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急不可待地去打荆州?当时的南方是什么状况?学问挺深

#头条创作挑战赛#公元207年,刘备幸运地招聘到了自己的职业总规划师诸葛亮。而在这一年冬天,雄才伟略的曹操同志也幸运地从辽西凯旋而归,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北方霸主。

208年正月,曹操返回大本营邺城后,没有进行常规性的小长假休养生息,而是迅速投入了紧张的革命工作当中去了。一是挖了个玄武湖来训练水军;二是紧锣密鼓地对内部权力结构进行改造。

简单介绍一下曹老板对权力结构的改造,208年六月,曹操废除了三公制度,恢复了西汉初年的丞相、御史大夫的制度,自任为丞相。这么做的用意就是能合理合法地将大权独揽了,以后不用三公分权了,外朝的事情就是丞相(曹操本人)一个人说了算。

曹老板这么拼、这么赶到底是为哪般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不是才吃下那么大一块蛋糕,这么赶急赶忙又何必呢?其实曹老板的用意昭然若揭,他要稳固内部结构,然后挥师南下一统天下。至于为什么这么急?因为南方的形势刻不容缓了。

南方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么多年四处征战的曹操都舍不得休息一下,就要马不停蹄地去南征呢?与曹操地盘接壤的是荆州,当时的荆州风云际会,一是孙权那个小朋友为父报仇,经过多次进攻,终于干掉了把守荆州东大门的江夏黄祖,已经将手伸进了荆州地盘。二是荆州的主心骨刘表同志快不行了,荆州领导换届难免会出现各种内斗的情况,从而被别人趁虚而入。

简而言之,曹操之所以迫不及待地要去打荆州,是因为他感觉荆州要易主了。如果荆州被孙权小朋友拿下了,那他以后就要面对荆州、扬州二合一的一个强大对手了。如果孙权小朋友没有顺势拿下荆州,曹操也忘不了荆州还有一个可怕的老朋友刘备存在,这位同志战斗力虽然一般,但是生存能力和融资能力实在太强悍了,走到哪里都能竖起一杆旗帜,荆州极有可能变成第二个徐州。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必须赶快南下去荆州打抢位战。公元208年7月,曹操南下讨伐荆州。

那么,此时此刻,当时的中国南方是一个什么情况呢?这其实是一个说来话长的话题,但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加清晰和立体地了解这段历史,还是要仔细地介绍一下。

其实传统之中国,在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维度上都有很明显的“自北向南、自西向东”演变痕迹的。两汉时期,北方在各个层面上的发展是要优于南方的。但是,这种状态通常会随着战乱的爆发而被打破,从而进行重新分配。

东汉末年,尤其是汉灵帝主政时期,这位爷是有名的昏庸乱国之主,结果不出意外地引起了带有宗教性质的黄巾起义。战乱一起,当时的中国北方由于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全面沦为了重灾区。人家造反,肯定是盯着你们那些达官贵人去的。

这样一来,掌握绝大部分社会资源的士族阶级就被打破了平静的生活。应对及时的士族们就自己招兵买马,摇身一变成了有地方武装的豪族。没有及时反应过来的,就被黄巾流民军洗劫一空,被逼流离失所,另谋出路。

人才、资源、能量这一摊子水就被搅起来之后,各种操作空间也就出来了。一些有远见、有魄力、有魅力、有背景的人就趁机低成本地整合资源,从而慢慢地演变成了新的巨无霸。比较典型的就是袁绍和曹操,他们的发家史不就是收揽各种闲散势力而越做越大的吗?

北方如此,但南方又是另一番景象,因为南方在各个方面比较落后,所以动乱没有北方那么激烈和明显。道理很简单,越是落后的地方,阶级越容易固化。当时的南方经济、文化、人口全面落后于北方,所以黄巾起义军都有点看不上,这就导致南方相对来说还比较平静。扬州、荆州、益州都是如此。交州因为太偏,没啥战略意义,不列入讨论。

南方受到战乱冲击较小,这就导致它们的社会格局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化,过去是啥社会现在还是啥社会,两汉以来,根深蒂固的士族、豪族地方自治的局面没有出现较大的松动。这也是后来的南方政权北伐难以成功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北伐的原动力不足。比如说诸葛亮北伐,人家益州人们长期安居乐业,凭什么抛家弃子地跟你出去拼命呢?多说一句,这也恰恰彰显了诸葛亮的超凡能力与魅力,能把仗打成后来那个样子。

与此同时,因为北方太乱,大量人口开始南迁。比如关中地区那些年都是匪帮聚集地,实在没法待,这也就客观导致了汉中和荆州获益非常大;比如徐州先后被曹操、吕布、袁术等人糟蹋得不成样子了,大量百姓便开始避乱扬州了。

