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的最终下场,令人心痛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胡一舸

编辑|胡一舸

前言

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可谓是世人皆知,“将相和”的美谈也从此流传千古,不仅如今被写入教科书,还成为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不过历史常常事与愿违,廉颇作为当世名将,面对势如虎狼的秦军,也会显得力不从心。蔺相如即使多次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也终究只是赢在了场面,无法挽回赵国步入深渊的进程。

两个人青史留名,可惜壮怀激烈的闪亮登场之后,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条件任他们发挥,最终只能落得黯然退场,留下无尽感慨。

一个征战四方,一个外交强硬

廉颇作为和白起、王翦、李牧齐名的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为赵国征战数十年,立下了赫赫战功。

当时东边的齐国,常常仗着自己强大,去压迫周边国家,被欺负过的“难兄难弟”们,早就想着怎么整齐国一手。

终于,在公元前284年,名将乐毅持燕、赵两国相印,协同秦、韩、魏,以五国联军发动了对齐国的战争。

廉颇也参与到了这次战役之中,他带领赵军长驱直入,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举攻取了阳晋(今山东郓城)。

此地因为位于两国交界处,双方过去数年在这里爆发过多次冲突,如今终于被廉颇牢牢控制,经此一役,廉颇名满天下,威震诸侯。

回国后,赵惠文王看着大量的战利品喜笑颜开,直接将廉颇拜为上卿,“上卿”曾经是官员能获得的最高爵位,虽然在战国末期地位有些下降,也依旧鲜有人能够达到。

也不知是不是运气照顾赵惠文王,在获得土地和钱粮后不久,他竟然又获得到了传世珍宝——和氏璧。

赵惠文王捧着宝玉,嘴角都要扬到天上了,只要遇到个使者大臣,就要搬出来炫耀一番。俗话说的好:有财不外露,得意不猖狂。

果然,嘚瑟了没几天,祸事就降临了,远在西边的秦昭襄王嬴稷,也很快就听说了这件事,心里不由得也开始痒了起来。

于是秦昭襄王就派使者前往赵国,说秦国愿意以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并且要求在秦国境内做交易。

只要不是脑子有问题的人,应该都能听出其中的不靠谱,就算这块玉再珍贵,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百里国土啊。

何况秦国只是红口白牙一张嘴,毫无凭据,既没有说明是哪十五座城,也没有告诉如何交接地盘,还要先送宝在换城,明摆着要白嫖,或者说就是明抢。

这时候就体现出了“弱国无外交”的真理,赵国如果不答应,可能就会惹怒秦王,到时候对方如果引兵来攻,损失的可能就不只是一件和氏璧了。

但是作为一国之主,赵惠文王又怎么愿意如此憋屈呢?他召集群臣武将,想要集思广益,寻找一个合适的方法。

正当大家愁眉不展的时候,一个名叫缪贤的宦官站了出来,他说自己手下有一位叫蔺相如的门客,很有勇气和智谋,或许能够有办法。

赵惠文王听后,连忙召见蔺相如,并向他问道:“如今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池换咱们的和氏璧,你说行不行呢?”

蔺相如果断回答:“秦强赵弱,只能答应对方。” 赵惠文王心想,如此之人能有什么高见?于是又问:“那要是秦国拿了和氏璧,又反悔不给我们城池怎么办?”

蔺相如说:“对方提出这样的请求,赵国如果不答应,那便得罪了秦国;然而如果赵国同意交换,秦国却不愿献城,则是秦失信于天下,如此,宁愿让秦国形象受损。”

“也只能如此了。”赵惠文王无奈地说,蔺相如见赵王依旧苦恼,就继续讲了下去:“大王如果不知道派谁前去,那就让我去吧,我保证,就算秦国不同意交出城池,我也一定会将和氏璧完好地带回来。”于是赵惠文王就派蔺相如去了秦国。

然后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完璧归赵”了,蔺相如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对方吃白食的意图扑了空。

