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所有权!台企48亿就收购了厦门联芯,大陆资产被“逼迫”转让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江畔雨落

编辑/江畔雨落

在半导体行业中国的发展可谓是一路磕磕绊绊,国外都已经将关注点放在了7nm及以下芯片上的时候,中国的发展重点还是28nm。

不过我国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产业在全球领域也是佼佼者,产值更是位居全球第二,占据了全球将近30%的市场。

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此领域的发展,日前台湾联电以48.58亿元收购了厦门联芯的事情就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这次收购看似顺利,但在成交之后却有质疑声称这是大陆资产被迫向台湾转移。

联电对联芯的收购难道背后另有隐情吗?为什么会说这是大陆资产被迫转移?

联电48亿收购联芯

自从现代社会逐渐向智能化发展之后,半导体和芯片领域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现在大多数芯片企业都在追求7nm以下的芯片,但是自从美国实施了芯片规则之后,已经成熟的28nm芯片反而更加吃香。

原本我国发展不算太先进的一些企业也因为物联网和智能汽车等产业的发展迎来了绝佳的机会。

芯片的进口量减少,市场需求却在增加,那当然是由我们自己的企业填上了这两者之间的量差。

其实中国除了中芯国际之外,还是有不少有实力的芯片商家的,能制造28nm的厂商之中,厦门的联芯也算是佼佼者了。

不过联芯比较特别,因为这是一家厦门与台湾的合资企业,最大的股东也是台湾的联电公司。

而在上月联电便正式以48.58亿元的价格将厦门联芯的股芯全部收购,将其变成了自己的全资子公司。

其实这场收购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规划了,只不过当时的计划是分三次将股份购入,但最后却调整为一次性交易完成。

厦门联芯不仅仅只是一家芯片厂商,更是厦门集成电路产业的领头羊,让厦门重点扶持的千亿产业链实现了集聚发展。

自从联芯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之后,就对产业链上下游也产生了积极协作影响。

联芯不仅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还吸引了不少半导体企业落户厦门,更让各大厂商积累了经验,对全国的半导体企业发展都有推动作用。

联芯与联电看着就像是一家,而他们之间也确实关系匪浅,联芯就是联电与厦门市政府以及福建电子信息集团联合投资创立的公司。

2014年,台湾联电想要在大陆投资发展集成电路项目,因为没有什么在大陆投资的经验,因此只能先到处考察。

厦门在地理位置上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因此联电就将目光锁定在了厦门。

经过了商议之后,联电便与厦门市政府和福建电子信息集团投资成立了联芯,这也是两岸合资金额最大的项目之一。

当时的总投入达到了62亿美元,不过大陆这边虽然有厦门市政府和福建电子信息集团,但也只占了30.05%的股份。

因为台湾联电不仅出资,而且还授权了芯片制造技术,所以股份占比高达69.95%。

合作的意向是在2014年10月份达成的,不过正式成立以及晶圆厂动工是在2015年3月,并且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开始量产。

虽然看着这项投资合作好像很费时间,但联芯从成立到投产却只有短短一年时间,创造了集成电路领域中建厂投产的世界纪录。

联芯的投资协议中不仅有各方的股份占比等信息,还有一条非常重要,并且与这次的收购行为有关。

当时的协议中明确记录了联芯在成立7年之后,也就是2022年,联电将会以加计固定收益的方式,将大陆的联芯可回收股份购回。

协议中的收购过程要持续整整三年时间,并且要分三次,以六成、两成、两成的比例将所有股份全部回购。

像联芯这样投资规模的公司,用短短三年时间来收回股份就已经是非常快的了。

但没想到,到了约定时间,本来要按照原本的计划分次回购股份,但是经过了双方协商之后,居然改成了一次性交易。

随着收购的完成,这件事也算是彻底尘埃落定没有转圜的余地了,其实这次交易联电当然开心,但大陆并不是很同意。

毕竟这次是收购计划结束之后,联芯就完全成为联电在厦门的全资子公司,大陆对其不再有任何的话语权。

因此有不少人认为这次的交易其实就是联电以取消授权收回技术为威胁,逼迫大陆将资产转移给了联电。

但之前的投资合同明明已经写了到时间就收回股份,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争议呢?

