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央视主持肖晓琳患癌离世,临终前自我反思,遗言发人深省

《今日说法》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法治专题报道栏目。最早的三位主持人分别是张绍刚、撒贝宁和肖晓琳。


撒贝宁是一个全面全能的主持人,如今已经成为央视综艺界的领军人物。他偶尔会回到《今日说法》担任特别节目的主持人。张绍刚已经离开了央视,后来主持了《非你莫属》、《吐槽大会》等节目,深受年轻观众喜爱,并且他的主持风格也趋向于综艺化。

而另一位女主持人肖晓琳,却早已经离开了人世。因为她在主持《今日说法》时的知名度,以及她温婉端庄的外表,她曾被称为“铁面美人”。但美人也有离场的时候,令我们倍感惋惜。


肖晓琳是中国少有的留学归国女主持人之一。也许很多人不太相信,她曾经上过《新闻联播》的主播台与观众见面。当然,这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1989年,当时27岁的肖晓琳曾短暂主持过几期《新闻联播》,但由于当时她实在太年轻,且代班时间也不长,没有给人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而更重要的是,那个时代在中国彩色电视机还没有普及,人们接收新闻主要是通过无线电广播。能够观看彩色电视的人很稀少,就如同肖晓琳这样的女主持人一样凤毛麟角,她的经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非常特殊。


肖晓琳出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文化家庭,她的父母都是湖南大学的教师。从初中开始,她就在家里天天听广播,渴望长大后去当播音员。她长相甜美,声线细腻,普通话很标准,完全符合播音员的要求。

她的学习成绩十分优秀,高考后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但由于她的分数较高,招生的老师觉得她的水平报考北京广播学院有点可惜,他们甚至建议帮她改志愿。


而她的父母对于她想从事播音主持行业有些不理解,希望她去读师范专业,成为像他们一样安逸稳定的教书育人的老师。

然而,肖晓琳意志坚定,一心想当一个播音员,北京广播学院是她梦想中的学校,她决定非“北广”不可。

北京广播学院,即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是一所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高校。虽然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在首都并不是顶尖学府,但在肖晓琳心中,它却是梦想的学校,她坚定地选择了北广。


从北京广播学院学成归来后,肖晓琳回到湖南,进入了长沙市广播站。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长沙人民广播电台和长沙市电视台相继成立,肖晓琳成为湖南省第一批播音主持人之一。她在当时已经发展成熟的广播行业中崭露头角,并成为市电视台的第一批播音员。

黄金总会发光。家乡的发展很美好,前景却不够宽广,而像肖晓琳这样的人才注定要走向更大的舞台。

1987年,肖晓琳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系研究生院,找到了继续深造的机会,重回北京。

接下来的一年,她被调入中央电视台担任单人节目的主持人和制片人。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肖晓琳正式步入主持行业。前文提到的她短暂主持《新闻联播》的经历就发生在这一时间段。

自从《新闻联播》开始播出以来,只有央视最优秀的主持人才能有机会主持该节目,即使只是短暂主持也说明肖晓琳的外表、专业能力和素质都完全符合要求。

然而,她仍然不满足,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


在那段时间里,肖晓琳主要负责央视的《观察与思考》栏目。这是一档深度报道的节目,素材来自许多贫困地区,节目组希望通过努力,能给身处社会边缘的人们带去更多的帮助。

起初,该节目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但它的风格为1994年4月正式开播的《焦点访谈》打下了基础。可以说,没有《观察与思考》,就不会有后来的《焦点访谈》。

在该节目组工作的两年里,肖晓琳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她见到了社会最阴暗的一面,也体验了不少民间的苦难。

她意识到,大多数人对法律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很多因为贫穷和法律无知而误入违法犯罪的人们,令她深感痛心。而此时,一个念头悄然在她心中萌生……

于是在1995年,肖晓琳申请了赴美留学,前往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新闻系学习了两年。这段在美国的经历对她日后的转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90年代,能有机会出国深造的主持人非常少见。

肖晓琳拥有如此丰富的经历,再加上她对社会的独特观察视角,注定要推动央视开展一档全新的法治栏目。


1985年,长沙电视台成立,标志着电视媒体在湖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此时,肖晓琳作为长沙电视台的第一批播音员,开始了她在电视行业的职业生涯。


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肖晓琳于1987年进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研究班,进一步学习和磨砺自己的才能。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肖晓琳于1988年获得了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的机会,这是她事业上的新起点。

自此,肖晓琳开始主持央视的《观察与思考》栏目,她的工作充满了敬业和奉献。她甚至一度做到了废寝忘食,有时候甚至连续三天都没有回家。这样的辛勤工作最终让她的身体发出了警示信号。


最辛苦的时候,肖晓琳身体疲惫到了无法进食的地步,腹部频繁出现疼痛。也许在那个时刻,她的身体已经为疾病埋下了隐患。尽管丈夫劝她要注意身体,好好休息,但她总是以工作忙碌为借口,声称工作完成后就会好好休息。然而,她完成了一阶段的工作后,又立即开始了下一个阶段,从未给自己休息的时间。

病痛的折磨让她警醒起来。最终,肖晓琳工作到55岁才离开岗位。她和丈夫来到美国定居时,病情已经发展到了晚期。在生命的最后五个月里,肖晓琳终于停下了她奋斗的脚步,享受了一段温馨的时光。


然而,快乐总是短暂的。在美国期间,肖晓琳经历了多次化疗。化疗的摧残毫不掩饰,肖晓琳大把大把地掉发。尽管身患重病,肖晓琳依旧坚强,她从未在丈夫面前抱怨身体不适。

艰难的治疗过程让肖晓琳的身体逐渐衰弱。五个月后,她告别了人世,留给我们的是26个字,道出了她的内心。肖晓琳的儿媳公开了她临终时的遗言:“要宣传,不要像我一样忽视健康。你们健康、长寿,我就在。感谢你们!”

“要宣传”三个字体现了一个杰出传媒人的社会责任感。也许在离世前,她还在为他人着想,希望通过媒体的宣传,让人们了解到健康的重要性。


“不要像我一样忽视健康”是对所有人的提醒。或许在过去,肖晓琳无数次感受到身体不适,却从未引起重视。

她不顾自身情况,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过度疲劳使得身体状况愈发恶化,最终被可怕的疾病所困扰。

“你们健康长寿,我就在!感谢您们。”这句话是对喜欢她的观众和关心她的每一个人说的。

肖晓琳希望自己离开后,大家不要过度悲痛,要以她的例子提醒自己,珍惜身体!肖晓琳的26字遗言值得我们深思。


事业固然重要,但永远不要忘了身体是一切的基础。

与肖晓琳一同因癌症而离世的主持人不止她一人,还有我们熟知的李咏、赵忠祥、沈力、罗京、赵赫等。面对这些出色的主持人的离世,我们感到惋惜,但愿他们在天堂中没有病痛。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提醒自己,时刻关注身体健康才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拥有更美好的事业和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中国社会科学院   长沙市   央视   中央电视台   新闻系   发人深省   播音员   长沙   遗言   新闻联播   临终   北京   主持人   短暂   身体   自我   节目   健康   工作   肖晓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