秦昭襄王吃了个哑巴亏,内心气不过,于是直接就暴露出了本来的面目,当即下令伐赵,虽然获胜了几场战斗,斩杀了赵军数万,但是随着赵国的整兵对抗,秦军进攻的脚步也渐渐慢了下来。

为了不陷入战争泥潭,同时也害怕南边的楚国对自己发动进攻,秦昭襄王打算见好就收,与赵国在渑池展开和谈,重修友好。

赵惠文王已经知道了秦王的反复无常,很害怕自己在赴约的过程中被害,于是就不想前往,但是廉颇和被升任为上大夫的蔺相如,都劝说他要亲自前往。

不去,那就是示弱,到时候就不只是秦国会欺负自己了,周边的国家见状,肯定也都想来试试能不能捞点油水。

廉颇还坚定地表示:大王这次前往渑池,约定期限可为三十天,如果三十天后大王还不能回来,请大王允许我立太子为王,这样就能够阻止秦国以大王为质胁迫赵国。”

赵王见文臣武将都如此,心中顿时有了信心。而蔺相如因为有廉颇带兵兜底,也有了更多的底气,在会上逼迫秦王为赵王击缶,保证了赵国的尊严,秦王自始至终没有占到一丝便宜。

渑池之会后,大放异彩的蔺相如也被提拔为了上卿,并且排位跑到了廉颇之前,廉颇气不过,就整天骂骂咧咧:“蔺相如一个门客出身,整天就会耍嘴皮子,凭什么在我头上。”

蔺相如则一直没有反击,反而是好言相劝替他打抱不平的人,后来廉颇幡然醒悟,羞愧不已,然后脱去上衣,背着一捆荆条就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从此两个人便成为了刎颈之交,这对黄金搭档的出现,也让秦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赵国丧失了“胃口”。

趁着局势稍稳的时候,廉颇领军攻打齐国,粉碎了齐国想要夺回阳晋的图谋,还代替楼昌总领伐魏事宜,占领了几邑(今河北大名)和安阳。

秦国看着赵国攻城掠地,元气一点点恢复了起来,心中又开始不安分了,派兵进攻赵国的阏与和几邑,结果被赵奢和廉颇分别打退,之后好几年都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一个郁郁而终,一个客死他乡

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病逝,赵孝成王赵丹继位。另一边的秦国则因为采用“远交近攻”的政策,一边和齐、楚交好,一边向更弱的韩国、魏国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公元前262年,秦军想要夺取韩国上党郡,上党郡太守见状竟然直接将城池献给了赵国,并且赵王还果断接受了如此的“烫手山芋”。

这一举动瞬间惹恼了秦国,面对怒火冲天、气势汹汹的秦军,赵国就显得有些措手不及了,蔺相如生病,身体虚弱无比,赵奢也在这个时刻去世,只能由廉颇一人揽起了军国重任。

秦军势不可挡,赵军接连被打败,廉颇也果断改变战法,退守到了长平(今山西高平)一带,想要利用多山的地形组织防御,拖垮远道而来的敌人,惨烈的长平之战即将拉开帷幕。

在廉颇的指挥下,赵国军民同仇敌忾,上下一心,沿着丹水构筑起了三道防线,秦军使出吃奶的劲攻克了两道,面对最后的屏障也不得不停了下来。

这一拖,就拖了整整三年,秦国和赵国都到了强弩之末,两国的大王都已经开始限量进食,等着对方先一步绷不住。

年轻的赵孝成王更显得有些急躁,他多次派去书信,要求廉颇主动出击,但都被廉颇据理力争给压了下来,赵王心中渐渐产生了不满和猜忌。

与此同时,秦军也不想在临门一脚的时候前功尽弃,就采用反间计,派人潜入到了邯郸,大肆传播“秦军其实最害怕赵括”的论调。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只知道纸上谈兵,从未带兵打过仗,用他去换下老成持重的廉颇,那是秦军最想看到的结果。

