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中国外交绝杀!克里访华巨额索赔惹怒中方,大会堂拒绝他入场

国家之间大事变幻莫测,每一次变化都会引起全球的关注和影响。

最近,一些重要的事件在国际舞台上发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消息一:外交绝杀!克里访华巨额索赔惹怒中方,大会堂拒绝他入场

近日,拜登政府分管气象的高官约翰·克里访问中国,成为继布林肯和耶伦之后第三位来华的高级官员。

然而,克里此行并不被期待,他之前表态过美国不会拿钱出来,给此次会面蒙上了一层阴影。

克里此行的背景是联合国气象变化大会(COP会议)的召开。

会议的重要亮点是建立了损害基金,用于补偿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

然而,此前这个方案遭到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反对,未能成功建立。

目前会议商定,发达国家每年支付1000亿美元的资金作为气候支持资金,而美国一直未付款,欠款已经累计至两万多亿美元。

在克里访问中国之前,他参加了有关COP27次会议的听证会,并明确表示美国不会支付所谓的气候赔款,还想拉中国一起承担发达国家的责任。

这使得克里的访华变得更加有任务性。

他来访时,没有红毯、鲜花,与前两位访华官员相比,他在国内的话语权并不突出。

克里与中国气候大使解振华进行了长达4个小时的谈话。

此次谈话基于2022年底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巴厘岛会晤时达成的重要共识。

然而,双方并未发布公开声明,商谈细节尚未确认。

此前中美两国在气候方面进行过多次合作,作为碳排量大国,中美合作对全球都有益处。

克里利用华盛顿惯用的双重标准,试图剥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COP会议上的权益,将中国拉下水支付发达国家的气候支持资金。

同时,华盛顿还要求中国与发达国家一起完成减排要求。

这种双重标准是拜登政府的手法。

拜登政府希望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中国实施限制,却自己不愿遵守公约内容,这进一步降低了美国的信誉度。

拜登政府想通过环境制裁来遏制中国的发展,对中国的制造业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限制中国的碳排量将不可避免地限制中国的发展。

如果按照美国的要求,中国同意承担发达国家的减排责任,那么国家经济将受到沉重打击。

基础制造业收益低,却要承担大量碳排放和罚款,发展中国家将没有收益。

这与COP会议的本质背道而驰。

COP会议希望发展中国家学习发达国家减排经验,并获得补助来促进国家发展。


然而,根据克里的表态,拜登政府的意图并非如此,他们的目的是让中国出钱。

面对美国不诚实的谈判,中国也做出了相应回应。

气候问题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与更多国家合作,推动COP会议和《巴黎协定》的推进。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铸造一个低污染、可持续的生态发展环境。

消息二:基辛格游说失败,中方依旧“已读不回”,美司令气急败坏

近日,年过百的基辛格亲自赴华访问,旨在推动中美两军对话沟通渠道的恢复。

然而,尽管中方给予了基辛格充分的尊重,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亲自接见了他,双方就中美关系以及两军对话问题进行了交流,但美方至今仍未采取实际行动。

中方此前明确表示,想要恢复两军对话,美方需要取消对中国防长的制裁,并为双边对话创造合适的氛围。

然而,美方执意不改变立场,导致基辛格的访问同样无效。

此外,美军印太司令阿奎利诺在最近的一次活动中表示,美方已邀请中方参与下月在斐济举行的防长会议,但中方至今未回应。

然而,这种强硬立场只会加剧双方的矛盾,消耗两国之间已经严重不足的军事互信。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中美在两军对话以及台湾问题上始终无法达成共识,问题的根源完全在于美方。

首先,美方若不取消对中国的制裁,中美两军对话就无法满足平等的前提条件,因此中方自然会拒绝甚至无视美方的对话请求。

这一点,相信美方非常清楚,但他们仍然希望以居高临下的态度与中方对话。

然而,现在迫切需要改变的是美方,而不是中方。

我们不能纵容美方的霸权主义陋习。

其次,中美都是军事大国,两军关系的稳定与否关系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因此中美之间应该展开有意义的对话。

