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不跟父母联系的孩子,不完全是白眼狼,多半是经历了这些事

#护苗有我2023#

文/兰妈谈育儿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感触很深:

“任何好的关系,能排在第一位的,都是用时间养护出来的”

如今,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么回事

不管是亲子关系、朋友关系、还是人性,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在时间中慢慢酝酿,更是在时间中去见证真伪

成年人如此,小孩子的感情世界也是如此

从育儿角度来说,如果你跟孩子之间的感情出现了问题,那也一定是在某个时间段上,遇到某些事情让他们产生了不太好的感觉

都说一个人的第一感觉很重要

这是因为第一印象是通往心灵的窗户,如果一开始给人的感觉就不是很好,那么还有什么继续走下去,对你打开心灵沟通的理由呢?

前段时间回老家时,遇到了隔壁王奶奶和老妈聊天

王奶奶一脸苦瓜脸地说:“儿女养到大都成了白眼狼,你看看我每次住院,儿女们都躲得远远,生怕在医院多待一会”

对于这样的观点我无法完全认同

毕竟,儿女缘讲究的也是关系经营,还有你给孩子的成长感觉

如果儿女长大后不跟父母经常联系,那很有可能是在某个时候遇到了让他们封闭内心的事情

比如以下几种情况:

01

当众否决儿女的好

每一个孩子来到父母身边,那就是缘分

孩子出生时也犹如一张白纸,父母带给孩子怎样的情感体验、生活感觉,孩子就会带着这份感觉去成长

如果不信,你试着回想孩子幼童时期的感觉,他们对父母的占有欲是不是很强呢

特别是年龄越小的孩子,他们对父母的感情依赖也越强

有些孩子,小时候被人摸一下就急得哇哇大哭,他们只贪恋爸爸妈妈的亲昵、和怀抱,对陌生人一律漠视,还会保持比较高的警惕性

还有些孩子呢,他们身上的占有欲会比较强,不允许爸爸妈妈抱其他小朋友,更不喜欢爸爸妈妈把对自己的爱分给别人

这就是小朋友的情感世界

很小、也很矛盾,甚至没有安全感

如果在这个特别阶段,身为父母的你们没有给足孩子安全感,那从小就缺爱的孩子长大后,又怎会懂得如何去爱,怎样去填补父母内心的孤寂

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间就像是一个因果关系,你前期给孩子带来怎样的感觉,他们后期就会以这种感觉去对待父母

隔壁王奶奶后期的“果”,就是她前期亲手种下的“因”

作为一个思想比较保守的母亲,王奶奶一直认为“好的教育就是懂得谦虚”

平时不管儿女们有多优秀都闭口不谈,当儿女被其他人赞美时,王奶奶的谦虚劲儿就来了

她说:“优秀什么呀优秀,和xx家的孩子比,还差太远了”

瞧吧,孩子被别人夸奖,本来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可父母的当众否决不就是对孩子狠泼了一盆凉水吗

特别是在期盼优秀的感情阶段,父母的否决就相当于把孩子身上的所有优秀都给抹掉了

而这种假客套、假谦虚,对孩子的伤害又何其之大呢

王奶奶的两儿一女就是这样

他们一开始对王奶奶,也并没有那么冷漠、疏远,只不过王奶奶不懂得说让人舒服的话

去年入冬那次,王奶奶的女儿顶着漫天大雪到城里给老人家添置冬衣

可以说,一个女儿对母亲的爱是尽显大包小包的心意间

王奶奶本身可能也比较感动,但说话的方式却有些极端

她当着街坊邻居的面吐槽说:“买这些东西干什么,我什么都不需要,你看看你们一年到头才回来几次,真是养了一个个白眼狼”

这样的话听上去就很扫兴

重要的是,你伤害了儿女对你的一片心意呀,那也是一份把你放在心里惦记的情谊

如果父母对儿女左一句白眼狼、又一句白眼狼,那这个负面标签说得多了,最后就会成为一种感觉让孩子习以为常,甚至成为事实

所以,好的亲子关系维护、感觉塑造,一定要做一个不扫兴的父母,不要一盆凉水把孩子浇得透心凉

02

平时喜欢外亲内疏

小朋友的成长更多是属于慢热型性格,他们也是需要慢慢被“捂热”

可有些家长就不能领悟这一点

小的时候随便玩,犯了错也可以理解,一句“孩子还小,长大就好”就能自我安慰

可长大后就不一样了

孩子一长大,仿佛什么事情都关乎他们未来的整个人生

穿鞋慢了,会被批评“连个鞋都穿不好”

吃饭慢了,会被吐槽“你还能干得了什么”

写作业慢了,那直接就是夹枪带棒:“不好好学习,看你以后怎么办?别指望我跟你爸养你”

那要是成绩考砸了,下一秒可能就是震耳欲聋的声音:“你怎么回事?这么简单的错误都能犯”

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带给孩子的情绪又是怎样的呢?