此消彼长之下,南方在汉末才慢慢有了和北方掰手腕的资格。但这种资格是指账面上的实力,我们依然要意识到南方势力的特殊性。因为南方是长期处于地方豪族自治的状态下,然后再加上外来势力的瞬间注入,才崛起的。这就会导致南方势力的组成不会很集中,很难做到一个人说了算。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权,他们都是主政一方的人主,但即便在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上,他们很多时候说话都一定好使,人家地方豪族枝繁叶茂的,完全可以不鸟你。

讲来讲去,还是一个权力和实力的相互支撑问题。刘焉刘璋父子、刘表、孙权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外来户,你们到我的地盘上来讨生活,虽然在名义上你们是领导,我应该尊重你们、服从你们,但是你们说话做事得注意分寸,别光我们给你们面子,你们不给我们面子,那就别怪大家撕破脸皮不认人了。归根到底还是刘表等人的嫡系实力没变化对当地豪族势力形成绝对的碾压态势。

当然,就当时的南方势力来说,虽然整体上都没法硬气,但是根据实力状况,他们说话好使不好使的程度是有区别的。孙权算最有话语权的了,刘璋次之,刘表说话最不好使,因为前两人手里多少有点嫡系势力,而刘表老先生当年就是怀揣一张任命书,孤身一人来到荆州的。

很多不明就里的朋友可能一直觉得刘表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这其实有点冤枉他了。他倒是想纵横捭阖、天下争霸,但是谁给他买单呢?他这么多年统治荆州,其实全靠拉拢谈判这一招。当年,他单枪匹马入宜城后,正赶上荆州被孙坚祸祸得不成样子了的好时机,然后迅速与当地的豪族代表蒯良、蒯越及蔡瑁等打成一片,随后动用豪族力量招降剿灭了荆北的各种宗贼土匪,并最终安定了除了北边南阳外的剩下荆州六郡。

刘表其实已经很厉害了。换做其他人还真不一定能像他那样,四平八稳地在荆州牧这个位置上坐这么久。他拉拢了荆州的本土豪族势力,抵御了炮轰一切的孙坚;雇佣了本来要打他的张绣;平定了南荆州老大张羡的叛乱;收纳了大量北方流浪士族,兴办教育,恢复民生;把荆州打理成了当时的乱世乐园、民生净土……大家还要要求他怎么样?

大家也许会提到官渡时他没打曹操、以及曹操扫北他也没有趁机在背后捅曹操的刀子等战略问题。这些从表面上看,确实都是不错的战机。但是,刘表没有及时采取行动是有苦衷的。苦衷就是前面提到的,像北伐这种事,根本就不是他能决定的。

人家荆州那些豪强为什么要北伐呢?曹操在名义上代表朝廷,你们去打他是造反。打下来的地盘又落不到我的口袋里,曹操还那么厉害,那么难打,我特么掏钱、掏粮,还把自己的嫡系、族人全送到战场上去经历生与死的考验……我图个啥呢?

所以,聪明的刘表对于什么北伐的事情,从来提都不提,免得自取其辱。他知道自己一辈子就被“囚禁”在荆州这条船上了,荆州的资源他带不出去,他也不能让其他势力侵犯荆州的利益,他能当个安乐荆州牧,并得以善终就阿弥陀佛了。

同理,益州那边也是类似的情况,所不同的是,刘焉父子人家手里攥着一支“东州兵”,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他们说话相对会比刘表好使一些。

从这个角度来说,南方情况最好的是扬州。因为扬州是孙家父子暴力打下来的,他们老孙家就是扬州最大的那杆枪,谁敢不服就毙了谁。

但是,大家还记得我曾说过孙坚、孙策父子炮轰一切的行为其实是在自掘坟墓吗?因为你们老孙家除非代代都能出那么能打的人,时时都能保证不会给别人留一丝机会,你们老孙家天天都战斗战线……否则,人家逮到机会就会把你们往死里整。

所以,孙权统治的扬州其实当时的形势也不大好,也是暗流涌动,主要问题也是统治者的根基不深。具体会在解释曹操为什么会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时候详细介绍。

上述便是南方三州荆州、益州和扬州的本质状况,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说这些东西呢?因为不了解这些水面下的东西,对于那段历史是很难真正理解透彻的。比如偌大的一个荆州为什么在曹操大军压境时就迅速土崩瓦解了呢?比如被广大网友调侃为“孙十万”的孙权为什么始终能被曹操高看一眼呢?