然而,美方不仅没有对话的诚意,而且还在中方的核心利益上挑衅。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对话只会加剧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消耗已经严重不足的军事互信。

最重要的是,美方始终未能在台湾问题上端正自己的角色。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美方干涉。

美方的做法严重违反了“一中原则”,并且严重低估了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

如果美方真的企图武力干涉两岸统一,那么必将付出不可承受的惨痛代价。

只有通过平等、诚意和尊重,中美两国才能够建立稳定的军事对话渠道,推动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消息三:欧洲“满腔热情”被拉美浇熄,想减少对华依赖,拉美第一个不赞成

近期举行的欧盟-拉共体峰会引发了拉美国家的不满情绪。

虽然欧盟主席希望此次峰会能够探讨新冠疫情后的经济问题、俄乌冲突对全球的影响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崛起等“三重挑战”,并希望拉美国家视其为主要合作伙伴,但拉美国家似乎对欧洲的提议并不买账。

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乌克兰危机上。

在乌克兰问题上,欧洲表现得非常积极,不仅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还要求拉美国家与欧洲站在同一阵营。

然而,当拉美国家寻求欧洲的支持时,欧洲却对其置之不理,这是拉美国家感到愤怒的主要原因。

另外,欧洲试图削弱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

欧盟承认,中国通过在拉美地区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自身在该地区的作用和影响力。

为了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并削弱其影响力,欧盟承诺向拉美国家提供总额为300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其中包括1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主要涉及能源、交通和数字领域。

然而,欧洲对拉美国家的接触更多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

长期以来,拉美国家一直是欧洲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而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南美洲丰富的锂矿资源也引起了多方的关注。

因此,欧盟希望与拉美国家建立“可靠合作伙伴”联盟,以开放更多的贸易市场,并确保对电动汽车及关键矿产的控制。

然而,这些举措并没有消除拉美国家对欧洲的不信任。

中国在拉美地区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帮助拉美国家解决了实际问题,这让他们对中国更加信任。

相比之下,欧洲在过去的殖民统治中对拉美国家进行了残酷的剥削,直到现在也没有平等对待他们。

因此,拉美国家对欧洲持有一种“势利鬼”的观点,认为欧洲只在需要他们时才称之为“朋友”,而在不需要他们时则将他们置于一边。

因此,欧洲需要更多的努力来赢得拉美国家的信任和合作。

消息四:局势反转,土耳其要向北约交出S-400机密,俄罗斯有的是招反制

近期,土耳其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被指责为“五宗罪”。

美国通过提供超过130亿美元来改变土耳其的立场,这显示了土耳其在面对经济利益时的“免疫力”不足。

其中,土耳其同意了瑞典的加入,并在之前因焚烧宗教经典而引起争议的宗教节日上,通过金钱交易将其问题转化为合作。

此外,土耳其也在“北约防御计划”中投下了赞成票,这是在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后的结果。

北约维尔纽斯峰会上,正式通过了“北约集体防御计划”。

目前,土耳其正试图通过与西方国家分享从俄罗斯引进的S-400导弹来回报。

然而,这引发了俄罗斯的不满,因为S-400导弹在俄乌冲突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并已在前线地区大量部署。

如果土耳其将S-400导弹提供给西方,那么西方可能会通过拆解和验证来揭示其所有的军事机密,这将对俄罗斯造成巨大损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西方国家组成了一个“战机联盟”,计划提供包括F-16、F-18和JAS-39“鹰狮”在内的战机。

