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该!宣称不给大陆赏饭吃的富士康,投资1400亿直接打水漂!

当今全世界都有一个非常知名的名词,那就是中国制造。

在几百平方的大厂里,上千的着装一致的工人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重复的工作,通过许多不同的加工环节,最终成为我们日常所要使用的物品。

一件件小部件,拼凑起来的场面相当壮观。

现在都可以随时拿起一件带着生产场地的东西,上面必然印着几个大字:made in china。

要说在中国提到哪一家很出名的工厂,那必然是富士康。

富士康的起源

富士康又叫富士康科技集团,一开始是一家只有几百人的小公司,但是由于富士康管理者那锐利的产业趋势判断力和独到的战略眼光。

从一开始,他就把目标放在了零器件制造上。

郭台铭,也就是富士康的创始人,他在1985年创立了富士康品牌。

直接干脆利落的将企业生产战略计划定义为代工,大量加工零器件,直接抓住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风向,狠狠的脱颖而出。

不仅为当时大量的失业人群提供了的工作岗位的同时,还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富士康到现在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已经一跃而成福布斯排行榜上面赫赫有名的企业,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大放光彩。

从一开始的深圳基地,到现在全国几乎36个地区厂区进行生产,足以看见富士康的发展势头。

更有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当时富士康生产制造的产品要出口国外时,为了支持本地企业,深圳政府直接把保税区建立到了富士康厂里面,相当于把海关建立在了富士康门口。

极大的方便了企业的出口贸易活动。

在这样的支持条件下,更有得天独厚的地势和人力资源,富士康的崛起势如破竹。

他们会将目光放的长远,知道真正能够支持企业走下去的根本原因,那便是技术支持。

所以富士康每年都在努力的开发新技术,全力投入到研发创新,积极的顺应时代发展。

不满足于一条路走到终点,他们致力于开发更多的道路,一路走来,富士康结合了许多的新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物联网、汽车制造、云端数据等。

由此可见富士康的迅速崛起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同样的,当一个企业出现在所有人的眼前,那么就会有多少人去注视着这个企业。

与富士康轰轰烈烈的职业道路相伴随的也少不了许多的新闻舆论,对此大家褒贬不一。

对于厂里工作最明显的争议点就是超高强压的工作时长和压力环境,以及工厂生产需要的人员质量参差不齐,每年也出过大大小小的事故。

不过这些伴随着各路评价呼声还不足以将富士康推上舆论浪尖,事实上每年都会有那么几次事故发生。

但是最近富士康突然在人们视野出现,最主要原因还是22年的富士康的一次战略决定。

富士康的决定

要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已经踏上幸福小康的路上,并且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现在招人成本投入是呈现上升趋势的。

也就是说现在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的工价招聘大量工人,同时高强度的工作性质,其身心健康等相关方面的福利也是必要的保证条件。

并且作为企业负责人们,首要考虑的也是企业的未来发展,富士康也曾说过未来要使用机器智能替代人工。

虽然机器智能替代人工的现实还有很长的时间,但是已经可以说明富士康的发展路线是全球路线。

以及国内新崛起的企业,其影响程度,发展速度绝不输当时甚至现在的富士康,即使作为富士康也不免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各类资源的竞争以及大企业共有的眼光,全世界,富士康当然选择抢占先机去发展国外资源。

资本家的野心一贯很大,不然也就成不了资本家,重要的是什么样的资本家。

更何况,郭台铭曾经在一次采访上更是大胆说:他是给大陆赏饭吃。

那这话一出,那字里行间的不屑含义真的是透漏的明明白白。却完全想不到,一开始是怎么样的环境支持他,才让他有了现在的成就。

在成就上只有互相扶持成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现在飘了,觉得榜上了国外巨头苹果的大腿就高枕无忧了?

老祖宗留下的名言警句可不是空话:谦受益,满招损。

富士康的战略计划也在时间的流逝下渐渐显现出来,近几年,富士康开始大量裁员。

为了跟上苹果公司在海外开拓市场的步伐,富士康逐渐转移重心,开始在国内慢慢撤厂,同时找出各种理由裁掉大量工人。

然后,欣然与印度公司开始谈合作,把要在印度开厂的意图印在脸上。

且不说富士康如何背刺大陆,就单纯谈论这次对于印度的投资。

现在的印度就像曾经的中国,土地广阔且劳动力众多,曾经有过一次成功经历的富士康自然飘飘然认为这次也能掌握大局。

并且背后还有苹果的支持,更是让他们膨胀了起来。

殊不知,这种种因素结合起来,让他们膨胀到失去正确的辨别力。

商场如战场,对于掌握经济话语权的各大企业,每一次投资都会有巨大的影响。

成败在此一举是资本家最常有的现象。

浅显易懂的道理,一个正确的决定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以及敏锐的判断力,以及强大的实力和自信。

