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世界上一半的黄金,都在布达拉宫里?

不仅有“世界上一半的黄金”之说,还有说连布达拉宫里的垃圾都“一把价值千金”。

我们都知道布达拉宫是**干布为迎娶大唐**公主而建的,**公主带去的金银珠宝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带去大唐先进的科技,包括医学、纺织、种植等技术。

**干布13岁就继位,父亲囊日论赞被人毒害,一面追查凶手,一面平定叛乱统一各部,最后定都拉萨,建立吐蕃王朝。**干布年轻有为,乐于学习,创立藏文改变了靠打绳结记事的面貌。

富庶先进的大唐更是他学习向往的地方,公元640年,**干布遣使赴唐求婚,第二年,在位于黄河源头美丽的湖泊柏海(今青海鄂陵湖或札陵湖)迎接美丽的文臣公主,当时**干布25岁,与**公主郎才女貌。

为了彰显后世,建九层楼宫殿一千间供公主居住,取名布达拉宫。**干布建的布达拉宫在吐蕃王朝覆灭的时候,大多毁于战火,加上各种自然灾害,规模越来越小,最后一直保存下来的是立有**干布、**公主雕像的法王洞。

布达拉宫再次重建是中原明末时期,五世达赖喇嘛,把政教机构迁入,也开启了布达拉宫“聚宝盆”模式,无数金银珠宝,典籍珍藏涌入。经过历世达赖喇嘛重修扩建,布达拉宫成了名副其实的一座宝库。

最引人注目的是八座灵塔,用纯金包裹,存放着历世达赖的肉身,没有大家比较熟知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其中最华丽的当属五世达赖的灵塔,高14多米,耗用黄金3712公斤,镶嵌各种宝石珍珠2万多颗,其中最神奇的一颗是大象脑内生成的珍珠,比大拇指还要长,里面还藏有释迦牟尼舍利一颗。藏人形容此塔是“赞本林耶夏”,意思就是价值抵半个世界。

图/五世达赖喇嘛灵塔

十三世达赖的灵塔镶嵌宝石达10万多颗,还有使用22万颗珍珠,用金线串成的六层重檐珍珠塔。

《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清册》写道:藏尽了能为众生造福无穷的宝物和佛舍利。

宫内各种经书的价值也是无法估量,他们是用金水、银水写成,还有金银凸字。其中的八宝七彩《丹珠尔》是用黄金、珍珠、松耳石、白银等八种材料做成,能呈现七种颜色。还有一百多卷贝叶经,最久远的有5000年历史。经书的纸张也是特制的,历经千年依然字迹清晰不腐,防潮防蛀。

布达拉宫的壁画也是用金银珠宝绘制而成,还有一栋34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专门收藏存放“唐卡”,非常富有藏族特征的画种。

还有一些汉藏交往的文物:同治帝题的匾额:“福田妙果”;乾隆皇帝的“涌莲初地”匾额;康熙皇帝专门派人建的工坊,耗时一年织成的大型锦绣幔帐一对。明清两朝皇帝赐的玉如意有十多柄。清朝皇帝册封达赖的金印、金册和玉册也保存在里面。

布达拉宫黄金总量预估在30多吨。这个数字与世界黄金储量相比,远远达不到一半。

民间黄金储备量难以统计,光看世界各国官方储备,截止2020年1月份,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共34735.73吨。

布达拉宫应该是世界上使用黄金最多的宫殿,当然它的价值不是能用这些硬通货来衡量的。布达拉宫的黄金数量依然是非常惊人的,它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不怕被偷?

一、是明清两朝的赏赐,为了巩固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连皇帝的女儿都去和亲了,赏赐金银珠宝又算什么,几百年的赏赐也是惊人之数。

二、是来自虔诚的信仰者,不仅有藏族人民还有慕名而来的崇拜和信仰者,千百年来他们贡献的财富积少成多。

宫内几乎每个角落都是宝贝,不怕丢失吗?主要还是信仰的力量,布达拉宫被看成圣地,里面的一草一木都被看成圣物,相比金银珠宝,信仰所带来的力量要大得多,在本地藏民心中地位无可比拟。一般人也是没有办法进入的。

解放后,布达拉宫重修后对外开放,变成旅游景点,外来能进入的都是游客,也是怀着崇拜的心情,当然宫内的监控、安保系统也是非常全面。而且也不是宫内所有地方都对外开放。

另外,布达拉宫的垃圾成堆,又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说法。

布达拉宫自建成后,垃圾就没往外倒过,因为当时觉得是“倒运、晦气”,一直存放在地垄里,因为要重修,不得不进行清理,据说,30个人,用了8个月,花费14万,清理出2345吨垃圾。

其实并没有清理出多少宝贝,一对象牙、一尊小佛像等零碎物品,更多的是鸽子粪养出来的虫子。

之所以有这些传说,也反映了布达拉宫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1989年,国家拨款6000万元,对布达拉宫进行系统的修复,历时5年,建成现在的布达拉宫。

历经千年,有丰富多彩经历的布达拉宫,自然也有很多未解之谜。

据说布达拉宫后面有个被封住的洞,洞的出口在北极,无人敢进。

因为传说布达拉宫的地宫里有宝藏,希特勒曾于1938年和1943年,两次探秘布达拉宫,结果一无所获。不过通过现代先进的扫描技术,已经证实,8层地宫只是地垄用来稳固布达拉宫屹立不倒,不存在宝藏,有的只是建筑垃圾。

还有布达拉宫到底有多少间房,至今也没有定数。

最后,壮美的布达拉宫蕴含了宝贵的文化宝藏,令人景仰,有机会一定要去感受它的魅力。

布达拉宫的装潢太“壕”了,去过布宫参观的人都会觉得,这里面蕴含的黄金量是咱们“听”都没听过的数目,难不成是搬空了世界的黄金?

