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大暑,上蒸下煮,宜消暑生津,健脾祛湿

腐草为萤;

土润溽暑;

大雨时行;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大暑之后,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刻即将到来,高温酷热,但雷雨频繁,雨量充沛,此时应特别注意消暑、健脾、祛湿。


消暑生津

大暑时节,暑气当令,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若长时间在烈日下或高温中劳作,暑湿容易乘虚而入,暑湿易扰心神,耗气伤津,体虚之人容易导致中暑等不适。

要注意及时补水,以温开水、茶水,淡盐水等适当补充盐分和矿物质,少量多次饮用。

可适当食用绿豆粳米粥:绿豆具有清热解暑、解毒、降脂之功效。

此粥可每日早晚各吃一次,有祛热毒、止烦渴、消水肿的作用,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食用。素体阳虚、脾胃虚寒、泄泻者少食。

一旦出现脸红身热、口渴大汗等中暑症状时,应迅速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用湿毛巾全身擦拭降温,适当饮水补充体液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等中暑重症必须尽快拨打120送往医院救治。


中暑中医适宜技术

1.铜砭刮痧疗法

在中暑初期,此时可尽快进行刮痧治疗。在没有刮痧板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揪痧、嘬痧等,或用陶瓷的勺子、碟子等行刮痧治疗。

虎符铜砭刮痧是李道政老先生经三十多年古中医理论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探索,以八大理论为基础,创立的刮痧方法,具有祛除邪气、引邪外出、疏通经络、消暑除湿的作用。

2.平衡火罐

运用闪罐、揉罐、走罐、抖罐、着罐等手法作用于督脉、膀胱经上,通过对经络的疏通,从而达到通经活络、引邪外出、消暑除湿的作用。


健脾祛湿

大暑始,湿土当令,“湿”为长夏之气。中医称为“湿邪”,其性属阴,重浊粘腻,伤人之阳气。

脾为后天之本,喜燥恶湿,长夏时节最易受伤,湿困于上焦则头重如裹、昏昏欲睡、精神萎靡。

困于中焦则胸脘胀满、纳呆不适、胸闷气短;湿于经络则周身困重,关节酸痛重着、四肢无力。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之中伏,正是祛湿养脾、冬病夏治的大好时机,此时应多做三伏灸、三伏贴。

三伏灸---督脉灸

人体腹为阴,背为阳,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艾灸可以起到通经活络、除湿祛寒的功效。

督脉灸为灸中之皇,在督脉上铺以温经散寒之特调中药粉,通过生姜、艾绒、经络三重作用,起到调和阴阳、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祛寒除湿、温肾壮阳、补精益髓,提高人体免疫力。

适用于四肢不温、阳虚怕冷、肩颈腰腿痛、失眠、免疫力地下等亚健康群体。

现在网络上掀起晒背养生热潮,虽能起到调理脏腑气血,排出体内寒湿,促进钙的吸收等作用。

但要注意晒的时候让阳光直射背部,时间在早上的7-9点,下午4-7点为宜,不要选择紫外线强烈的9-16点之间,以免晒伤肌肤,不宜晒太久。

三伏贴:

利用药物、穴位的双重作用,起到调理疾病的功效。目前有咳喘贴、脾胃虚寒贴、鼻炎贴。

适用于体虚反复感冒、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各种慢性肺系疾病、脾胃虚寒者、慢性胃肠炎、脾肾阳虚性泄泻、消化不良、腹胀等人群。

除此之外,大暑时节养生,需平心静气、饮食清淡、忌贪寒凉食物、晚睡早起、午间小憩、无厌于日


治未病外治干预室

治未病外治干预室(又名中医护理门诊)是治未病健康干预工作站下设的特色门诊,通过辨证施护、辨证施术、辨证施膳,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帮助人们调理亚健康状态、防病治病。

外治干预室提供中医特色护理、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中医食疗、健康咨询等服务,主要开展督脉灸、各类艾灸、耳穴埋豆、铜砭刮痧、平衡火罐、穴位贴敷等20余种相关中医适宜技术,针对失眠、亚健康状态、便秘、慢性疾病管理、痛经等亚健康状态。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11:30 13:30-17:00

地点:1号楼2楼治未病中心6诊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大暑   伏贴   艾灸   长夏   督脉   火罐   生津   脾胃   经络   中医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