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高端技术横空出世!全球只有中国掌握,美国求购三次而不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江暮云

编辑 | 江暮云

—≺ 前言 ≻—●

2017年,中国又研究出一世界顶尖技术,已被中国列入限制出口技术清单,美国三次求购出价30亿,都遭到我国拒绝。

—≺ 高端技术 ≻—●

“张教授,我们终于成功了!”

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的一间实验室内,传出一阵庞大的欢呼声,只见房间里的人拥抱在一起,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原来这是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张海鸥教授团队的研发地点,他们刚刚突破了一项世界性科技难题,成功设计出铸锻铣一体化3D打印数控机床,而这将会使我国在数控机床领域做到世界领先,大大提高了中国高端制造行业的国际地位。

也许不熟悉的朋友并不了解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相信大家对于普通的机床应该不会陌生,作为“工业之母”的机床在制造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代替人工对一些材料进行加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改善了产品的生产质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机床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复杂工艺,各国都开始研发新的机床以实现更高精度的产品制造,我国在高端机床却一直存在发展落后的问题,在很多关键零件上都受制于他国,这种情况就好像是半导体行业中的“芯片”,造就了我们被“卡脖子”的窘况。

但是此次张教授团队研发出的铸锻铣一体化3D打印数控机床改变了这一局面,不仅在各个零件上都出自我国制造,更是在铸造工艺上实现创新,这所机床采用电弧熔积、铸锻铣同步制造工艺和等轴细晶加工技术,成功生产出性能更优异、胜过锻件标准的发动机零部件,这比国际上任何同领域的技术都要先进。

同时它还打破了传统的制造规则,一般都会将铸造、锻造和铣削三大工艺分开进行,而这项技术可以让微铸、微锻、铣、磨在一台数控机床上同工位集成,提高效率的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直接让外媒惊呼道:“这是一项颠覆传统制造的黑科技!”

目前这项技术被应用在多个领域,像我们熟知的航空航天上的多个高端部件都出自这种机器之手,就连国防的重要武器歼-20也与这项技术密不可分,它制造了其中的绝大多数的核心零件,这也终于让我国摆脱了被外国所限制的困境。

可这么牛的技术,我国又是如何甩开强国,最终做出突破呢?这还得从技术的核心领头人张海鸥教授说起......

—≺ 热血夫妇≻—●

1955年10月,一声哇哇哭声打破了靖江市一处小镇的宁静。

“你看,这是我们的孩子。”

初为人父的老张欣喜的将孩子抱给妻子看,他们望向这个刚刚出生的小生命,决定给他起名为张海鸥,寓意也十分简单,希望有朝一日这个孩子可以像海鸥一样翱翔在大海,这时候的老张估计也预料不到,属于张海鸥命运的齿轮已经悄然转动。

小时候的张海鸥就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聪慧,在面对大家都头痛不已的数学题目时,小海鸥轻而易举的就能找出解题思路,并且所用的方法甚至连老师都赞叹不已,直言张海鸥是他见过最聪明的小孩。

可是就像爱迪生所说的那样,“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张海鸥的刻苦努力令所有人都感到惊讶,身边的同学在放松娱乐时,他则在一旁静静地钻研一道数学问题,他的父母都觉得小海鸥是已经“沉迷”在学习的海洋上了

最终张海鸥成功考上大学,在那个高中学历就是珍宝的年代,已经是实属不易,不过张海鸥并没有在学术的道路上就此停止,大学毕业后的他成功被北京科技大学录取,在一位研究“轧钢”技术的导师门下就读。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这项技术越来越了解到张海鸥发现日本是这个领域的先驱者,早已经走在国际的前列,得知这一情况的张海鸥并没有犹豫,他深知要想进步就必须前往日本,所以在硕士毕业后又前去东京大学深造。

而这时候张海鸥也遇到了一位贵人,那就是他在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的老师——中川威雄教授,这是模具制造领域的大牛,身在名门的张海鸥也并没有浪费这个资源,在学术研究中遇到什么难以攻坚的问题,他都会虚心的向老师请教,这也让他的专业能力迅速加强。

