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云:身为徐达长女的她旺夫30年,让朱棣17年不立皇后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分享,又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非常感谢!


朕之良师善友,皇后也。

这是一位皇帝给自己结发妻子的话,也被封为父权社会里对皇后的最高评价,一生骄傲征战沙场的朱棣为何会说如此评价呢?

她是将门才女,是一代贤后,更是被称作女诸生,她就是朱棣心中不可磨灭的白月光——徐妙云!

青梅竹马,儿时定情

公元1362年,大将徐达家里出了两件好事,一件是自己的长女终于出生了,他可能没想过,此时朱玉班的宝宝将来管了自己后半辈子,一辈子没怕过什么人的徐达算是栽在闺女手里了。

第二件就是自己刚满月的女儿便与皇四子朱棣定下来姻亲。

徐妙云自幼好读书,文采斐然,更因文采超群被人尊称为女诸生,徐达也一向宠惯着自己的女儿,毕竟是长女,再加上与皇家定亲,他便更加重视。

女儿喜好读书,他便请来当朝大儒做女儿的老师,更是为了女儿强身健体,还教授她些许武艺。

徐妙云自幼聪慧过人,无论文采还是谋略,都远超同期所有孩童,就连教导她的老师都称她才赋过人远超一般男子!

可纵使千好万好,徐妙云总归跟她未来夫婿成了欢喜冤家。

二人自幼相识,后来更是为了促进感情,朱元璋下令两人共同读书,可没想到徐妙云聪慧异常,一向性格暴戾,脾气暴躁。

爱耍聪明的朱棣反而遇到她像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面对这个人,可真是没了一点脾气。

朱棣儿时调皮最喜翻墙爬树,偏偏徐妙云有千万种办法让他乖乖下来,骗了千次万次,他最终还是会选择眼前的漂亮姑娘,安安稳稳的从高处爬下来。

朱元璋看着自家儿子这副样子,像极了当初自己与皇后马氏,因此也格外喜欢这儿媳妇,马皇后更是将她当做亲生女儿一般。

徐妙云聪慧过人,无论是学识还是军事谋略,都让朱棣由衷的敬佩。

两人一来二去,竟然由包办婚姻发展成了自由恋爱青梅竹马的小夫妻亦终成眷属,那场盛大的婚礼里,朱棣终于娶了他心中最美的新娘。

文能治国,武能安邦

恩爱小夫妻日子总是平淡,但是快乐的,朱棣自幼便是当做一逍遥王爷培养,他的大哥朱标对他也是宠惯着的。

兄弟几人虽然都知大哥一定会为皇帝但却和睦异常,朱元璋在位时,朱家兄弟十分和谐,绝不存在兄弟阋墙,太子妃相处自然也是和睦融洽。

可这一切终是要被打破的,朱标早逝,伴随着兄长的死亡,朱家的几个兄弟也对皇位摩拳擦掌,朱元璋最终还是因爱屋及乌,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文。

朱元璋生时担心儿子们会抢夺孙子的皇位,便以藩王名义将儿子分散各地,朱棣被分配到了北平,就是现在的北京。

成为燕王妃的徐妙云认真打理府上内务,燕王府上下一片祥和,府上有此贤妻,朱棣亦能安心练兵,毫无后顾之忧!

朱允炆继位之后,感觉到叔叔们对皇位的威胁,三王有一定的政治自由权,经济自由权,并且手握部分兵权,自己总归是小辈,可藩王都是他的长辈,也让他不得不防。

于是他采取了很严酷的手段进行削藩,他先后废除了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第七子齐王朱榑、十三子代王朱桂以及十八子岷王朱楩的封爵。

