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汉军跨越2000里,救援26个坚守城池的壮士,1900年前的不抛弃

在军事谋略中,懂得取舍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三国时期,刘备眼见部下赵云为救自己的孩子阿斗,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护其周全,感怀之时,忍不住将孩子重重摔下这里,他舍弃的是孩子,得到的是部将们的忠心。

不仅如此,动物界中有许多这样的做法,壁虎被捕捉到时,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会自断其尾,诱惑敌人,以此逃脱。

可1900多年前,汉朝皇帝,却做出了让人难以理解的事。他派出7000多名精锐汉军,跨越2000多里,如此大的排场,并不是要与百万雄兵斗得你死我活。

这么大费周章的发兵,仅仅是为了救26个士兵而已那么,这26个士兵究竟是何许人也?出兵之前,汉朝皇帝又究竟是怎么想的?

罗衣特地春寒

提到这次出兵,就不得不提到那场旷日持久的汉匈战争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治理国家,采取的是郡国并行制。

在长期的灭秦过程中,天下百姓皆劳心劳力。很多人眼见乱世,皆闭门不出,更有人甚至躲到山中。因此,刘邦在一统国家后,虽然吸纳了秦朝的统治方式,但也根据国情,贴合当地民众,在分封的同时设立郡县。

设立七个诸侯王,在给予他们封地的同时,由自己掌控整个诸侯王,将国家分为大小不一的郡县。而且由于国家成立不久,财政方面有些艰难。刘邦体恤百姓,听从黄老之学,采取休养生息的管理方式。

他本人也以身作则,出行时不用马车,而是用牛车。不大肆修葺宫殿,不着华丽的宫服,有时与皇后出行仅着布衣。

这样为百姓着想,也从中反映出来汉朝统治者的宽广胸怀和仁君气概。轻摇赋税与民休息的政策,也为以后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同样,由于在长期战争的浸润下,刘邦一开始治国多采用武官。

但这些武官,大都为异性,刘邦登基时已年过半百,一生都在谋划的他,对异性官员实在缺乏信任,是又大放权力给同姓诸侯王,使得权力分置有些混乱。

后来汉朝的发展也印证了他的担忧,受分封的诸侯王,皆不满于自己所获,在所在地各种吞噬封地扩大自己权力,企图颠覆这个王朝。

而同时,母系族人也十分的不安分。外戚干政现象,在汉朝表现的极为严重。所谓的外戚,指的也就是皇帝的母族势力。他们通常会借皇帝年幼孱弱为名义,对朝堂进行干预。

同时也会设立自己的势力,渗透于朝堂,将皇帝变成自己的傀儡,表面上似乎是皇帝在发号施令,可背地里却是他们在暗中操控。

而让人心累的是,不仅内部不太平,外部势力也虎视眈眈。

秦朝覆灭后,原本已经平息的匈奴,却又重振旗鼓起来。冒顿单于并不是一个可以小觑的角色,他生性狠辣异常,为了获得权利,一统匈奴,他甚至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

他的野心也是非常之大,率领自己的部下,将边境的少数民族都打了个遍,人人皆归顺于他,他成了名副其实的草原王,坐享整个边境北方。

云何应往?云何降伏其心

而眼见自己的势力迅速的膨胀起来,单于的胃口也大了起来。他逐渐不满足于偏僻的北方,那里条件恶劣,并不是一个建立帝国的好地方。

于是,单于便盯上了刚刚建立不久的汉朝。他总是试探性的向汉朝进攻,不断从自己的领地一点点南下,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由于汉朝是一个新生政权,当时还尚处于建设阶段,因此面对匈奴的来犯,汉朝皇帝也没有进行猛烈反击,反而不断采取和亲议和的方法,平息着匈奴的胃口。

但你饲猛兽以肉,猛兽并不会感激,反而会撕扯你的衣衫。

公元前201年,韩王信不满自己所获,于是带兵投靠了单于。单于眼见这是个进攻汉土的好机会,于是收留了韩王信。

借助着韩王信的物资和兵力,单于不断进攻,南下围攻太原,直逼晋阳城下。公元前200年,刘邦见势不妙,觉得自己再不出击,可能会丧失国土,于是带兵开始进行猛烈反击。单于也是非常的狡诈,见状,他故意营造出一种自己可能会输的氛围,巧妙的将刘邦骗住。

