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留学生疯狂“猎艳”苏联女性,引发众怒,苏联当局:驱逐出境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二十世纪,苏联曾大力引进非洲留学生,为他们提供了丰厚的待遇,并让他们接触到尖端的科学技术。按照正常的想法,这些留学生应当对苏联充满感激之情。

然而,让人吃惊的是,这些非洲留学生不但大肆“猎艳”苏联的女性,而且还向西方传播贬损苏联的言论。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使得情况产生了这样的反转?在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之前,我们需要追溯到苏联的历史,来看看黑人是如何与苏联的命运紧密相连的。

非洲留学生

非洲留学生:苏联全球扩张的棋子

在沙皇俄国时期,就已经有黑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他们被贩卖至东欧地区并在此扎根生活,部分黑人甚至攀上了社会的高峰。

让我们来看一位特别的例子,彼得大帝收养的一个黑人孩子。

这个孩子被授予了“汉尼拔”的名字,这不只是一个名字,更是彼得对他的赞赏与认可。汉尼拔不仅有机会在法国接受教育,更被任命为俄国军队的高级将领,成为彼得大帝的贴身护卫。

即使在保守的沙俄时代,黑人也能够在社会上获得一定的地位与尊重。更何况是近现代。在二战后,随着冷战的拉开序幕,非洲的独立运动如火如荼,苏联看到了一个机会,他们计划利用这个力量,扩大自身的全球影响力。

苏联

于是,苏联开始转变策略,不再被动地接受黑人移民,而是积极主动地支持非洲的独立运动,期待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赢得非洲的友好,进一步对抗北约的欧美力量。

苏联的计划是深思熟虑的。在1960年,根据赫鲁晓夫的指示,苏联在莫斯科建立了人民友谊大学,专门用来接待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青年留学生。

这所大学的课程设置有许多思想政治课程,这些课程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专业课程。

这是一种精心策划的思想引导,以期在学生们的内心种下亲苏的情感,从而在他们回国后,自然而然地传播苏联的文化,宣传苏联的价值观。

非洲留学生

这种策略带来了显著的效果,苏联在与北约的对抗中获得了强大的支持。黑人留学生回国后成为了苏联的间接代言人,使得苏联可以借此控制和获取非洲的资源,甚至有可能直接影响当地的政策。

以西非的安哥拉为例。这个国家的前总统,多斯桑托斯,有着深厚的苏联背景。他在苏联接受了长期的学习,并与一位苏联女性结婚。

在他接受了苏联的支持并领导安哥拉实现独立之后,他带着他的苏联妻子和女儿回到了安哥拉。

这样一个混血的家庭在安哥拉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多斯桑托斯和他的苏联妻子的女儿甚至成为了非洲的女首富,她的资产在高峰期达到了惊人的37亿美元。

非洲留学生

相比之下,安哥拉普通人的日均收入只有2美元,两者之间的巨大差距令人震惊。这个例子清楚地展示了苏联如何通过对留学生的教育,间接地影响了安哥拉的政治和经济状况。

然而,安哥拉并不是苏联影响力的唯一地方。埃及、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也都有类似的情况。

这可能让人疑惑,为什么这些国家会清楚地知道送学生到苏联学习可能会受到其思想影响,却依然会选择这样做?

这个问题展示了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微妙之处。其实,答案可能更加复杂,牵涉到各国的权衡、期待、甚至是担忧。

非洲留学生

苏联非洲留学生策略逐渐失控

在那个深处冷战阴影的年代,全球的大格局如同一个棋盘,西方的北约和东方的苏联拉锯争夺中,许多弱小的国家不得不做出选择。

在这个棋局中,非洲刚刚从西方的殖民统治中摆脱出来,需要找寻新的支持者,而历史的痕迹使得他们和曾经的殖民者形成了对立,于是他们选择了另一边——苏联。

苏联向这些新兴国家展示了无法抗拒的橄榄枝。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经济援助,同时在社会环境方面,苏联为非洲留学生创造了一个相比西方更为包容的环境。

对于新生而且贫穷的非洲国家来说,这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

非洲留学生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非洲留学生的人数在苏联达到了惊人的4000多人,这个数字从最初的数十人爆炸性增长,甚至超过了当时北约国家的黑人大学生总数。

这个明显的变化揭示了苏联在吸引和培养非洲学生方面的巨大成功,以及非洲国家在选择盟友时的综合考量。

然而,这个计划的成功并未持久,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些无法预见的事件和冲突开始浮出水面,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段历史的进展。

