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失败-败在慈禧还是败在光绪

幼年被垂帘听政

从光绪幼年时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到光绪亲政后慈禧在颐和园遥控朝廷,再到戊戌年间慈禧发动政变,催毁光绪的变法大计,这一切的发生,不可避免的使光绪认为,慈禧就是那个阻碍他施展抱负的绊脚石。

正如光绪对德龄公主所说,我有意振兴中国,但你知道,我不能做主。这是一位皇帝多么无奈的心声,多么悲情式的人物。

无冕之王的慈禧

人们常常设想,如果光绪能够除掉慈禧,是不是就可以成功变法。如果他变法成功,近代史会不会改写?或者近代史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悲剧是不是就能少一点?

但当理想碰到现实,我们就会发现,光绪皇帝根本不具备除掉慈禧的条件。变法失败也并不是因为光绪没有除掉慈禧,而是因为他没有依靠慈禧。

首先,从咸丰帝驾崩的咸丰11年开始,慈禧就取得了清朝的统治权。咸丰虽队对这个嫔妃有不满,也安排慈安以秘旨牵制慈禧,奈何都被老佛爷拿下了。

所以无论是同治还是光绪,都必须要接受慈禧的垂帘听政。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光绪亲政的光绪13年,时间跨度长达26年之久。在这26年的时间里,慈禧清除了自己的所有政敌,成为了清王朝的无冕之王。

放眼天下,无论是六部百官、军机重臣,还是封疆大吏、武功能臣,都是由慈禧一手提拔,政治基础可谓是相当雄厚。

而4岁被继位的光绪皇帝根本没有任何势力,身边的所有人都是慈禧太后的安排。在光绪亲政后,虽然形成了一些帝党,但力量太过薄弱,根本无法对慈禧产生实质威胁。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我们才会看到,当戊戌变法遭遇波折时,光绪帝根本毫无作为,只能任由慈禧太后扼杀变法。

权利的共享

再者,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关系其实并非是像曹操与汉献帝的关系那般。虽然光绪和汉献帝都是傀儡,不同的是曹操不会将实权传给汉献帝,而慈禧在自己百年之后是会将所有的权力传给光绪的。当然,这得是在光绪帝保持“听话”的前提条件下。

这和乾隆禅位给嘉庆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当初乾隆皇帝为了履行自己的在位时间不能超过康熙的誓言,将皇位禅让给了嘉庆,自己做起了太上皇。但名分的改变并没有影响乾隆对权力的掌控,他仍然是大清朝至高无上的皇帝,而嘉庆则只是个顶着皇帝头衔的太子爷。但当乾隆去世后,嘉庆则立刻拥有了像乾隆一样的实权。

虽然慈禧并非是光绪的生母,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没有乾隆和嘉庆那样亲近,慈禧也不是乾隆那样的正统皇帝,但这两者间的权力关系则是相同的,光绪在登基前并不是法定的皇位继承人。同治帝驾崩,并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大清陷入了没有合法继承人的局面中。由此,同治的嫡母慈安太后和生母慈禧太后成为了大清朝最有权威的两个臣父,谁来继承皇位将由他们决定。为了能够继续垂帘听政,慈禧力排众议,选择了自己妹妹的儿子载湉。就这样,年仅四岁的载湉成为了大清皇帝,即光绪帝。

虽然慈禧选择光绪是为了一己私利,但不论如何,他都是光绪能够获得皇权的根本所在。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光绪帝没有和慈禧撕破脸,并始终对他恭恭敬敬,自己安安稳稳的做个假皇帝,那他在慈禧死后大概率是可以像嘉庆帝那样获得实权的。也就是说,光绪和慈禧虽然看似是水火不容的对立关系,但实则却是共享同一权力的继承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光绪并不应该去打击慈禧,而是应该依靠慈禧。

光绪对局势的误判

事实上,光绪亲政之初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每逢大事都要去颐和园请示。

光绪20年的甲午战争,虽然战争失败,但慈禧并没有否定光绪,依旧支持他,这也是戊戌变法能够启动并推行了一些新政的原因。

但光绪皇帝在变法开始后,却对形势出现了严重误判。戊戌变法积极意义十分重大,是挽救时局的良方,但变法的操作者康有为却不见得是能够挽救时局的人才。

当时的清朝内外有着多股势力,

一派是列强的力量,他们凭着坚船利炮,迫使朝廷为自己掠夺清朝而服务。

一派是在太平天国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汉族大臣,他们个个是封疆大吏镇守一方。

一派是由满清贵族组成的朝廷中枢,他们依旧把持着朝廷的诸多大权。

这三派中列强姑且不论,其他两派人马几乎都是为慈禧马首是瞻。在这样的背景下,光绪要变法,就应该全力取得慈禧的支持,甚至是让慈禧来主导局面。

光绪却将所有希望放在了康有为身上。在光绪看来,康先生的变法是救国之道,以上各派都是应该打击的对象。但光绪却忽略了一点,身份卑微的康有为哪有什么力量,光靠大道理是办不成事的。

因此,变法开始后,遭到朝野反对,完全无法推行。无可奈何的康有为兵行险招,想着让袁世凯干掉慈禧,结果精明的袁世凯在洞悉局势后连摇摆都没摇摆,就像慈禧告了密,得到消息的慈禧瞬间暴怒,只感觉自己养了个白眼狼。

实际上,杀慈禧这件事是光绪的意思还是康有为自作主张,一直以来都有异议,但无论如何,杀机一起,是不是光绪的意思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站在慈禧的角度来看,换一批人也好,变法兴学也罢,她都是可以忍受的,但要想杀掉自己夺权,那是绝对不行的。

所以,光绪24年8月6日,慈禧便从颐和园回到紫禁城,宣布重启训政,结束变法。羸弱的光绪皇帝毫无办法,只能任凭慈禧将他软禁起来。

注定失败的结局

总的来说,光绪的变法失败并非偶然,看似是慈禧阻碍了他施展宏图大业,但实际上却是他

个人能力不足,没能认清形事,错误的将慈禧当成了对手,所导致失败的必然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光绪   戊戌变法   嘉庆   颐和园   慈禧   乾隆   垂帘听政   朝廷   清朝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