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后,每天走1万到2万步,是好还是坏?医生坦言:难逃3大结局

常言道,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来,在很早之前,人们就已经知道了走路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很多人开启了每天饭后散步的模式,尤其是一些对健康长寿比较执着的老年人。事实上,此项运动的确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了,全世界范围内最有利的有氧运动。

走路作为一种运动,可以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以及血液流动,进而减少体内脂肪等物质的堆积,促进身体健康。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些老年人每一天坚持走够1万步甚至是2万步,这种做法真的有利于身体健康吗?

一、那些每天都走1万到2万步的人,最后都怎样了?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老年人为了“锻炼身体”,坚持每一天步行1~2万步,以期望通过这种“达标”的运动量来促进身体健康。然而,不考虑实际因素,盲目地追求步数是非常不明智的,这反倒有可能带来3种结局。

1.膝关节受损

不只是老年人,临床上很多患者因为膝关节疼痛到医院就诊,经过问诊以及核磁共振检查,最终发现是因为过度运动导致的,尤其是走路和爬山。

在走路的过程中,膝关节会不断地摩擦,随着时间的延长,关节软骨会逐渐变薄,甚至是缺损,进而引发膝关节炎。

另外,膝关节滑膜作为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分泌滑液,使关节软骨面保持润滑,有利于膝关节活动;然而当走路过多时,滑膜很可能会出现损伤,并使大量的液体堆积,造成关节内出现较大的压力,从而导致关节粘连,使关节活动受限或者引发疼痛。

2.横纹肌溶解

很多老年人刚开始走路时并不会出现明显的身体不适。然而,随着走路时间的延长、步数的增多,机体的血液流动会逐渐加快,人体的骨骼肌无法承受这种变化时肌肉就很容易缺氧,进而导致横纹肌细胞膜受到损害,

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细胞中的钾离子等物质会逐渐进入到细胞外液以及血液当中,进而导致横纹肌溶解或者细胞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加速细胞死亡,引发肌细胞缺血坏死。

横纹肌又被称为骨骼肌,通常附着在骨骼上面。因此,一旦出现横纹肌溶解,患者通常会出现膝关节疼痛以及周围肌肉酸痛。

3.影响睡眠质量

众所周知,适度的运动可以促使机体分泌内啡肽,这种物质可以帮助改善情绪、缓解压力,进而促进睡眠。然而,过度的运动会使机体出现无氧呼吸,在这种情况下,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等代谢废物,这些物质会引发肌肉酸痛。

另外,在剧烈运动过程中,机体会释放肾上腺素,并作用于神经系统,从而使人体处于兴奋状态;如果晚上剧烈运动之后立马睡觉,就会导致这些物质积累在机体中,不但影响到睡眠质量还会加重身体酸痛感。

尤其是上了年纪之后,人体的肌肉会逐渐流失,此时机体很容易因为轻微的运动出现浑身乏力的情况,而且需要很长的时间才可以得到缓解,每天走的步数过多就会加重身体的疲惫、增加兴奋性,进而影响到睡眠质量。

因此,上了年纪之后,没有必要非得追求每天1~2万步,有时候不但不能促进身体健康,还有可能给身体带来负担,进而影响到寿命。那么,每天走多少步才是比较合适的呢?

二、上了年纪之后,想要延长寿命这个步数就够了!

很多坚持每天走1~2万步的人群,很容易因为运动量过大出现了膝关节疼痛等身体疼痛,因此,上了年纪之后更加要注意步行的数量。

关于每一天可以促进身体健康的具体步数,一项发表在JAMA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此项研究共募集了4840名40岁以上的志愿者,在研究开始前,研究人员为他们佩戴上了用于监测步数的电子监测装置,并通过记录设备中的数据来分析志愿者的步行强度。

在进行了长达10年的随访之后,研究人员统计到这些参与者每日的平均速度为9124。另外,在研究期间共有1165人死亡。

之后,研究人员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发现:

每日步行数少于 4000 的共有655人,在研究期间,其中有419人死亡,死亡率为每年 76.7/1000;处于4000 ~7999的志愿者有1727人,有488人死亡,死亡率为每年 21.4/1000;

