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不排寒,入秋必有痰,5个习惯,排寒散寒,让你秋冬不咯痰

为什么说,三伏不排寒,入秋必有痰呢?

因为三伏天热,皮肤毛孔大开,寒湿可以轻松入侵人体,而湿为阴邪,阻碍气血津液运行,津液运行不畅会聚集成饮,“饮得温而行,遇寒则聚集成痰,”所以三伏你不排寒,体内就容易生痰。

那秋冬阳气变弱天变冷了,就容易咳痰、得肺炎、支气管炎,甚至是哮喘之类的病,因此我们要趁着三伏阳气旺盛的时候排出寒湿,而三伏天,养成这5个习惯,就可以有效的帮你排寒祛湿!

第一个,适量运动,多泡脚

中医认为呢,运动和泡脚都能帮助升发阳气,当阳气上去了,那就能将体内的寒气湿气从汗孔中逼出去,所以每天都在空调屋里不出去的人,可以适当运动,晚上泡脚,帮助身体排寒祛湿,坚持一段时间呢,就能感觉到身体困重,没精神的情况明显减轻。

第二个,晒背

晒背就是中医上所说的天灸,自古就有“日为太阳之精,其光能壮阳气”的说法,再加上人体后背属阳,阳气之海督脉也在后背巡行,晒背可以疏通经络,帮助人体阳气升发,散寒祛湿,所以有些人晒背后可能会出汗,流鼻涕,打喷嚏,这些其实都是机体排寒的反应,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最好在早上9-11点,同时要保护头。

第三个,艾灸

说完天灸,再来说说艾灸,艾灸能散寒祛湿,温通经络,同时还能活血化瘀,那在三伏天的时候艾灸效果会更好,因为可以帮助阳气更好的流通,所以像有的人胳膊腿疼,艾灸之后通常会起到不错的效果,而像平时呢,你也可以多艾灸一下关元穴,这个穴位能提升元气,壮全身阳气。

第四个,三伏贴

三伏贴本身就是通过在夏天提高阳气,排寒祛湿,以达到冬天防病祛病的目的,加上这个时间气血流动比较快,腠理大开,而药也可以更好的渗入机体,所以如果你冬天比较怕冷,容易有鼻炎,支气管炎,咳嗽咳痰,那就可以贴一下三伏贴。

最后一个,坚持用干姜、陈皮煮水喝。

这干姜呢是温性的,可以温阳散寒,而陈皮呢,理气疏通气血流动的同时,还可以祛湿,所以用干姜和陈皮搭配煮水喝,既可以温阳散寒祛湿,还能理气散郁滞,防止上火的情况发生,但注意啊,如果你体内有热了,那你用这两味药煮水喝就是容易上火的,毕竟干姜就是温阳助热的,所以建议先弄清楚自身情况再调理。

那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了,如果身体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我们下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伏贴   艾灸   干姜   咳痰   津液   伏天   陈皮   阳气   入秋   气血   秋冬   体内   习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