这些战机对S-400导弹的存在感到头疼和恐惧。

从某种意义上说,土耳其与西方分享S-400导弹的秘密,也为西方向乌克兰提供战机创造了条件,至少能够让战机多活几天。

因为一旦S-400导弹的锁定、发射和摧毁环节相互连接,战机就会成为“钢铁鸭子”,无法飞行太久就会被摧毁。

接下来,土耳其可能还会采取更多行动,例如释放之前被关押的“亚速营”的指挥官、同意瑞典加入约和欧洲防御计划等。

然而,这些行动都引发了俄罗斯的不满。

幸运的是,土耳其并没有获得俄罗斯的苏-35和苏-57等武器装备,否则损失将会更大。

俄罗斯出口武器时通常会保留一手,例如S-400导弹的出口版本并不完全与俄罗斯自己使用的相同。

这样做可以确保武器的秘密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目前,俄罗斯正在逐步改进武器,包括米格-29和苏-35等新型武器,S-400导弹也不例外。

土耳其的行为让俄罗斯感到愤怒。

埃尔多安领导下的土耳其在面临国内经济困境和低支持率的同时,将美国的经济援助视为一种“杀手锏”,可以缓解国内矛盾、增加收入并提高国内的稳定性。

尽管俄罗斯对此感到愤怒,但他们一定会有办法应对。

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一直表现出高超的外交手腕和灵活的应对能力,他们将采取措施来维护自身利益和地缘政治的平衡。

消息五:克里刚作出承诺,基辛格旋风访华,中国防长亲自接见,信号不一般

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应保持理性务实,同时恪守“一中原则”并在台海局势中谨言慎行。

中国外交部在克里访华期间,与其会谈并强调了这一点。

王毅指出,中国致力于推进本国可持续发展,并积极助推国际气变合作。

他强调,中美气变合作的展开需要建立在民意基础上,不能脱离中美关系的整体环境。

克里则表示,美方寻求中美关系的持续改善,并承诺美方将秉持一中政策,期待与中国共同解决气变等相关共同挑战。

与此同时,基辛格作为促成中美建交的代表性人物,也乘机到达北京,与中国防长李尚福举行会谈。

李尚福指出,当前全球面临挑战,各国都期待中美两国为全球发展提供引领。

他强调,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给全球带来机遇而非挑战,美方应正确认清这一点。

李尚福指出,美方应践行美国总统对华承诺,为中美两军关系改善提供助推。

这些表态明确指出了美方应进行转变的三个方向。

首先,美方应扭转错误的认知,认清中国发展为美国及全球带来机遇的基本情况,摒弃将中国视为威胁的观念。

其次,美方应改变零和博弈的思维,认识到中国和美国之间不是你亡我活的零和关系。

双方可以和平相处,并在互利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

最后,中美军事关系恶化的原因在于美方的持续失信,尤其是未将不支持“台独”的对华承诺落实。

因此,美方需切实做到这一点,这是中美军事互信恢复的基本条件。

基辛格在访华期间也发表了重要言论。

他指出,中美双方应避免发生对抗,因为战争对中美双方都没有意义。

他呼吁扩大军事沟通,这也是他访华的目的之一,希望促成中美军事沟通,确保两国关系不会全面失控,从而让美方能够安心执行自身既定规划。

然而,虽然美国政治人物接连访华表明他们确有缓和中美关系的意愿,但在实际行动上,美方的表现令人担忧。

无论是对中国企业的限制打压,还是加速与日本、北约等国家的军事勾连,在中国周边加速军事布局,以及对“台独”势力的鼓动,都显示出美方对华态度的不一致。

这表明美方的诚意很可能只停留在纸面文章上,难以经受实际的问询和实践的检验。

基辛格亲自访华充当说客,也暗示了拜登政府在外交动作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要使基辛格访华具有真正的成效,美方需要在实际军事行动上收敛和后撤。

这是缓和中美军事关系的基本条件。

如果没有这一基础,美方再多的言辞都无法让中方放下警惕,因为这只能表明美方在用辞藻和表象来掩饰自身的祸心。

只有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中美关系的持续改善和共同解决全球挑战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基辛格   中方   北约   日中   土耳其   中美   美方   俄罗斯   欧洲   拉美   美国   大会堂   导弹   中国   巨额   国外   国家   全球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