在8000 ~11999之间的志愿者共有1539人,有176人死亡,死亡率为每年 6.9/1000;每日步行数高于12000的志愿者有919人,在此期间,有82人死亡,每年死亡率只有4.8/1000。

针对这一研究数据,研究者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相较于每日步行4000的志愿者,每日步行8000便能把发生全因死亡的可能性减少51%,此外,每日步行12000步,能把这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65%。

另外,从研究结果统计图表的倾斜程度可以看出,每一天走路的步数不低于4000,发生全因死亡的可能性降低较多;当每一天步数不低于8000时,发生全因死亡的可能性降低更多

而且,当每一天的步数达到12000~16000时,发生全因死亡的可能性下降的最多,且慢慢达到了峰值。

换句话讲,如果想要通过走路降低全因死亡事件的发生,并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其实每日走8000~12000步就可以了,不必盲目追求20000步。以防增加膝关节的摩擦力,从而加速膝关节以及骨骼衰老。

特别是老年人群,上了年纪之后,机体中的各种微量元素都会逐渐流失(钙、维生素),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如果长时间行走,会增加膝盖的负担,进而引发膝关节炎等。

因此,上了年纪之后,将每一天的步数控制在8000步左右就可以了,以免因为过度劳累影响到睡眠以及第二天的状态。除了促进身体健康,延长寿命,走路还会给机体带来什么好处呢?

三、走路可以促进大脑健康?步数和速度是关键!

大量的研究表明,适当走路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有害物质的排出,进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延长寿命。另外,此前有研究表明,走路可以促进大脑健康。

此项研究共涉及了78430名年龄在40~79岁的参与者,他们的平均年龄为61.1岁。之后,研究人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他们的性别、年龄、饮食等基本信息、“三高”和健康相关的指标等等。

并通过让参与者7天不间断地戴着加速度计,收集他们每一天的走路步数以及速度,数据显示,参与者们每一天的平均步数为8041步;而且在为期7年的随访期间共有866人发生了老年痴呆。

研究人员对这一结果以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每一天走路多、走路速度快,有可能降低老年痴呆发生的可能性。

而且,深入分析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当步数为9826步时,老年痴呆发生的可能性最低;超过这个步数便不再降低。

之后,研究人员又对走路速度和老年痴呆发生概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如果每天进行30分钟速度为112步/分的步行可以将发生老年痴呆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即62%。

对于这一结果,研究人员表示,适当走一走可以使人脑中的血液流动急剧加快,进而使大脑处于健康状态,防止脑容量减少以及和记忆有关的相应区域的脑区变小,进而保护记忆,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生概率。

另外,中老年人通过步行,能够促使大脑释放出更多的内啡肽,放松身心,缓解大脑的疲劳感,从而保持大脑的健康。

这一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走路步数以及速度和大脑健康之间的关系,但是此项研究并没有就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详细的研究;

而且很多数据是参与者自行回忆的,很可能出现一定的误差,因此仍然具有局限性。不过这一研究结果仍然可以为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提供新的可能性。

不过有一些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步行的数量还是速度都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前面已经说过推荐的步数。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步行的速度。

有相关数据指出,正常成年人的建议步行速度为1.3~1.4米/秒。 老年人由于各项身体机能都有所衰退的缘故,推荐步行速度为0.8米/秒左右;如果超过了1米/秒,就属于速度过快,建议放慢。

不过,无论是步数还是步行速度,都建议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通常以第二天不会感到疲惫为标准;如果在走路过程中出现了身体乏力等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时停止,以防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总之,无论处于哪个年龄阶段,适当走路的确可以促进机体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进而延长寿命;但是如果步数过多很可能会导致膝关节损伤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因此,走路虽好,一定要适度!

参考文献:

[1]袁平戈.寿命与步速[J].肝博士,2022(04):33-34.

[2]兰政文.走得快 寿命长[J].家庭医学,2020(02):47.

[3].走路能预测寿命长短?这样走准没错![J].陕西档案,2018(01):58.

[4]宋岳涛.走路快慢可预测寿命长短[J].共产党员,2015(18):5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横纹肌   膝关节   机体   研究人员   坦言   寿命   可能性   身体   速度   医生   发生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