蔺相如在国内听说后,拖着病躯去劝说赵孝成王“大王千万不要只凭名声就任用赵括,赵括只是能读懂他父亲留下的兵书罢了,根本不能随机应变,因时施策。”

不过,已经快要被逼疯的赵王,这时候根本听不进任何的劝阻,坚持派遣赵括为大将,前往长平接替廉颇对抗秦军。

赵括一上任,就完全改变廉颇的战术,立刻就要主动出击,寻求与秦军决战,结果不出所料,赵军惨败,不仅赵括身死阵中,还有四十万赵军被白起坑杀。

如果不是其他五国前来救援,赵国可能就直接被大秦亡国了,蔺相如在病榻上听说四十万热血男儿成为冤魂,心碎不已,肝胆欲裂,病发去世。

公元前251年,刚刚从赵国访问完,回到朝中的燕国丞相栗腹,就直接向燕王提议攻打赵国,他说:“臣这次去赵国,看他们大不如从前,青壮年都死在了长平,幼儿都还没长大,正是我们进攻的好时刻啊。”

燕王听后大喜,拒绝听从乐进之子乐间、大夫将渠的劝阻,当即令栗腹带领两处大军,出兵伐赵。

赵孝成王见状,气愤不已:“简直是反了天了,如今什么人都想欺负到我赵国了!我打不过秦国,难道还打不过你小小的燕国吗?”

赵孝成王再次起用老蒋廉颇,让他和乐乘一起前往拒敌,赵国将士从长平之后已经忍了很久了,正愁没有出气筒,刚好燕国送上门来,各个冲锋在前,以命相搏。

燕军哪见过这样不要命的?气势上就已经输了,后来廉颇果然在鄗城大败燕军,还杀死了燕相栗腹。

之后廉颇和乐乘合兵一处,掉头乘胜反攻燕国,甚至直接包围了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国人都傻了,战战兢兢,被迫割让五座城池求和,并且同意任将渠为丞相。

战后,廉颇被赐号“信平君”,并授官为假相国,也就是代理相国。公元245年,虽然有时冲动,但是不缺坚韧勇敢的孝成王也病逝了,他的儿子赵悼襄王赵偃继位。

这个小伙子跟他爸爸和爷爷比,就简直不是个东西了,他对廉颇这个老资历早就心存芥蒂,总想着找个机会把廉颇整下去。

刚巧和廉颇有过节的郭开站出来了,他向赵悼襄王举报廉颇有不臣之心,赵王一听,心中大喜,可算找到机会了,于是就直接派乐乘到前线接管廉颇的军权。

廉颇受此诬告,越想越气愤,于是就带兵想要找乐乘一较高下,乐乘明白老将军的心理,而且他本身也是被赵王所迫,所以乐乘直接跑了,离开了赵国。

廉颇见乐乘跑的没影了,也一拍大腿,我要是起兵不就坐实了造反的罪名嘛,索性也离开赵国算了,于是廉颇投靠到了魏国。

然而魏王虽然在表面上热烈欢迎,内心却也不信任,这个曾经还多次攻打过自己的名将,廉颇就这样被晾在了一边,后来赵王又想召回廉颇,也被郭开小人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给阻挡了。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后,不由得心生喜爱,就暗中派人将廉颇接到了楚国,但是也因为本地势力的排挤,无法受到重用,终于,公元前243年,廉颇郁郁而终 ,客死他乡。

结语

廉颇在楚国时,曾多次表达:“我思用赵人”,可是,直到身死,也再没有接到过祖国的召唤。

但是,值得安慰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终究没有亲眼见到赵国灭亡的那一天,这对于两位肱股之臣来说,可能也是一种幸运吧。

参考文献:

1.《史记》

2.《战国策》

3.《资治通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0

标签:和氏璧   渑池   魏国   秦国   秦王   楚国   负荆请罪   齐国   城池   公元前   大王   下场   世人   心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