等到刘邦到达平城后,才发觉自己是中了单于的诡计,但此时已经为时已晚,单于带兵将刘邦困住。切断了汉军的粮食补给,试图逼刘邦投降于他,双方僵持了七天之久,也未能出结果。

后来等到会战时,韩王信的主力军却没有出现,这使得单于起了疑心,他怀疑韩王信是假意归顺于他,实则要连同刘邦将他一网打尽。

在这样的怀疑下,单于对刘邦的包围有所松缓。刘邦紧紧的抓住了单于多疑的心思,抓住空隙集中火力围攻某一点,最后成功脱困。

而在吃过败仗之后,单于也是十分的不服气。他认为,汉军能够胜利也只是走运,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伙同韩王信,不断对汉朝疆域进行侵扰。刘邦不胜其烦,听从了部下的建议,对于采取了和亲的政策。

后来单于去世,新的匈奴继位,他与冒顿单于有所不同,比较的安分守己,汉朝也一直与其交好。因此,倒也是相安无事了很多年。

十三汉将归玉门

这次汉朝皇帝出兵援救,追溯起来,也是因为匈奴的缘由。

当时汉明帝派出班超等人,去西方平定车迟国的祸乱。在成功征服西域后,汉明帝便在当地设立了都护府,用于管理当地的人民。

当时被派在此地的汉军不足一千人,但对于班固来说,也是比较充沛的。他当时仅携带36名部将,继续西行去收服混乱的国度。

正巧此时匈奴单于对车师国过起了侵吞之心,准备带兵拿下这个国家。当时镇守在车师国的都护使,只有1000兵力,根本不足以应对来势汹汹的匈奴。虽然奋力抵抗,但仍不幸战死。

而与他相近的都护使听闻风声后,也是积极应战,在只有300兵力的情况下,依旧不肯放弃。同时也派出使者,去向朝廷寻求援助。可经过一年后,汉明帝已经去世,新即位的汉章帝,对西域边防情况还不甚了解。

这时,朝中大臣纷纷为出兵与不出兵的问题,争论不休。

一部分大臣认为不应该出兵,汉朝向来是主张与匈奴采取议和政策,能不遇上就不遇上。况且这次的事情匈奴也不是冲着他们来的,汉朝没必要劳神劳力的出兵,与匈奴结下梁子,日后受他们侵扰。

况且围困的对象只是几个将士,他们仅有36人,如果真要发兵,还要考虑路途上的劳损,这简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他们认为,汉章帝应该按兵不动。

而鲍昱则很不赞成这个观点。他们觉得此时按兵不动,无异于姑息养奸。汉朝长期受外族的侵扰,其根本原因也就是在于汉朝在汉武帝过世后长时间的不作为,使得匈奴愈发得寸进尺挑战皇帝的威严。

而且他们也严肃的提出,边疆荒芜之地,根本是没有人愿意去镇守的。这些将士长时间的远离家乡,忍受着孤独与离异,不惜奉献自己的一切,为的就是整个大汉的未来。

这般赤肠忠心的人,如果汉章帝还不派兵援救。这无疑是在对天下宣告,他们冷酷无情,只唯利益至上。这副做法不仅仅是寒了镇守边疆的将士们的心,也是寒了天下渴望报国的有识之士的心。长此以往,便不会有人信任这个国家了。

在听完鲍昱的话后,群臣皆掩面流涕,尤其是主张按兵不动的臣子,他们都被这一席话羞愧得无地自容。而坐在朝堂之上的汉章帝也是十分的动容,为自己的犹豫追悔不已。

最终,汉章帝派出7000精锐汉军渡过沙漠与沼泽,抵达了西域。除去那些在对峙过程中不幸身亡的将士们,剩下的人皆安全返回。

这份来自1900多年前的坚持,直到今天,也深深的使我们动容。

结语

总有一些行为,远高于那些冰冷的利益。正如四所言,金钱等身外之物失了还可以再赚回来,可是连人心也失去了,那就真的是无法挽回了。

这份来自1900多年前的坚守,时至今日,也深深的警醒着我们,面对一些触及我们灵魂的事情,到底该如何进行抉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发生过这样的选择。面对围困在外国疆域的乘客,哪怕只有一人,中国也没有放弃。当汉章帝选择派兵援助的那一刻起,这道声音跨过了时间的横流,连结到了我们。这一行为深深的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时至今日,也感动着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汉军   郡县   单于   西域   汉朝   刘邦   匈奴   城池   壮士   势力   皇帝   年前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