早有计划,为何还说被逼迫

之所以会有大陆是被逼迫的这样的质疑声,恰恰是因为当初的协议就已经有了联电要收回股份的条款。

当年的协议中虽然约定了2022年,联电要将股份进行回购,因此七年之约到了之后,联电来收股份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比较令大众不满的是,在联芯成立的这些年里其实一直都是在亏损的,即使有资金与技术的支持也无济于事。

如果将联芯当成一家普通的公司来看,不论是营收还是企业状态完全能够称得上是个烂摊子。

仅仅2021年一年的时间,厦门联芯的亏损就高达23亿元,而一直以来解决资金问题的都是大陆。

可以说台湾联电除了最开始达成合作的时候,之后运营的几年基本上就只负责技术,根本不管资金。

结果联芯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机遇,美国的芯片政策让中国的进口量骤减,国产芯片终于等来了需求和产能的高峰。

国内几乎所有拥有成熟的28nm芯片工艺的企业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厦门联芯的产能更是直接从2.75万片提升到了3.2万片。

2021年的时候还亏得底掉,但2022年仅仅一个季度的净利润就高达6.44亿元。

而且关键在于,联电与大陆达成一致的是要在三年时间里,以加计固定收益的方式分三次将股份回购。

但联电实际上的操作却是直接将股份一次性全部回收,甚至还用上了地区相关部门已经审批通过作为条件。

当时约定回购的是“可回收股份”,简单来说就是这些股份卖不卖给联电主要还是看持有者的意愿。

但就目前情况而言,交易达成的过程当中,联电对于联芯的意思并不看重。

这很难不让人怀疑,联电就是看到了联芯的迅速“崛起”,在短时间之内达到了巨额营收和利润才想将股份一次性收回的。

而大陆就这么心甘情愿将股份直接卖了?之前亏损的时候是大陆年年贴钱,现在可倒好,终于扭亏为盈了,直接拱手让人了。

但据知情人士爆料,大陆的负责人当然也不是大冤种,联电想要一次性回购股份的时候,大陆这边其实是不同意的。

但是联电手里有技术,如果僵持下去只能两败俱伤,因此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联电成功收购,这也是“被迫转让资产”说法的由来。

收购事件带来的影响

这次的收购对于联电短期之内是非常有战略意义的,联芯成为全资子公司,但主要部分还在大陆。

这样一来,联电不仅能够通过加强芯片设计来提高自己在领域内的竞争力,还能够争夺庞大的国内市场。

况且现在的联芯已经实现了盈利,这庞大的资金流也能让联电在研发上有进一步突破的资本。

但这次收购看似是联电占尽了便宜,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的弊端的,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以后联电再想与大陆企业合作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大陆资本的成长这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台湾想要完成资本与产业的升级,免不了要与大陆企业进行合作。

尤其是像半导体这样烧钱的高精尖科技,想要快速发展,大量资金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出了联芯被收购这档子事之后,未来大陆对台湾企业的资本投入不可避免的会减少。

但是如果台湾要放弃大陆资本的话,要么就是发展停滞,要么就是在国际上找新的金主,但不论是哪一条,对其经济一定会有影响。

结尾

不过凡事也不能只看弊端,经济市场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成熟芯片市场的竞争是非常多元化的。

如今正是芯片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因此有不少产业链上游 的晶圆厂和企业都从原来的单打独斗开始向联合布局迈进。

那么发展机制已经成熟的企业也需要优化资源、降低成本、打开市场并且丰富产业链。

从这个方面来看,联芯也算是打开了市场,毕竟挂着台湾的名头,在国际上受到的制裁与打压总归是要比大陆的小一些的。

两岸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与合作其实还是有非常大的空间的,这不仅仅是大陆宽松自由的经济环境的诠释,更是两岸亲密关系的证明。

当然,未来两岸的合作企业也应该在模式、前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调整方向应对新的变化。

往期精彩

不准中朝援俄!布林肯警告:中方曾对美国作出承诺,必须认真兑现

美陆军女部长警告中国:别再挑衅美国,否则将遭受16国联军围攻!

长春航展突发意外!2架歼10紧急减速停飞,第3架却直接加速升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厦门   大陆   福建   台湾   美国   产业链   半导体   中国   所有权   两岸   芯片   资本   资产   协议   股份   时间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