以前古代多用黄金,在看一些古籍、古装剧的文化作品时,听到有关黄金最大的数目无非就是“万两黄金”、“十万两黄金”,而且万两以上的黄金,对于古代王朝而言,都算得上是“倾国之力”了,可布达拉宫呢?

布达拉宫整座宫殿,从里到外,从装饰到建筑,能统计的黄金存量,保守达到了32000公斤,而前面所说的“黄金万两”,用现在的重量换算,也只是625斤左右,“十万两黄金”也就是6250公斤左右。

因此在以前的人看来,所谓“半个世界的黄金”都在布达拉宫,从数字来看,还真有那么一点可能。

但这也只是“错觉”而已,因为不管是我国还是世界范围,黄金的存有量还是极高的,布达拉宫的这点“占比”,并不高。

根据2021年的世界黄金储备的数值:3.6万吨来看,布达拉宫32000公斤(32吨)的黄金数量,占据世界黄金比例仅是千分之一左右,即便是我国的黄金储备也有近2000吨的存有量,布达拉宫黄金存有量和我国黄金储备的比例,也只是1.6%而已。

而这些还只是“官方数据”,是国家的黄金储备量,事实上民间和金融组织的黄金含量才是大头,照这么一看,布达拉宫这点黄金,的确好像不是多么夸张的东西了。

让人纳闷的是,看似世界黄金数据那么唬人,布达拉宫好像并不算啥,但为什么布达拉宫给人的震撼感那么强,有一种真的把世界黄金都放在这里的感觉呢?

第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黄金这种贵金属,自古以来在任何国度都是十分珍贵的东西,作为货币使用也好,作为首饰装扮也好,往往都是“财不露白”的,因此黄金主人本身的“隐藏”就做得很好。

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黄金的总量不低,但“人均”量却很低,在建筑上,甚至可以衍生出一个概念,就是“建筑含金量”,如果有这么一个衡量标准,布达拉宫在世界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最早的布达拉宫建于唐朝贞观时期,建造者是藏区的传奇人物:**干布。

**干布是吐蕃王朝第三十二代“赞普”囊日松赞的儿子,虽然出身很高,但是吐蕃当时并没有统一藏区全境,所以**干布成长的环境就是在征战中崛起的。

后来他找寻到了“逻些”(拉萨)这片神奇的地方,决定把自己的子民和权力中心都搬到这边来,恰好在贞观十二年,**干布野蛮的“求亲”行为被唐太宗严厉教训后,**干布放低姿态,得以获得和亲,娶了大唐的“**公主”。

因为迁都的事情和**公主嫁进西藏这两件事情是同一个时期,所以一般认为,布达拉宫的建造,是**干布为了迎娶**公主而进行的,实际上,布达拉宫的建造不仅是为了**公主,但不排除有招讨**公主开心的意思。

毕竟大唐带来的“嫁妆”太丰厚,这里面除了中原王朝多年以来的一些文化、农业、经济精华以外,还有早已经发展多年的中原佛教,这次“传教”,直接谱写了藏区后面多年的历史。

但值得一提的是,**干布当时所建造的“布达拉宫”,跟我们如今所看到,高达200多米,分为红白两宫,顶部金光闪闪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

**干布时期的布达拉宫,被认为是“第一阶段”的布达拉宫,那个时候的布达拉宫也是坐落在“红山”(玛布日山)上,但是装潢和整体格局没有那么大。

公元842年,吐蕃因为内部的分裂最终走向灭亡,吐蕃国内的“割据”势力互相征战,布达拉宫已经几乎全毁于这个时期,仅剩下一两处遗迹,一直到五世达赖喇嘛重建时,原址都是废墟,时隔数百年之久。

公元1645年,大清入主中原后的第二个年头,五世达赖喇嘛决定“重建”布达拉宫,目的是为了在拉萨树立极高的“政教合一”的形象,这一次的重建,模版正式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布达拉宫的模版。

而这一次重建,布达拉宫用了大量的“黄金”,就连外表的“粉刷”,都用上了大量的“酥油”和“乳制品”,所以布达拉宫的重建,花费是极其奢侈的。

1645年的重建具体用了多少黄金,没有记载,而这些黄金,大致来源于三个渠道:

