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依靠京口集团的力量,击败柜玄,恢复名义上的东晋

在阅读此文章之前,感谢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能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刘裕依靠京口集团的力量,击败柜玄,恢复名义上的东晋统治,实际上,刘裕确立起霸府统治,控制东晋的军国大权,东晋皇帝成为傀儡,东晋的朝廷机构形同虚设。

刘裕的车骑将军府、太尉府、相国府、宋国机构是当时实际的政治、军事权力中心。

刘裕霸府政治的发展阶段

东晋末年,统治阶层内部矛盾重重,“祸难屡构,干戈不最”,门阀大族植玄专制朝廷。元兴三年,刘裕等人在京口举兵,讨伐植玄。

刘裕起于京口,并没有太多的力量可以依靠,“地非桓、文,众无一旅”,所能依靠的只是京口、晋陵地区的势力。

正如刘裕自己所说“吾倡大义,首自本州,克复皇祚,遂建勋烈,外夷劾,内清奸轨,皆邦人州党竭诚尽力之效也”。刘裕京口举义时,同谋者二十七人,“愿从者百余人”。

京口集团势力,成为刘裕击败桓玄,在政治上崛起的重要支柱。义熙四年,刘裕入朝辅政,确立霸府统治,成为东晋实际上的统治者。

自刘裕辅政,确立霸府统治,直到 420年登上皇位,建立刘宋王朝,霸府统治经历了 12 年之久。

“高祖崛起布衣,非籍民誉,义无曹公英杰之响,又晋氏辅魏之基,一旦驱乌合,不崇朝而制国命,功虽有余,而德未足也”,“魏晋以后,惟刘裕之取差或无愧,盖晋已亡而裕非其叛臣也。但力尚不足自得,故必假晋为名尔”。

据此,我们可以知道刘裕在消灭桓玄后不能迅速代晋的原因,一是因为刘裕的力量尚有不足;二是刘裕还没有足够的威望使其登上皇位。

因为从出身来看,刘裕的地位并不高,只是次等士族。这两方面的原因,决定了刘裕在消灭植玄以后不能立即实现王朝的更替而只能采取霸府统治的方式。

刘裕霸府统治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义熙四年霸府统治确立到义熙7年。

这一阶段是刘裕霸府的发展阶段,刘裕任车骑将军、侍中等职,确立了霸府统治,掌握了东晋的大权,但是,此时的霸府统治并不是很稳定。

在刘裕确立霸府统治后,虽然从实际上掌握了东晋的大权,但是,“高祖无周世累仁之基,欲力征以君四海,实须外积武功,以收天下人望”,其建立名副其实的新王朝面临着两大难题。

一是征伐与东晋接壤的南燕和后秦成为现实的问题,二是在维持自己的霸府统治地位的同时,需要清除向自己体制挑战或加以牵制的势力。

田余庆先生对此有过中肯而透彻的论述:“刘裕在逐桓玄、灭卢循“兴复’东晋以后,为了“造宋’,还必须建立起对北敌的疆场功勋,求取信于朝野,并于其中物色可以随同“造宋’的人物,才可以逐步完成晋宋禅代的准备。

”刘裕在此霸府阶段所采取的措施是进一步扩大霸府的权威,稳固霸府的统治。

义熙五年,乘东晋内部混乱,南燕的慕容超派军队进犯东晋,刘裕挥师北伐,义熙六年灭南燕,“送超京师,斩于建康市”,义熙七年平定卢循、徐道覆,从此,刘裕的统治地位更加巩固。

第二阶段,义熙七年到义熙十四年在这一阶段,刘裕担任太尉,太尉府的规模十分庞大,刘裕霸府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在这一阶段,刘裕清除了挑战霸府统治的势力,巩固了统治。

随同刘裕举义的京口集团,有一部分将领,如刘毅、诸葛长民等人,他们参加起兵,讨伐桓玄,目的在于打倒桓玄,“志在兴复,情非造宋”。

而刘裕实行的霸府统治,目的是为了转化成一个新的王朝,实现王朝更替,而不是为了维护东晋的统治,这样势必造成两者的矛盾和冲突。

在挑战刘裕霸府统治的京口集团势力中,实力最为强大的是刘毅。刘裕知道刘毅“不能居下,终为异端”。

在霸府统治得到一定的稳定后,412 年,刘裕假借安帝的名义,发动突然袭击,击败刘毅。刘裕消灭了名位仅次于自己的北府将领刘毅,从而为霸府政治的发展清除了最大的障碍。

刘裕袭杀刘毅后,北府另一位重要的将领诸葛长民心怀狐疑,“谋欲为乱”刘裕遂将其诱杀。

刘裕的霸府统治,也激起了东晋皇室的反对,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宗室之重又得江汉人心”,刘裕疑其有异志,义熙十一年率军讨伐,司马休之奔后秦。