顺着当时南方的生态构成逻辑,我们其实还可以稍微发散性地思考到更多的东西,尤其是一些管理上的东西。

我们现在很多人喜欢把管理理解成理所当然的事情,比如我官大一级,就理所应当能够压住你。但实际上管理背后也全部都是各种博弈与平衡,你虽是部门领导,但真不一定管得住整个部门的人。

就个人理解来说,管理要想做到真正的令行禁止,最核心的事情要找到大家共同的利益结合点。

比如刘表治理荆州时,要抵御孙坚或者剿匪的时候,荆州的士族大咖们会鼎力相助呢?因为这些事情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强相关,孙坚跟土匪一样,跑到哪里都是“三光政策”一路到底,当然要齐心协力将他赶走呀。那些土匪打家劫舍吃大户就更不用说了,人家就是冲着你们这些豪门大户来的。

而刘表想发动他们去北伐曹操却基本上不可行呢?人家都精明着呢,我们和你刘表非亲非故,犯得着这么死心塌地给你卖命吗?打赢了,红利都是你刘表的。打输了,成本全部我们自己承担了。傻子才会陪你这么玩。别说什么不主动出击,荆州就要姓曹了,荆州姓曹和姓刘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曹操当老板,我们不降职不减薪,日子照样好过得很。所以,北伐曹操这样的要求根本就不符合那些世家大族的利益诉求。

后来的东吴和蜀汉政权都有这个问题,防守方面战斗力极强,士气极高,但一说要去开疆拓土了,那基本上是乏力的。

有人会问,曹操集团为什么没有这种问题,一说打仗就个个嗷嗷叫?那是因为曹操集团被反复洗牌过了。曹操的军队也有各种各样的私军部曲,但是这些小势力团伙的利益地盘没有固化,打下新的地盘,他们就可以瓜分到更多的利益蛋糕,所以他们的侵略性才一直在线。

在我们当下,很多业务型团队之中,一定会有一些这样的业务员,开拓新市场毫无动力,但是维护老客户却浑身是劲。大家去想一想,其背后的原因和逻辑是不是和荆州、扬州、益州那些本土士族的心态相类似。

大多数人其实都是不愿意舍弃一些既得利益而去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目标的,这既是人性之常态,也是人性之禁锢。有时候我们说狼领导一群羊,能把一群羊变成一群狼,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夸大了领导的职能和功效。管理之道,其实重在激发能量并创造价值,但这些一定要建立在不违背自然之道的前提下。

所以,管理即人性,即顺应人性、利用人性或塑造人性。否则,一切将会成为徒劳。

在汉末那段历史之中,有很多人因为大家对管理的理解偏差而误读了,比如孙坚父子,常人觉得这对父子无坚不摧、敢打敢杀,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但事实上呢?他们在本质上一个破坏者,因为不尊重、不理解社会游戏规则,倒行逆施,最后难免一败涂地。

比如袁绍,很多人人云亦云地说他是一个漂亮的草包,志大才疏、好谋无断,实际上人家在管理上,在综合才能上,绝对是当时无人出其右的顶级存在。对资源的调动和组织、对时机的创造和把握、对战局的分析和统筹、对人性的揣摩和利用、对细节的打磨和衔接……人家无一不做到了极致。但是呢?命不好,败了。败了就啥也没有了。

比如说刘表,大家都觉得这个人没啥抱负和能力,典型的躺平一族,所以人一死,荆州就被曹操他们给瓜分了,活该。但是,人家年纪轻轻就能评为士族八骏之一,还能单枪匹马接管荆州,四平八稳地当了这么多年的荆州老大,还能把荆州经营得有模有样,人家能力水平能差到哪里去呢?那些今天觉得该打这里,明天该打那里的人,其实压根都是一些没有摸到管理门槛的人,打嘴炮随时随地可以,但是要落实一件牵涉到数百万人切身利益的事情,真没那么容易。不信,假设你当个村长,然后要给你们村里统一来个旧房改造试试?

朋友们,请相信,我们一定是生活在一个众说纷纭的环境之中的,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无法去做到一件件事、一个个人去辨伪存真,但是我们是非常必要对我们未知的东西保持一颗敬畏之心的。有些东西,我不了解,就尽量少发表一些自以为是的“高见”。多学习、借鉴别人的一些见解,难道不香吗?

真正的学习其实是在不断修正“畸形”的自我的遗憾的是,很多人固守着、很得意地在暴露着自己的各种畸形状态。也许,这其中包括辛苦码字的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荆州   益州   豪族   士族   急不可待   扬州   好使   父子   学问   势力   人性   地盘   状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