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烘烤中的细节探寻(上)

来源:【中国食品报】

烤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人们利用通过岩石蓄热的太阳能进行烤制。如美索不达米亚的烤饼、薄饼,其烘烤方式是在瓮的底部加热,将面团贴在瓮的内侧上部烤制。内燃式烤炉渐渐进化成外燃式烤炉,现在还演化成能够连续烘烤的隧道式烤箱和托盘式烤箱。

从搅拌到出炉,以直接法制作的吐司面包为例,大约需要4.5个小时,最终的制作过程就是烘烤。通过烘烤,原本白色湿润、无法直接食用的面团,变成令人充满食欲的、黄金褐色的、带有丰富风味和口感的面包。当然,大前提是到最终发酵为止,面团状态一直良好,烘烤是集所有制作过程之大成,只有完成烘烤才能决定面包的最终价值。

面包体积的两成、香气风味的七成都来自烘烤,而这个过程中尤其重要的是烤箱,它是生产能力的基准,其他制作过程需与烤箱的能力相协调。烤箱如何有效地使用,决定了工厂的生产效能。

烘烤的方法

烤箱的使用方法当然需要根据烘烤制品的不同做调整,同时,根据面包配方、面团重量、成型方法、期待的气孔组织、口感等需求,烤箱在使用方法上也有所变化。以吐司来举例,烘烤方法有:固定温度;前半程高温,后半程目标温度;前半程低温,后半程目标温度;高温短时间;低温长时间等。到底哪一种方法比较好,不能一概而论。

不过,一般来说,方形吐司烘烤时一般采用前半程尽可能高温,后半程温度降低的办法。另外,若是使用以电力作为主体热源的烤箱,会分别设定上火和下火来烘烤,一般会采用前段下火比较强,中段上火、下火都强,后段上火、下火都减弱的方法。

烤箱的温度和湿度

烤箱的理想温度,是让面团的炉内膨发在最初的25%—30%的时间里完成,接下来35%—40%的时间内面团着色和固定,最后30%—40%的时间面包表皮形成并完成褐变反应。

但是,低油糖配方或者发酵过度的面团用高温烘烤较好,而高油糖配方和发酵不足的面团用低温烘烤比较好。烘烤时烤箱内温度和湿度的平衡也很重要,如果可以顺利达成的话,会有以下的结果产生:一是面团表面均匀齐整,面包表皮也会较柔软;二是能够辅助热传递;三是引发对流、搅动;四是面团表面的蒸汽由于冷凝作用,延缓了面包表皮的干燥紧缩;五是凝聚在面团表面的水分汽化时,从面团处夺去汽化需要的热量,延缓了面团温度的上升和表皮的形成,优化了炉内膨发;六是淀粉的糊化使面包表皮产生光泽,美拉德反应使表皮上色更好。

德式面包、法式面包在烘烤中理所当然要使用蒸汽,其实所有面包在烘烤时都需要蒸汽,只是用量有差异。

蒸汽的量,最好是刚好能够在面团表皮上薄薄形成水层(凝结)。蒸汽的温度太高的话,在面团上就无法达成凝结效果,对面团表面的浸润效果也变差。

蒸汽有湿(Wet)、柔(Soft)、干(Dry)、硬(Hard)四种模式,是按蒸汽的压力和温度由低到高来排序的。面包烘烤适用于Wet模式,即蒸汽压力为0.25kg/cm2,温度为104℃,在饱和状态下,使蒸汽从上方以1—2m/s的速度喷出是最合适的。

因烘烤不当造成的不良成品

若制作面包的全部过程都顺利进行,当然是最理想的。即使失败了,除烘烤外,都还有修复的可能。只有烘烤无法重来或者修正,所以最需要集中精神去对待。

经常有人说面包师只会搅拌的话,不算能够独当一面,但如果连烘烤也能完全掌握,那就是优秀的通才了。

温度过高时,面包的体积较小,烧减率也小。而且,虽然表皮的颜色浓郁,但口感会过于湿润。如果是甜面包,还容易产生斑点,出现烘烤不均以及表皮和内部剥离的情况。

温度过低时,面包体积会偏大,烧减率也会大,上色淡且缺乏光泽,面包表皮很厚,口感干涩粗糙,风味也不好。

内部蒸汽过多时,炉内膨发虽好,但表皮会很厚,且容易在面包表皮形成水泡。

内部蒸汽过少时,面包表皮会出现裂纹,表皮和内部容易剥离,而且,面包上色暗淡,也没有光泽。这和温度过高时发生的情况相似。

过去,面包和蛋糕在出炉时需要避免冲击,大家都认为要尽可能轻柔小心地接触,这是为了避免面包以及蛋糕烘烤后的凹陷、缩塌、侧面塌陷等现象必须要做的事。但在40多年前,日本技术团队发现了烘烤制品的震击品质改良法,颠覆了这一常识。

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只要对刚出炉的制品施以震击即可。可从上往下摔落、敲击,无论什么方法都可以,只要能让紧闭于面包内部的蛋白质和淀粉膜中的高温气体、水蒸气、空气,在出炉受冷开始收缩之前,受到外部冲击,使气泡膜破裂。通过这样的方法,制品中的高温气体和外部的低温气体进行置换,从而让面包的气孔组织更细腻,也能防止侧面塌陷。这个方法发挥的作用在蛋糕类上的效果更甚于面包。

(中焙)

《中国食品报》(2023年07月31日05版)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面包   吐司   面团   表皮   烤箱   口感   蒸汽   高温   温度   细节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