孩子的内心可能会觉得:“爸爸妈妈也太凶了,我好害怕,以后可不能随随便便惹他们生气”

可父母天生就那么凶吗?并不是的

越是在家里面随便发脾气、对孩子大吼大叫的父母,他们身上往往喜欢外亲内疏

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没有情绪,他们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在可发范围内

而作为成年人的父母,他们往往把这个范围定义在家人、孩子身上

把温柔留给别人、把情绪留给自家人,这是一种特别可怕的情绪分离

特别是还没有成年的孩子,他们的理解、包括情绪承受能力都比较脆弱

我认识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

小时候,她和妈妈之间最大的距离隔阂就是不能好好说话

明明上一秒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还那么温柔,下一秒目光落在自己的身上那就会瞬间变脸,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看起来就狰狞可怖

大概是这种情绪落差感吧,朋友结婚至今都很少回娘家探亲

平时好不容易回家一次,也是被父母拿出来各种攀比,不是说某某嫁了个好家庭,就是说某某一年帮娘家补贴了多少、奉献了多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朋友即便是再怎么想家,最后也慢慢被父母的“不待见”给冷漠到了

其实,也并不是说朋友的父母就不爱她,而是表达方式和说话的语气过于极端

而很多时候,让儿女难以抽身的原因也并不是时间上的忙碌,而是心灵上的折磨

特别是那些回家却感受不到温暖的子女,在他们的内心就会深深地烙印下一个疑问:“千里迢迢回家的理由是什么?是被骂、被攀比吗?”

所以,爱孩子一定要用舒服的语言体现出来,先让孩子体会爱,才能让他们懂得爱

03

过度纠结“一碗水端平”

为什么很多子女长大后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就越来越冷淡,甚至一年四季都不怎么联系了?

其实,每一份冷漠、淡然背后都有一份难以忘却的童年伤疤

你说孩子长大后翅膀硬了,飞出去不愿意再飞回来了

又或者,你骂孩子白眼狼、不知道对父母体贴

可这些结果难道不是在成长中慢慢形成的吗

从孩子的成长角度来说,每个娃都希望得到父母独一无二的宠爱,特别是二胎、三胎家庭下成长的孩子,父母们最容易遇到的统一问题就是“一碗水端不平”

有些家长觉得哥哥姐姐年龄大,就应该懂事一些让着年龄小的弟弟妹妹,大家不争不吵才能让家庭更和谐安宁

也有些家长觉得,弟弟妹妹还不懂事,平时应该对哥哥姐姐多上心一些,大朋友优秀了才能带领小朋友一起优秀

其实呀,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为什么要一直纠结一碗水如何端平呢

我的外婆就是这样一个比较纠结的人

即便是改嫁了,她也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尽职尽责的亲妈、和贤惠温柔的后妈

可以一碗水又如何能端平?一份感情又如何五五均分呢

这不,前几年外婆身体还好的时候不是养猪就是养鸡,到了年底也会把牲畜拿出来对儿女略表心意

可奈何两个大家庭的儿女加在一起实在太多了,足足七、八个家庭

为了能把一碗水端平,外婆只能每家分一点略表心意

可问题也就来了,儿女多,大家都在争执:“谁家分得多、谁家分得少”

就那样,在几个人七嘴八舌的议论、过分解读下,老人家的好心好意却成为了偏心的证据

慢慢地,儿女离心,老人伤心…

所以,好的亲子教育从来都不止是把眼光放在如何端平一碗水上

你越是注重一件事情结果越往往产生落差,与其如此倒不如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

孩子需要抱抱的时候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孩子需要穿衣保暖的时候给他们加衣御寒

孩子需要关心的时候把他抱在怀里认真倾听

04

对孩子包办意识强

孩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对父母的叛逆、和冷漠程度最高?

我认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也是一样

在孩子的学习与成长里,他们希望得到父母全部的爱,同时也更希望在被爱里拥有足够多的信任与安全感

现在仔细想想,那些和父母之间没有什么共同话题,甚至一言不合就开始拌嘴的亲子关系,无非是彼此之间的权限出了问题

孩子是独立的,他们也更需要自由

如果孩子每说一句话都要看父母的脸色行事,每做一个决定都要争取父母的意见

在这种没有自我权限,父母包办意识太强环境下成长的娃,他们的内心是压抑的,他们的观点也是想而不得的

前段时间,参加一次培训交流会时就碰到了一位初中同学

两个人刚碰面的时候我甚至没能认出她

要知道,这个同学在上学时代可是班里公认的班花,也是深受各科老师欣赏的大才女

在大家的眼里,我们也一直以为,这样一名优秀的学生将来肯定会前途无量

可人生终究是有太多的不确定

我也没有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和曾经遥不可及的优秀生站在一起说话

特别是看着蓬头散发、一脸沧桑的她,心里更多的是好奇与不解

为了避免尴尬,我试探性地问问:“高中毕业后就再也没见过同班同学了,很想念,却又不知道何时能再遇”

当慢慢打开话匣子后,我也逐渐了解了发生在同学身上的遭遇

原来,这位曾经的被寄予厚望的优秀生,本来是可以有更好的人生选择

可最终招架不住母亲的包办威逼

为了防止同学这个独生女飞出去就不回来了,大学刚毕业那年,母亲就在村上谋了一个信息员的职位

关于这个决定大家都劝说“高材生回乡做信息员太屈才了”

可固执的母亲说什么都不听,非要逼着女儿接下这份不愿意的差事

后来,又在媒人的介绍下同学嫁给了一个不是特别喜欢人做老公

就那样,包办人生下的同学虽然留在了母亲身边,可她一点也不快乐,甚至把自己熬成了最不愿意的黄脸婆形象

所以,好的子女和父母关系需要时间去养护,更需要用印象去填满孩子对你的依赖、还有信任感

那么,关于长大后不跟父母常联系的孩子背后,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经历与感受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父母   孩子   儿女   奶奶   情绪   身上   母亲   感情   感觉   优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