很明显,富士康这次的投资,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就被证明了这错误的一次投资。

富士康的结局

在2022年2月份的时候,富士康在国内慢慢撤厂的时候,发布了一条合作信息:富士康将与印度的金属石油集团Vedante(方便记忆本文暂称作为V公司)合作。

并且还亲切的称为这将是一次促进印度国内电子产品制造的投资。

同时,当时的合作还取得了印度政府的大力支持,说要给大力的资金支持。

印度的V公司也非常自信的拍胸脯说要和富士康携手创造美好未来。

当时笑得有多开心,现在就笑得有多苦涩。

今年7月10号,台湾新闻网上发布了一条信息:富士康与V公司的共建印度芯片制造工厂的合作取消。

富士康将退出与V公司的合资企业,这可是价值195亿美元的合作项目,说退出就退出了,在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

不过富士康并没有在退出声明里说明是什么原因。

不过结合一些小道消息,我们可以做出一定的假设情况,那就是资金出现了问题。

前文提过,在当时富士康与V公司谈合作的时候,当地政府说给到资金激励,据说金额大致有100亿美金。

可是在合作推进的这一年里,政府的资金一直到不了位,这让对公司流水运转非常敏感的高层领导非常担心。

据说这100亿美金从2021年就在说了,可是一直连影子都看不到。

作为混迹商场风云多年的富士康来说,不知为何没有考虑到这一潜在风险性。

同时,和富士康携手合作的印度V公司,在这一年的合作的工作汇报上,并没有让富士康放下心。

简而言之,这一次和印度的投资,没赚到钱,还亏了一笔,甚至如果继续合作下去,还有可能亏的更多。

于是富士康就火急火燎的决定撤回一年前的消息,闷声吃下这一口大亏。

不知道富士康对于这一次仓促且失败的投资会有什么感想。

消息出现的过于突然,我们还不知道富士康下一步的计划,不过也可以大概估计主要生产力量仍然会留在大陆,然后重新找机会去开拓海外市场。

虽然迈出去的脚步让富士康狠狠摔了一跤,然后转头回来说要重归于好,然后就真的重归于好的事情只可能发生在童话故事里。

富士康那犀利的言论可是在国内留下了不小的风波,而我们也不再是当时那个不够强大的国家。

所谓覆水难收,合作生产仍然会继续,谁都不会拒绝赚钱的机会,可是,也许在将来的合作里面,富士康将缺少的将会是那珍贵的民族归属感。

对于富士康吃回头草的操作的确是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

出乎意料的是富士康与印度的合作失败的如此之快,简直猝不及防,不过从某种角度也能钦佩富士康的果断,如果拖下去,除非出现奇迹,不然会亏到吐血。

意料之中则是,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作为人口和地势都非常适合工厂投资的中国,并且强势发展的经济实力,足以证明在中国进行投资的正确性。

目前暂时还找不到其他更适合在我们国家投资创业的环境了。如果富士康还有判断力的话绝对不可能和中国闹掰的。

不过前面也说过,做过的事的痕迹是不会被抹去的,富士康不仅在这次投资上损失了一大笔钱,同时在国内的股票也有了下降的波动。

或许这一影响还将继续持续下去。

所以说做出正确的决定有多重要,任何一步都可能是关键的一环。

结尾

富士康这一次的投资,或许很长一段时间都会被经济新闻上进行谈论,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解说。

不过作为普通人,掌握不到那风云变幻的经济战场,我们也能从这些故事里学到一些浅显的知识。

这次失败的投资在于企业想要做出某些改变时,并没有进行全面的分析考察,脚步过于慌张。

任何企业没有不想要做大做强的,而这条路上最重要的指明灯就是最高层负责人的判断力。

这判断力一定是基于缜密的分析研究下,同时以低调的态度一鸣惊人。

因为骄傲自大会蒙蔽双眼做出错误的判断,相信富士康也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如此干脆利落的断掉了这次投资。

且不知富士康后续的发展,就这利落的撤资,也确实能看到富士康作为龙头企业的魄力。

而我们也要谨记这一次背刺的经历,来变得更成熟。

要知道,富士康只是富士康,而中国是中国制造,我们有很多的新形势,他们的成长速度足以让曾经的老企业们感到压力。

我们绝不是依赖某一企业,我们坚定不移的在成长,用专业名词形容那就是共赢。

有想要去海外打拼的企业,也有慕名而来的海外企业,我们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软实力,成为未来企业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重归于好   印度   资本家   厂里   判断力   中国   打水   工厂   资金   战略   大陆   时间   政府   国家   经济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