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铁柱追悼会:身盖八一军旗,妻儿痛哭,姚明哀悼、郑海霞出席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林深时见鹿

编辑 | 安珈一


前言

穆铁柱中国篮球史上的传奇人物

幼时饱受歧视,遭尽了冷眼,机缘巧合下进入了国家队,代表中国拿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荣誉。

2008年,穆铁柱不幸病逝,追悼会穆铁柱身盖八一军旗,姚明、郑海霞等人泪洒现场。

坎坷岁月

穆铁柱的人生经历可谓是十分坎坷,但困难并不会阻碍他前进的步伐,他直面困难,以不屈的意志跨过一个又一个难关,造就一个又一个奇迹

就连姚明都将他视作篮球道路上的导师,提起穆铁柱,姚明神情中充满了惋惜,他努力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与穆铁柱比肩,可天不遂人愿,没等到姚明与他说上话,这位备受人们敬仰的前辈就与世长辞了。

篮球队迎来新成员,教练却犯了难

1969年,山东省体工大队迎来了一名新成员,在大家亲眼看到身高超过两米的穆铁柱后才明白,为什么这个人“门外汉”会被破格邀请而来。

穆铁柱远超常人的身高让他受到了不少歧视,人们觉得他的体格是得了怪病导致的,但对于篮球这项运动而言,身高是绝对优势穆铁柱拥有这样的身高,不仅可以毫不费力地投篮,还能轻松抵挡对手的进攻。

这天,穆铁柱听从父母的安排,回到老家东明县做生意,人们都对这个“巨人”充满了好奇,恰巧东明县体委张主任经过穆铁柱的小摊,看到这么多人围在他的摊前,便上前欲图看看发生了什么。

在看到穆铁柱的那一刻,张主任立刻露出了惊讶的神情——这个低着头躲避人们目光的男孩,身高竟然比普通人高出了好几个头!主任心想这个男孩一定是个打篮球的好苗子,如果送去篮球队里,一定前途无量。

张主任走到穆铁柱面前,向他说明了身份,并邀请他到自家吃饭,说要给他介绍一个工作。在饭桌上,张主任告诉穆铁柱,以他的身高,去打篮球再合适不过了。

穆铁柱并不知道打篮球还能作为一份工作,对此,张主任悉心向他解释了一番,告诉他打篮球可以领工资,还可以拿到补贴,更重要的是,在球队里,没有人会因为身高歧视他,相反地,他的身高会在比赛中发挥优势,为队里赢得荣誉。

听了张主任的介绍,穆铁柱欣然同意了,在这之前,他的身高给他带来了数不尽的烦恼,而今天,令他苦恼的身高竟为他谋得了一份工作。

张主任带着穆铁柱来到了省体工大队,众人看到穆铁柱后皆是一副惊讶的神情,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的人!省体工大队的教练也是对穆铁柱的身高连连赞赏,表示一定要好好训练这颗好苗子。

可穆铁柱毕竟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早些年他甚至还要为了温饱发愁,长期营养不良导致他的体能也不足以支持常规的训练,逐渐地他与其他队员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样的状态根本无法在比赛中发挥作用,教练无奈之下只好联系东明县体委把穆铁柱调到别处去。

要知道,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中国男子篮球并没有得到重视和发展,各个队里都不想收留这个没有篮球基础的大个子,即使他的身高优越,但训练是个漫长的过程,如果要培养穆铁柱,人力和物力都面临极大的困难。

被送回来的穆铁柱面对张主任,露出一丝愧疚之色,他觉得自己辜负了张主任对自己的信任。张主任也不忍心让穆铁柱回去,无论如何他都不相信穆铁柱打不好篮球,在山东省体工大队碰了壁,那就去国家队!

张主任带着穆铁柱千里迢迢赶到北京,却被告知国家篮球队已不招收运动员,张主任一个一个地联系篮球队负责人,最终有个人告诉他,曾经男篮国家队成员余邦基现在转到了湖北黄石的体委,他担任过八一男篮的教练,兴许会对穆铁柱感兴趣。

两人又来到湖北黄石,余邦基得知他们的来意后,欣然答应让穆铁柱进入自己所带的队伍,穆铁柱的篮球生涯,正式开始。

千磨万击还坚劲,昔日少年成为篮球巨星

穆铁柱告诉余邦基教练自己之前在山东省体工大队的情况,虽然黄石业余男子篮球队收留了他,但他害怕重蹈覆辙,再次被送回老家。

余邦基教练笑着拍了拍他的手臂,说穆铁柱由他亲自教导,他会为穆铁柱制定出一套适合他的针对训练方案。

穆铁柱个子高,需要的营养自然不能少,他从饮食着手,先保证穆铁柱的身体机能达到标准,再逐步加强体能训练,待穆铁柱体能有所加强,再教他如何打篮球。

事实证明余邦基的训练方法十分有效,短短几个月,穆铁柱从最初绕篮球场跑圈都会累吐,转变为了每天可以坚持跑几千米,他的进步教练都看在眼里,待时机成熟,余邦基开始教他一些基本的篮球技巧。