很多非洲国家太过贫穷和落后,他们派出的留学生中,很多并不具备真正的学术能力,甚至有的国家为了获取苏联的援助,故意派遣了一些没有文化素质的人到苏联学习。

非洲留学生

这一情况中,不乏一些富家子弟,他们或者是政府高层的亲戚朋友,有的甚至毫无学识,却以留学生的身份来到了苏联。

虽然苏联明白这种现象,但考虑到国际关系的复杂性,他们选择默许这一现象。这成了一种不言明的政治交易,权与利的交换。结果就是大量素质不高的非洲学生涌入苏联,而真正受到伤害的,却是无辜的苏联人民。

文化的对立,是那个时候大批黑人留学生进入苏联后出现的首要难题。譬如,索马里的黑人贵族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他们的故乡曾被欧洲列强殖民,那里的传统文化和封建等级制度与苏联的平等、进步的思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非洲留学生

这些来自索马里的黑人贵族,在自己的国家内享受着极高的地位,在他们的眼中,饭菜是徒手抓取,妇女是地位低下的,甚至可以随意“猎取”,他们放任自流,游荡在花天酒地之间,还大言不惭地将这称之为“非洲传统文化”。

尽管苏联学生们对于他们的行为感到无法接受,但出于对“第三世界国家人民都是兄弟”的思想,他们仍然选择了容忍。

然而,黑人贵族留学生们并未因此收敛,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其中一名索马里留学生甚至公然骚扰苏联女性。

这些非洲贵族的行为不仅对苏联的社会秩序产生了冲击,也对苏联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苏联方面出于政治因素,却对这种行为采取了容忍的态度。

非洲留学生

文化冲突导致留学生策略彻底失败

1960年下半学年,一个事件在莫斯科国立大学的舞会上发生,激起了轩然大波。一名来自索马里的贵族留学生,邀请一名苏联女生跳舞。

然而,这名女生对于他的高傲自大并不买账,对他的邀请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这个索马里留学生在家乡可是享尽了人人迎合的待遇,如今被拒绝,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强烈的打击,憋屈之下,他居然向这位女生吐口痰,想以此来出恶气。

然而,这名苏联女生并没有被他的行为吓倒,反倒是立刻给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

紧接着,这个和平的舞会转变为一场激烈的混战,苏联学生与黑人留学生纷纷参与其中,双方都有人重伤。这个事件瞬间成为了苏联社会的热点。

非洲留学生

虽然公众纷纷要求严惩行为恶劣的黑人留学生,但苏联政府最终只是对双方发出口头警告,以此来平息这次事件。

这次事件虽然表面上调解了,但实际上,它揭示了深藏在苏联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而真正让事态急剧恶化的导火索是一起“加纳留学生死亡事件”。

在1963年的一个寒冷冬天,一起悲剧性的事件在莫斯科发生,这个事件最终让苏联和来自非洲的黑人留学生的紧张关系达到了破裂的边缘。

一名加纳留学生在莫斯科郊区被发现冻死,这个消息引发了一场扩大的冲突,一直在莫斯科享受优待的黑人留学生们在红场集结,引发了大规模的抗议,甚至有人焚烧街头汽车,他们挥舞着指责苏联种族歧视的标语。

非洲留学生

然而,经过调查,警方发现这名留学生的死因是酗酒过度,冻死在寒冷的郊区。这个调查结果遭到了黑人留学生们的强烈质疑,他们指责法医掩饰真相,并坚决要求政府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虽然他们的抗议愈演愈烈,但警方最终还是以法医的报告作为结案依据。

这个事件的影响是长久的,黑人留学生们在苏联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在公众压力的推动下,苏联政府最终决定将他们驱逐出境。

当他们返回非洲后,他们开始公开抨击苏联。原本是希望拉近非洲和苏联关系的政策,却以这种令人尴尬的方式收场。这标志着苏联对非洲的留学生政策彻底失败,对非洲的友好姿态变得无从谈起。[1]

非洲留学生

至今,在俄罗斯,黑人的比例仍然极低,这段历史的阴影还深深地影响着俄罗斯人和非洲人之间的关系,使得黑人在俄罗斯的生活难以为继。

当然,更可悲的是那些在苏联出生的混血儿,他们不仅背负着这段历史的痛苦,而且还必须面对持续的歧视。


参考资料

[1]维基百科:阿布拉姆·彼得罗维奇·加尼巴尔:俄罗斯军事工程师、将军,非洲裔贵族,年幼时被绑架到俄国,作为礼物送给彼得大帝,后被赦免,成为彼得大帝的教子。

[2]维基百科: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安哥拉政治人物、前安哥拉总统。

[3]维基百科:1963年,因为种族歧视问题,非洲留学生游行示威,发生了包围红场的严重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苏联   索马里   安哥拉   北约   黑人   留学生   莫斯科   彼得大帝   众怒   非洲   当局   事件   疯狂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