最后又活活逼死了朱元璋第十二子,从小陪着自己玩闹的叔叔,湘王朱柏。

眼看朱允文手段毒辣,朱棣也一向不是坐以待毙之人,这把削藩的火迟早会烧到燕王府,兄弟,接二连三的死亡,他早已忍无可忍。

徐妙云也深知此事决不能退缩,还是要早做打算,于是朱棣打响了靖难的第一枪。

史料记载:上举义靖内难,后所赞画,多协上意。

由此我们可见,当时靖难之变徐妙云也是参与的,并且提供了很多谋略,也均被朱棣采用。

靖难之役时,朱棣率主力部队去袭击大宁城,留下徐妙云和长子朱高炽带领一些老弱残兵镇守北京。

李景隆率大军奇袭北京,他原以为北京城内皆为老弱病残,成不了什么气候。

可他忘了,一代名将徐达的长女此时正留守城内,徐妙云儿时见过他爹行军打仗, 自幼饱读兵书,无论是才识还是经验,她均是有的。

她知道,士兵士气是取胜关键,排兵布阵亦是取胜重要条件。

为了提升士气,给予将士鼓励,徐妙云身披盔甲,站在城墙上鼓舞士气,誓要与守城将士与北京城共存亡。

她还带领将士女眷组成娘子军披挂上阵,一起站上城楼守城,正是凭借徐妙云的积极防守,彻底拖住了李景隆,为朱棣大军回援北京留足时间。

朱棣大军抵达城下,徐妙云更是出计派人主动出城与朱棣的援军内外夹击李景隆,李景隆惨败而逃。

固守北京为朱棣征得喘息之机,此战之后,他更是鼓舞士气,调整策略,一举南下。

四年的靖难之役,徐妙云成了自己丈夫坚实的后盾,帮他稳定后方,坚守北京大本营。

朱棣毫无后顾之忧,更是势如破竹直逼南京城下,靖难之役中,朱允文在一场大火中不知所踪,明朝迎来了它的永乐王朝。

一代贤后,千古留名

朱棣继位后,徐妙云成为了他的皇后,她自知身为皇后,便与燕王妃不同,心中要有容得下江海,眼中要看得透乾坤。

四年靖难之役,百姓早已疲惫不堪,徐妙云进谏,治国首要即为民生,要关心和爱护百姓。

朱棣更是采取了她的意见,削减赋税,特赦百姓,徐妙云亦是以身作则,一改宫廷之中的奢靡之风,一时间勤俭之风兴起,大大削减了宫中用度,减少国库支出,减轻百姓负担。

朱棣性格多年未变,徐妙云自然也是了解的,她深知朱棣反感朱允文的人,但仍旧劝解,朱棣应重视人才,不拘一格。

朱允文留下的臣子虽让朱棣心怀芥蒂,但这些臣子揭示朱元璋所选,国家肱骨,朱棣听从了徐妙云的建议,大胆地启用了朱允炆的旧臣解缙等人,朱棣礼贤下士的名号也就由此传出。

这些旧臣受了礼遇,更是竭尽全力的辅佐朱棣,成为后来永乐盛世的共同缔造者。

朱棣更是盛赞徐妙云是“职善道以辅内治,衍繁庆以益生灵”。

对外徐妙云治国有方,对内,徐妙云亦是如此!

太子生性善良,而徐妙云所生二子,三子皆为争强好胜之徒,靖难之役,立下汗马功劳,朱棣称帝后,弟弟们亦是不服一向善良软弱的大哥成为太子,小动作不断,野心勃勃。

可无论内心有如何计谋见到母亲之时,他们总归还是一个孩子,对待母亲更是敬畏有加,也因对母亲的敬畏,二人始终不敢有何大动作。

兄弟三人也时常一副兄友弟恭模样,她自然知道自己儿子心中那些小心思,亦是多次点拨警告。

不仅对待儿子,对待徐家后辈,她亦是教育有方。

她不为家人加官求爵,更是因为侄子年少便得爵位,担心不利于他成长,而将他接入宫中,谆谆教诲。

可惜一代贤后,终是因过度操劳,身心俱疲,永乐五年,病重去世。早在她病危之时,朱棣就每天守在她床边,事必亲躬。

或许人死之时都会有所预感,徐妙云已知自己时日无多,临终前,她劝慰朱棣保重身体,更是嘱咐他一定要爱惜百姓,善待亲人,更要重视人才,格外宽容。

嘱咐完心中所想,徐妙云也就驾鹤西去。

史料记载,徐妙云死后,朱棣仿佛一孩童一般,伏在妻子的尸体上嚎啕大哭,一代帝王,永乐大帝,此时此刻也不过是一个失去爱人的老人罢了!

徐妙云去世后没有立刻下葬,而是停棺于南京的皇宫中,朱棣日夜睹物思人,无论子孙如何劝诫,他都不愿意,他只想再多留一会儿,再让他的爱人陪他多留一会儿。

长期处于悲痛之中,以至于朝臣都上书建议朱棣以国家为重,节哀顺变。

永乐七年,朱棣巡视北界,想起了他与徐妙云少年夫妻度过的最肆意的那段日子,再加上北方部落蠢蠢欲动,他下令迁都北京,同年,北京长陵开始修建。

永乐十一年,长陵修建完毕,朱棣亲自护送徐妙云的棺椁到北京的长陵下葬,徐妙云成为了第一位下葬在明十三陵中的人。

十一年后,朱棣北伐,路上病逝,朱棣唯一嘱托,便是将徐妙云牌位与自己放置一起,征战一生的永乐大帝死前也仅有此愿望。

徐妙云对朱棣来说如他评价的一般:亦师亦友。

少年心动之人终携手到终老,徐妙云能规劝脾气暴敛的朱棣收敛脾气,听取谏言,她成了影响朱棣一生的人。

徐妙云因自己出色的个人魅力和才德,最终成为了朱棣永远的白月光,成为了流芳千古的一代贤后,朱棣更是为了她,再不立皇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长女   皇后   燕王   府上   皇位   永乐   士气   北京   儿子   女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