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记忆:淮安车桥朝牌

视频加载中...

车桥是个古镇,可以上溯到明洪武年间,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国民党省政府所在地,新四军车桥战役更是让车桥名闻遐迩,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美食,如果车桥馄饨是承载着车桥人对家乡美食钟爱,那么车桥朝牌则更像是一把家乡的故土,远行的人总会带上一袋车桥朝牌,水土不服,头疼脑热,煮上一碗车桥朝牌,那是沉甸甸的故乡味道是治愈乡愁的良方。

老人姓钱,在车桥做朝牌有几代人了。每天老钱都会和老婆四点多就支起的朝牌摊子,准确的说是烧饼摊,朝牌只是他们的一个品种。

面饼在老钱的手中熟练地揉搓,撒上葱花,一会儿就做成了形似古代大臣上朝时手里捧着的朝牌。人们称这一美食为朝牌。在视频《车桥朝牌》中,文史专家徐爱明详细讲述了朝牌的故事,我就不在重复,朝牌有点像烧饼的简化版,烧饼里面有酥,朝牌里面只是简单的刷一层素油,吃起来,更有嚼劲。

在车桥集镇中心的富福桥头,王宝成和邵风琴每天四点也来到摊位,他们忙着引炉子,兑碱,发下午的面,一切停当后,开始打烧饼,五点准第一批烧饼就会出炉。

如果不是事先预定,他们大多数还是会打烧饼,因为烧饼的口感和利润更好点,咸饼放油酥、盐、葱,糖饼放糖和油酥。

车桥的朝牌和烧饼都不用发酵粉发酵,王宝成说这样发酵的饼不好吃,他们会将前一天发酵好的面留下一块做酵头,来发下一批的面,每次面粉发酵都要七个小时,早上四点钟发下午的面,而晚上七点又要发上第二天早上的面。今天他们还带来了孙子,由于儿子和媳妇在外地打工,孙子就交给了他们带。

家里办事,外出打工,车桥人都会成批的预定朝牌,王宝成说朝牌有嚼劲,回家后放点菜一煮,就是一碗美味。过去车桥人招待客人吃节晌,都离不开车桥朝牌,如今外出打工的人,想家了,煮上一锅车桥朝牌,那是满满的家乡味道。

王宝成腿脚不好,一个朝牌摊点养活了一家人,一天八十斤的面粉,王宝成苦并快乐着。

隔壁是卖水和饼的唐朝中,没事他也过来开些公公和媳妇的玩笑。水和饼据说也是车桥的特色。

唐朝中,22岁时就在车桥做水和饼,改革开放后他又重操旧业,在车桥做水和饼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

水和饼在车桥是另一个有特色的早点,水和饼裹油条是车桥人早点选项之一,水和饼微甜、富有弹性、入口即化,加上油条的松脆和嚼劲,一口下去混合了好多滋味,劲道的很。

唐朝中告诉我,解放初,车桥的街道窄的连一担草都挑不过去, 车桥素有小南京之称,那是因为抗战期间,国民党省政府曾驻车桥,那时车桥做水和饼的人很多,大家都是在家做好水和饼用小篮子提到街上,走街串户地叫卖,换点零用钱,唐朝中老老太爷就开始做水和饼了,也算是水和饼世代了,到了文化大革命后,车桥街上才开始有了开锅腔摊饼。

水和饼也需要米面发酵,需要前一天晚上将面发下去,发酵程度要拿捏得好,过了就会发酸,唐朝中的子女在外面打工,做水和饼能够自食其力,唐朝中为人豁达,周边其实还有一个卖水和饼的,由于另一位只能做早市,唐朝中就和他约好,自已和他错开,等他早上8点收工后才过来,本来唐朝中还带卖点水果,由于水果生意不好,现在唐朝中专心做水和饼了。

一天下来,点点收入,其实好的时候也就百十元钱,但老唐很知足,他知道他的水和饼味道和朝牌味道已成为车桥味道,成为车桥人乡愁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乡愁   劲道   淮安   孙子   都会   油条   烧饼   家乡   早上   味道   记忆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