张海鸥很快就在这个领域取得进步,开发出的“熔射制造表面带天然饰纹的不锈钢和超硬合金模具技术”不仅让他成功获得博士学位,更是拿到了99年日本的模具技术协会奖,这还是中国学者首次夺得这个荣誉。

在这期间张海鸥还遇到了自己的妻子王桂兰,与丈夫张海鸥一样,王桂兰在学术上也十分有造诣,同样在东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在张海鸥博士毕业后,中川威雄教授也是极力劝说张海鸥留在日本,并且给他许下了丰厚的薪资条件。

然而内心一直有着祖国的张海鸥却并没有心动,他婉言拒绝了老师的好意,毫无犹豫的带着妻子回到了中国,他还携带了自己平时钻研的学术书籍,足足有31箱。

得知张教授夫妇回国后,很多高校都为两人抛去了橄榄枝,在众多的名校里两人最后选择了国内顶尖的985高校——华中科技大学,这时候的张海鸥教授也是发现,我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十分落后,一些日本早就研发量产的机器,我国竟然还得依靠大量的进口才能满足需求,更不用说做出什么创新了。

很快张海鸥就下定决心改变这一状况,先从“制造业之母”的机床开始研究,然而身边很多的同行教授都劝他不要在这一领域上白花功夫,仅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改变国内的状况的,面对质疑张教授只是淡淡的说道:“我觉得一个人的发展只有紧贴着国家发展的脉搏,才是有意义与前途的。”

可在实际进展的过程中,张海鸥却遇到了不小的困难,由于实验经费存在短缺,使得很难在同一时间进行多组实验,工作效率非常低,张海鸥明白如果这样发展下去,这项任务势必无法完成。

于是张海鸥和妻子王桂兰商量能否用自己的工资对经费进行填补,面对有着这样远大志向的丈夫,王桂兰身为国家的科研人员自然是非常理解支持这样的选择,就这样张海鸥拿出全部都积蓄投身研究。

即便是做到这一步,张海鸥仍然觉得需要在工作时间上再多付出一些时间,每天的工作时间更是高达20个小时,实验室与家的距离只有短短的700米,然而张海鸥两周都回不了一次,他已经把实验室当做了自己的家。

在这样努力的条件下,张海鸥团队在2004年成功取得了第一次突破,将机床的铣削技术和3D打印技术实现了融合,实现了我国迈向高端制造业的第一步,不过这也仅仅只是勉强追上一些工业强国,距离张海鸥的理想还有一段距离。

本着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张教授团队背着荣耀再次出发,这一次他们要在原来技术的基础上实现锻铸铣三合一的金属3D打印机,这是当时老牌强国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可就在2017年的1月份,张教授团队传来了喜报,他们终于成功了,这也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做到了世界第一的宝座。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中国能做到,答案就显得非常明了,那就是因为我国拥有像张教授这样报效祖国的有志科学家,17年如1日的付出,试问这样的牺牲下怎么会不成功呢?

—≺ 老美被拒≻—●

当美国等一众国家得知中国的这项技术取得如此突破后,立刻引发了他们科研界的轰动,美国的科学家曾经一致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技术,没想到被我国给攻坚下来。

为了获得这项技术,美国急忙派往相关人员赶赴中国,表示愿意花很大的价钱进行收购,也诚恳的请求中国同他们合作,一同在这个领域发光发热。

可了解美国的我们知道,这项技术不仅事关中国的安全无法转让,而且美国一向喜欢出尔反尔,他们的真实目的肯定是希望将这个占为己有,于是美国哪怕派出专人3次都被我国一口回绝。

要知道这么多年我们因西方国家的制裁吃了不少苦头,这一次也终于轮到我们扬眉吐气!

—≺ 结语≻—●

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是几十年前受人制约的国家,我们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科技上更是连续突破,从航空航天到海上航母,我们在国际上科技水平的地位越来越高,这其中少不了一线科研人的功劳,让我们对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美国   中国   技术   日本   海鸥   数控机床   机床   制造业   妻子   教授   团队   领域   老师   我国   国家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