在此阶段,刘裕还成功地消灭了后秦。经过外征内讨,刘裕霸府统治得到了巩固。

第三阶段,义熙十四年到元熙十六年。这一阶段,是刘裕霸府势力极度膨胀时期,也是霸府向新王朝转化的关键时期。

刘裕北伐后,集兵权、政权于一身,位及人臣,不久进位相国,一个新的政治框架即将建立。义熙十四年,刘裕正式成为相国,封为宋公,立宋国任命文武百官。

王弘为尚书仆射,傅亮、蔡廊为侍中、谢晦为右将军、郑鲜之为奉尚、段景仁为秘书郎。

从以上的组阁来看,原来支持刘裕起兵的武人并不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以王、谢为中心的北来名族成为权力的核心。

刘裕霸府的机构与僚佐

刘裕实行了长达 12 年的霸府,在此期间随着刘裕职位的变动和权力的扩展,霸府中的僚佐和机构也不断扩大。

在刘裕担任车骑将军、中军将军时,霸府的规模不大,霸府中的僚佐也不多。

霸府中机构设置主要包括主簿、司马、长史、从事中郎、参军等机构,并且带有军事性质的参军机构占有很大部分,而处理行政事务的机构则很少,这主要是由于当时政治形势所决定的。

在刘裕担任太尉时,霸府的规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令史二十二人,御属主为公御,令史则有阁下、记室、门下令史,其余史阙。案、届二十四人,自东西曹凡十二曹,然则曹各置属一人,合二十四人”。

这只是常规的太尉府的规模,由于刘裕的太尉府是霸府,规模更为庞大,在常规的机构和僚佐之外,还有更多的机构和僚佐。

霸府中的机构包括有司马、长史左长史、参军、主簿、军咨祭酒等机构,霸府机构的设置十分庞大。

刘裕担任相国、宋公时,霸府中的僚佐和机构都急剧膨胀,新王朝朝廷机构的设置和大臣的构成已经初步确立。

刘裕在担任相国时,霸府中机构的设置与东晋其他时期相府的机构有所不同。既有对司马睿担任镇东大将军和丞相时机构的承袭,同时又有所改变。

刘裕扭任宋公时,宋国的机构是仿照东晋朝廷而设,基本上是东晋朝廷的翻版。

另外,刘裕除担任车骑将军、中军将军、太尉、相国、宋公,还兼任了其他的职务,这也使得他的霸府组织除车骑将军府、中军将军府、太尉府、相国府宋国以外,还有其它的府署机构存在。

庞大的霸府僚佐群是刘裕实施霸府统治的重要基础。刘裕元兴起兵推翻桓玄和确立霸府统治其依靠的主要力量是京口集团的势力。

刘裕在依靠刘穆之的同时,也大量地吸收高门士族的加入,为霸府向新王朝的转变储备更多的人才和增加刘裕本人的威望。

刘裕霸府的运作

庞大的霸府机构和僚佐是刘裕得以实施统治,顺利完成新旧王朝更巷的重要基础。对于庞大的霸府机构和僚佐,刘裕主要是通过以下的措施来加以运转的。

1. 霸府控制东晋朝廷和架空朝廷。

刘裕霸府运转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削弱东晋朝廷势力转化为新王朝的过程。刘裕“位穷台牧,权倾人主”,霸府是实际上的权力中心。在东晋朝廷的大臣中,掌握实权的是刘裕及其霸府的僚佐。

刘裕霸府实行军政一体、灵活变通的统治首先,刘裕霸府中设有庞大的机构。

当我们对霸府机构加以划分时,就会发现,刘裕霸府中的机构明显地可以分为行政系统和军事系统两大类。属于军事系统的机构有参军、咨议参军、行参军、司马、左司马、右司马、中兵参军等机构

而行政系统的官员则有主簿、从事中郎、长史、侍中、尚书、尚书、黄门侍郎以及诸曹的缘属。军事系统和行政系统的并存,使刘裕的霸府不单是管理军事事务,而且还管理行政事务。

2. 霸府留府的设置。

刘裕勒府统治时期,长期的战争生涯,使他留在京城霸府处理军国大事的时间非常有限。刘裕采取的是设立留府的措施来发挥霸府的功能,以防止不利于自己统治的事情出现。

刘裕经过了长时间的霸府统治,其代晋的条件已经成熟。

霸府只是新旧皇权的过渡机构目的只是为了实现新旧皇权的更替而不是为了维护东晋王朝,多年的霸府统治为新旧王朝的顺利更替创造条件。

刘裕霸府与东晋朝廷从一开始就处于对立的状态,霸府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削弱东晋王朝的权威,确立霸府的权威从而取代东晋王朝的过程。

420 年,晋恭帝颁发禅位的诏书:“归禅于宋,一依唐虞、汉魏故事。”刘裕照例是推辞一番,然后在大臣的劝请下登上皇位,建立朱朝,实现了晋宋王朝的更替。

刘裕霸府政治的成功,成为南朝时期新旧王朝更替的模式。以后的齐代宋、梁代齐、陈代梁,都基本上沿袭了这种王朝更替的霸府模式

《参考文献》

(唐)房玄龄.晋书北京中华书局

(梁)沈约.宋书.北京;中华书局

(宋)叶适.习学记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东晋   僚佐   司马   王朝   相国   太尉   朝廷   势力   将军   力量   机构   集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