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背后靠山曝光!东北无人敢惹,这两位功不可没!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lxq

编辑 | 黎夏绮妤

●○前言○●

做为连续21年的春晚常客,赵本山在春晚舞台上贡献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台词现在仍然能让人捧腹大笑,成为了一代人心中不可磨灭的经典。

这样一位喜剧演员,从籍籍无名到如今的家喻户晓,也离不开贵人的相助。

而在赵本山的生命中,这两位贵人的出现,成功的造就了如今的他。

那么他们到底是谁?

赵本山的前半生可以用"贫苦"两个字概括。

母亲在赵本山很小的时候去世了,父亲眼看家中清苦,觉得赵本山是累赘,于是抛弃他跑了,幸好二叔心善,收养了赵本山,才不至于让赵本山饿死街头。

可天不怜善人,赵本山的叔叔是个盲人,平时只能靠拉二胡勉强维持生计,如今还要带着赵本山,生活就更艰难了。

赵本山很懂事,跟着二叔学习二胡,还要各种民间乐器,看着学到的手艺贴补家用。

童年时期的赵本山过得十分辛苦,吃不饱穿不暖是常事。

等长大了之后,赵本山来到了一个二人转剧团,虽然他擅长各种民间乐器,唱的也很好,可一直不得重用,在剧场中只能演一个小配角。

但好在是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虽然少,但也足够家中的开销。

如果没有什么变故,赵本山大概就会在小剧场一直做着小配角。

可天有不测风云,日子刚刚安稳下来,变故就接踵而至,赵本山的第一个孩子赵铁蛋出生了。

赵铁蛋的到来本应该是值得高兴的事,可医院告诉赵本山,孩子天生聋哑,软骨病,心脏病和肺气肿。

象征着美好爱情的孩子一下子成为了噩梦。

赵本山想要给孩子治病,可是就他在剧场那几十块的工资根本救不了孩子。

所以他在剧场的工作做完后,就会去其他剧场做苦工,只要给钱,无论多苦多累的活,赵本山都能做。

那段时间为了孩子,赵本山每天几乎不休息,疯狂的到处赚钱。

可就算这样,孩子的医药费还差一大截,赵本山每天看着孩子如此痛苦,恨不得自我了结。

生活似乎彻底陷入了黑暗,前路渺茫。

但天无绝人之路,赵本山前半生的苦难终于迎来了转机。

赵本山在剧场中是《瞎子观灯》的主演,由于从小和盲人叔叔一起生活,所以对于"瞎子"这个形象刻画的非常好。

他在戏中的一举一动,都让观众印象深刻,忍不住捧腹大笑。

而正是因为有亲身经历做参考,他才能有如此精湛的演技,才能获得如此多的认可,才能获得了这位贵人的帮助。

贵人名叫李忠堂,是铁岭艺术馆的馆长,1982年他以书记的身份前往某地进行勘察,看到了一个现象,让他久久不能忘怀。

那时正好是国家号召计划生育的时候,而李忠堂所在的那个镇子却都抢着要生孩子,扰乱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

而原因也十分荒唐,竟然是因为村口的一个算命先生说的一句,今年出生的很多是男娃。

这话毫无根据,但当时"重男轻女"的家庭居多,大多又都没有接受过教育,所以对这种封建迷信信以为真。

李忠堂回来后仔细琢磨,虽然荒唐,却也反应了当时一个跟典型的社会现象,于是便以此为原型,创作了《摔三弦》。

《摔三弦》是个很好的剧本,可写好之后的李忠堂,却发现身边没有一个符合形象的"盲人张志"。

李忠堂身边有很多年轻的艺人,但却都做不出真正盲人的感觉,神态、动作总是差一些火候,导致饰演这个角色的演员迟迟定不下来。

就在李忠堂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想起了自己曾经看过的赵本山演的《瞎子观灯》,当时赵本山在动作、神态刻画上非常棒,即使过去了很久,仍让他记忆犹新。

李忠堂觉得,也只有赵本山,才能刻画好这个角色了。

于是他找到了赵本山,将剧本递给他说,三天时间,我要你把《摔三弦》这个剧本学会,演得好,这个戏你就演,演不好,你就走。

李忠堂这个要求有点苛刻,但也是为了试探他能不能沉住气,还有他是否真的有能力能理解这个角色,演绎这个角色。

若是在以前,面对这样的刁难,赵本山肯定会生气,但现在,他只觉得这是上天赐给他的机会。

只要能演好这部戏,那自己儿子的医药费就有了。

所以他这三天的时间几乎没有休息,勤学苦练,理解任务,背台词,设计动作,力求把每一步做到完美。

而他的努力也终于有了回报,当李忠堂看到赵本山三天练出来的成果,也是十分惊讶。

这样一个有天赋的演员,竟然被埋没了,实在可惜。

于是李忠堂不仅决定自己剧本的男主角由他来演绎,还收了赵本山做徒弟。

而赵本山也没有辜负李忠堂,《摔三弦》演出后,台下掌声一片,而赵本山也因此一炮而红。

看着自己一首扶持的徒弟变得越来越好,李忠堂也欣慰,而赵本山也很感谢李忠堂在自己困苦只是雪中送炭,便拜了李忠堂做义父。

后来的赵本山又与潘长江合作了《大观灯》,热度与当年《摔三弦》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据说当时最火的时候,一秒一年赵本山要演500场。