第一个渠道:“格鲁派”政权对以往藏区黄金财富的继承。

这个渠道是最大的渠道,可以理解为当时藏区的“官方黄金储备”。

吐蕃在唐朝的贸易崛起后,一直很中原有着密集的贸易往来,其中最经典的就是“茶马贸易”,而这段贸易关系没有因为吐蕃的灭亡而停止,到了宋代,贸易依然在继续。

因此藏区的黄金开采量虽然比不上中原地区,可因为贸易的缘故,却能大量地获得黄金,上千年的积累之下,藏区的官方黄金储备量是极其可观的。

第二个渠道:中央王朝对布达拉宫的支持。

达赖喇嘛五世,是先后被明朝、清朝政权承认并册封的存在,所以对于“甘丹颇章”政权,中原王朝是认可的,特别是清朝,本身就信仰佛教,是国教,因此对于布达拉宫的建造,大清出力颇多。

在统治上来讲,布达拉宫本质是乾清宫(大清皇帝的宫殿)的一种延伸,在信仰上来讲,大清皇帝的确也很热衷于宗教建设,而且布达拉宫白宫能在三年内完成工作,这里面少不了清朝廷的援助。

第三个渠道:虔诚的佛教信徒对“圣城”的贡献。

如果了解藏区文化,那么对于藏区传统就会有一定的了解,最经典的莫过于“朝圣”。

每一个信仰佛教的藏民,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前往拉萨朝圣,求得心中的愿望。

在他们眼中,活佛是伟大的,建造起活佛居住的布达拉宫,最开心的反而是他们,如此一来,他们就有了心灵上的归宿,因此大量的信徒在布达拉宫建造前后,贡献“黄金”,而他们的黄金,有相当大一部分,就是从中原的自由贸易中得来的。

1648年,三年的时间,集藏区、清朝廷、信徒给予的黄金力量,布达拉宫完成了白宫的建设,达赖喇嘛五世正是从哲蚌寺搬到了布达拉宫,进驻那一日,拉萨的场面让人震撼无比。

那么布达拉宫的“红宫”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呢?

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在布达拉宫“圆寂”,本来当时的“第巴”(达赖总管)桑结嘉措应该对外宣告五世达赖喇嘛的“死讯”,可是桑结嘉措为了防止蒙古势力趁机插手藏区的事务,隐瞒不报。

而在原本的计划中,布达拉宫还有“红宫”部分需要修筑,这个部分,才是布达拉宫的重中之重,因为这里将要摆放未来“达赖”的灵塔,还有藏区自佛教传承以来所有重要的佛像和文物,被视为“神殿”。

1690年,被五世达赖生前极其看重的桑结嘉措开始了红宫的修筑,桑结嘉措集藏区之力,发动大量的工匠和工人爬上红山,精心打造这个红宫,而红宫所用到的黄金更多,比如它顶部的“三宝塔”,上面的金光闪闪,有人以为那是镀金的,可实际上就是纯金的。

而红宫的表面的“颜色”,就是用了大量的藏红花、牛乳、蜂蜜等等可食用的原料粉刷上去的,这些东西光是吃都是不菲,更何况用来粉刷。

外表都如此“壕”了,内部更是惊人。

红宫内部有很多房间,分别摆放了大量珍贵的“佛教”物件,有法器、经文、佛像、坛城等等,这些东西,无一不是含有大量“黄金”的,特别是那些经文,都是把黄金融化后,用“金水”写出来的。

但这些物件的含金量都不是最高的,在红宫之中,还有“灵塔殿”,这是以后存放达赖圆寂之后肉身的地方,而五世达赖喇嘛,他的“灵塔”就用了近12万两黄金打造“金皮”,上面还镶嵌了18000多颗珍珠、玛瑙、各色宝石,是布达拉宫中最早的灵塔,也是最豪华的灵塔。

红宫的建造也花了三年的时间,在1693年正式被建好,这个时候,布达拉宫内部含有的宝石可以说是“数十万计”,而且还有数十万尊“佛像”,这些佛像的黄金含量虽然没有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那么夸张,甚至有的不是黄金铸造的,可架不住多,因此积少成多,也是一个惊人数字。

当红宫建好后,布达拉宫当时所呈现的形态,跟我们如今看到的大致相同了,只是后来该地区还被外国侵略者入侵过,有过一定程度的破坏,我们新中国建国后,政府重新主持了对布达拉宫的“修复”,这里又花上了许多黄金。

每一个人来到拉萨,看到布达拉宫的时候,都是有着莫名的情绪,因为这里的真的是“金光灿灿”,反复来到了金的国度,金的世界,也不奇怪有人觉得,世界一半的黄金都来到了布达拉宫。

这里也必须对那些布达拉宫的“设计师”们称赞一句,估计布达拉宫的设计建造,是他们这一生最有意义的工作,这里面动用的大量黄金,足以让布达拉宫成为一件“艺术品”。

时至今日,随着黄金的不断开采,布达拉宫的黄金含量在世界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了,可这个“奇迹”的地位却不会下降,会随着年月的增长越来越加厚重,直至世上的人都会慕名而来。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松赞干布   达赖喇嘛   吐蕃   达赖   布达拉宫   拉萨   黄金   王朝   佛教   中原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