歌手   机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