演出费也从最初的几十、几百到几千、几万,赵本山自身能力很强,而李忠堂在东北首屈一指的地位,对赵本山来说更是如虎添翼,一时间,赵本山在东北名声大噪。

可是,李忠堂的帮助也只能在东北给予赵本山帮助,如果赵本山想走向更大的舞台,李忠堂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而这时另一个人的出现,推动了赵本山走向春晚的脚步。

姜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演相声,还做过春晚的主持人,如今虽然年纪大了,却仍然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中。

对于姜昆的相声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姜昆确实是一位老艺术家了

而也是这位老艺术家,带领着赵本山走出了铁岭的小舞台,向着春晚的舞台迈进。

事情的起因是姜昆来辽宁进行慰问演出,当时他在相声界小有名气,在其他城市进行表演时,姜昆的包袱都会将下面的观众逗得捧腹大笑。

可这一次,姜昆却在辽宁碰壁了。

整场演出下来,现场的气氛都十分尴尬,台下的观众没有一个人对他的幽默给出相对应的反应,一个个正襟危坐,像是参加一场严肃的会议。

姜昆对此表示很疑惑,自己的明明是正常水平发挥,剧本也没有改动,怎么会没有一个观众喜欢他的表演呢。

当时的姜昆很年轻,对此并不觉得难堪,反而虚心的和观众请教原因,而观众告诉他,东北有更好笑的节目,就是赵本山的小品。

姜昆不服气,可是一连问了几个人,都是同样的回答,这让姜昆对赵本山产生了好奇。

于是当天他就买了票,去看赵本山的表演。

当时姜昆坐在台下,看着两人在台上,一个演瞎子,一个要瘸子,表情夸张但不做作,每一句语言设计都十分幽默,每一个动作演绎都十分真实。

姜昆大受震撼,同时也对赵本山由衷的佩服。

演出结束后,姜昆主动去认识了赵本山,交谈中发现赵本山确实是一个演绎奇才,如此有才能的人却被困在东北铁岭这方寸之地,姜昆实在是不忍心。

于是,他希望能把赵本山送上春晚的舞台,让全国人看到,这颗蒙尘的明珠。

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姜昆虽然人脉广,有资源,但这么大的舞台并不是他能左右的,于是,第一年姜昆力荐赵本山,却还是失败了。

第二年,姜昆再一次向春晚推荐赵本山,春晚节目才同意让赵本山在哈尔滨的分会场表演。

赵本山无比激动的完成了演出,然后回到家乡,大摆宴席,邀请所有的亲朋好友一起来看春晚。

可是一直到最后,赵本山的节目都没有出现。

赵本山感觉像是被打了一巴掌,脸上火辣辣的疼,他写信问了导演,导演的回答含糊其辞,并没有正面告诉赵本山原因。

赵本山思来想去,觉得可能是自己小品的立意有问题,于是第二年,他选择了符合当时现实的《相亲》做为题材。

而这一次,赵本山的节目出现在了屏幕上,再次,属于赵本山的时代也开始了。

之后的21年间,赵本山为我们奉献了无数经常小品,像是《不差钱》、《卖拐》等,也培养出了像小沈阳、宋小宝等无数优秀的喜剧演员。

不仅如此,他还曾经出演过电视剧、电影,像是《乡村爱情》系列现在仍在继续,而且还做过春晚等大型节目的导演和编制,艺术成就非常高。

●○结语○●

赵本山的一生可谓是传奇的一生,从前半生的艰难困苦到后半生的功成名就,这其中要感谢他自身坚韧的性格和永不服输的毅力,却也要感谢一路走来扶持他的贵人。

如果没有这些贵人鼎力相助,他现在正深陷在某一泥潭无法自拔,而喜剧界将会少了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

而如今有能力的他也成为了他徒弟的贵人,扶持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沈阳、宋小宝,扶持起来辽宁民间艺术团,这份薪火传递善意,将会一直继续下去。

过往皆是序章,人生终将苦尽甘来,希望大家都能遇到自己的贵人,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铁岭   捧腹大笑   功不可没   辽宁   靠山   瞎子   盲人   贵人   剧场   剧本   观众   演员   角色   演出   舞台   节目   孩子   赵本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