最初的训练中,穆铁柱的动作还是有些笨拙的,但渐渐地他发现,别人需要费力才能将球投进篮筐,而自己只需轻松伸手便可,这给了穆铁柱极大的自信。

他常常一个人在球场练习,缩小与其他球员的差距,同时,他也没有忘记体能训练,每天给自己定下跑步目标,风雨无阻。

又过了一段时间,穆铁柱被安排和队里的球员一起训练,即使最初动作有些生疏,但是在与大家的共同练习中,他的球技飞速进步着。

在进入黄石业余男子篮球队一年半后,穆铁柱的水准已经可以媲美职业运动员了,余邦基关注着国内的篮球赛事,想给穆铁柱找一个正式比赛的机会。

这时穆铁柱不再是当年那个对篮球一窍不通的男孩了,经过测试后他顺利进入了八一男篮,在训练中,穆铁柱高大的身影总是能震慑住对手,很少有人能从他手中抢过球。

1973年,穆铁柱以八一男篮队员的身份,进行了他人生中第一场正式的篮球比赛。观众第一次见到如此高大的球员,虽然穆铁柱体型魁梧,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比赛中的发挥,他灵活地在球场中穿梭,只要球落入他手中,基本都会毫无悬念地投进球框。

场下观众不断为穆铁柱喝彩,穆铁柱头一次体会到了万众瞩目的感觉。这次比赛让穆铁柱收获了许多粉丝,人们也逐渐开始关注起这位高大的球员。

1977年,穆铁柱正式成为国家队的一员,这意味着他将代表国家“出征”。在与泰国男篮的比拼中,纵使对方两名球员围堵住穆铁柱,对他紧追不舍,但穆铁柱只是轻轻一抬手,被抛出去的篮球就稳稳当当落在了篮筐中,顿时掌声雷动。

在穆铁柱职业生涯中,他可谓是篮球界传奇般的人物,那些不认可他的外国球员,曾在比赛前叫嚣,可当比赛结束,面对比分,他们也不得不被穆铁柱的实力折服。

穆铁柱曾带领队伍在国际比赛上拿下一个又一个奖杯,为了阻止他上场,有些人甚至对他的身体状况提出质疑,但穆铁柱的各项身体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他的比赛没有因此而停止。

遇一良人遭反对,冲破阻碍长相守

穆铁柱把青春献给了中国篮球事业,他的粉丝数不胜数,比赛期间不乏有女粉丝向他送上表白信,但紧张的训练和比赛不容许他有丝毫的分神,面对堆积如山的表白信,队友们都向他投去羡慕的神情,穆铁柱却犯着愁。

眼看就要“奔三”了,即便穆铁柱不在乎,其他队员也不能坐视不管了。他们仔细筛选着这些表白信,最终他们帮穆铁柱挑选出来了一个真诚的女孩。

王专红是一名北京人,在京郊木材厂上班,热爱篮球的她仰慕穆铁柱已久,穆铁柱比赛时她便坐在电视前,生怕错过穆铁柱的镜头,后来她不满足于电视直播画面,专程买了票去现场为穆铁柱加油助威。

哪怕穆铁柱朝自己的方向看了一眼,王专红都会感觉小鹿乱撞,心脏砰砰直跳,穆铁柱在她心中也不再只是一位偶像,即使穆铁柱并不认识自己,可王专红已完完全全爱上了他。

王专红听说有许多女生给穆铁柱写信,哪怕希望渺茫,她也拿出信纸,认认真真写下了自己对穆铁柱的崇拜之意,害羞的她不敢明目张胆地表达爱意,只是委婉地表示想认识一下。

不得不说王专红是个幸运的女孩,她的真情感动到了国家队审核信件的人员,他们觉得王专红是个不错的女孩,便派人联系了她,在交谈中她们发现王专红真的如他们想象一般落落大方,而且一心一意爱慕着穆铁柱。

队员们悄悄打探穆铁柱的口风,问他想不想和粉丝见面,得知对方是迷恋自己的女粉丝后,穆铁柱少见地红了脸。两人见面后一拍即合,交换了联系方式,不久全队就得知了穆铁柱恋爱的消息。

可这件事遭到了王专红家人的反对,纵使穆铁柱是名篮球巨星,王专红的家人还是认为他的身体不同于常人,担心两人的生活不能长久,他们希望女儿可以找一个可以好好照顾她的人。

可这两人早已确认了心意,什么也不能将他们分开,看到女儿对穆铁柱如此上心,而穆铁柱老实诚恳,多次向他们保证会好好对待王专红,王专红的父母便松了口,不再干涉他们交往。

两人于1979年结婚,两人生活幸福美满,王专红诞下一儿一女。穆铁柱工作繁忙不能常回家,王专红对此毫无怨言,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

一次采访中,谈起两人相处的困难,王专红也有些心酸,随即她表示只要能和穆铁柱在一起,她便是幸福的。

可惜由于过度劳累,穆铁柱积攒了不少疾病。2008年,穆铁柱左腿突然疼痛难忍,去了医院发现是旧疾复发,在病痛的折磨下,穆铁柱心脏又不堪重负,最终不治身亡。

结语

穆铁柱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从一个人们眼中的“怪人”成长为一代篮球巨星的过程充满艰辛,一路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困苦,他都没有选择逃避,他用自身行动诠释了“体育精神”。

穆铁柱的离去令人惋惜,他的后辈和球迷们的悲痛之情久久不能平复,但他“亚洲第一中锋”的称号永远是世界篮球史上当之无愧的存在,他的精神,将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篮球运动员,不抛弃,不放弃,热爱可抵万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黄石   东明县   都会   山东省   球员   军旗   妻儿   篮球队   追悼会   男篮   国家队   神情   教练   身高   粉丝   困难   主任   篮球   姚明   郑海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