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古时代全面爆发的资源争夺战,恰恰能说明神农氏的发明创造

在阅读此文章之前,感谢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能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通过对文献记载中神农氏的巨大历史功绩进行理性的审视和分析,我们可以确定神农氏是文明意义上的农业文化肇始人。现代考古研究发现,北京猿人时期已经有用果仁作为食物食用的历史痕迹,因此我们可以确定先民们在久远的历史时期以前已经知道采集植物籽实充饥。对于当时的先民们来说,采集野生的稻麦蔬果等植物极其方便,并且来源十分丰富。

资源争夺战

随着人类长期的观察与采集实践,先民可以自然地联想到种植。这一过程即是文明的被动性向主动性转化的过程。在这样的现实需求中,早期的耕种用具也就应运而生了。当然,这必然经历了先民们长期的积累探索和实践,将其归功于神农氏个人的发明创造,其历史本质与之前所提的有巢氏和燧人氏如出一辙。

正是由于神农氏所创造的这些与早期族群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业绩,天下受益的族群因此广泛歌颂和传播神农氏的功德。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神农氏成了天下的精神领袖,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成为最能够影响天下秩序的力量。

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近古时代爆发的资源大争夺使神农氏精神领袖的地位大幅度衰落,其影响力和对大争夺局面的控制能力近乎为零。这就是文献中所记载的“轩辕之时,神农氏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史记·五帝本纪》)

作为长期致力于改善和发展早期族群生产生活状况的神农氏,并无能力应对轰然而起的天下族群资源大争夺局面,先民社会由此陷入巨大的混乱与动荡之中。但同时我们也应当从另外的角度进行思考。

当时社会全面爆发的资源争夺战反过来恰能说明神农氏的长期工作取得了可观成果,不断创造出来的物质资源累积是大争夺局面爆发的先决条件。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神农氏成功地完成了时代和文明赋予的任务。

在大约距今4600年前的神农氏时代末期,当社会时代的主题悄然发生改变时,连绵不断的族群资源争夺大战相继爆发,早期社会由此近乎陷入大崩溃的边缘。在各个大小部落杀伐不断的乱局中,时代所赋予的自然心理就是必须尽快终结这场族群大混乱。即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也是文明发展进程的必然需要。

早期社会各成员之间不断的大量低层次互耗,对处于极为脆弱的早期文明产生了严重的威胁。时代呼唤一位具有大气魄、大格局的领导者,以强劲力量来终结这场混乱,使稚嫩的文明得以存续和发展。

当早期社会陷入大崩溃的边缘时刻,连绵不断的大战几乎要摧毁早期人类经过长期积累创造的文明。这一时期被历史所铭记的伟大事件,是以黄帝为核心领导者的轩辕氏族群主动发起的大规模平乱战争。

轩辕氏族群在大崩溃时刻的平乱意识和其发动的平乱行动,充分展现了轩辕氏族群的强大力量,并且向后人揭示出黄帝和他的领导层是当时早期社会中少有的具有天下意识的伟大领导者。

回归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重新考察黄帝的天下意识和平乱行动,我们可以想见在一片混乱的大争夺时代,拥有强大力量的黄帝族群,不但没有依仗势力参与大争夺行动,反而以超越时代的大智慧和大魄力反其道而行之。这不能不让后来的研究者甚为感叹,文明的发展走向往往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因素。

虽然我们无法猜测,假如当时的社会没有出现强大的黄帝族领导者群和后来的平乱行动,是否还会有其他的优秀领导者愤然而起,实际扮演着黄帝的角色毅然扭转历史的航向。但我们实在应该感谢在这一关键的历史时刻,黄帝和其族群的挺身而出,以及其身具天下意识的伟大行动。

平乱战争

根据现代研究者对历史文献的深入解读,这一时期在黄帝统领下的轩辕氏族群凭借自身强大的武力,逐渐征服了那些让天下陷入肆意争夺战争的族群。经过数年的艰苦征战,历经五十余次的中小战争,轩辕氏族群终于让当时的天下大体上恢复了平静。以轩辕氏部落的所在地为核心,周围被征服后的部落区域也大体按照黄帝的统一号令逐步恢复了秩序。

但这并不意味着黄帝族群平乱行动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考察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可知,黄帝和其族群的兵民军队此时正在准备一场大规模的平乱战争。居住在东方山海之间的蚩尤族部落依仗着自身拥有强悍的武力,并不服从黄帝的号令,肆意对其他部落发动以劫掠土地资源和人口为目的的战争。

周围部落向黄帝求援,近古时代一场规模浩大的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尽管今天的研究者探索三皇五帝时期的历史和文明发展状况基本上是依据带有传说所记载的史料,尤其重要的是司马迁的《史记》,但由于司马迁治史态度的严谨,对于近乎神话式的材料大多摒除未用,因此《史记》中对三皇的历史只字未提。

虽然司马迁记载五帝时代的历史依然具有部分附会之辞,但其整体记载是具有相当可信度的。后世考古研究通过对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物研究工作证实,《史记》有关殷商时期历史的记载都相当正确,因此我们对司马迁的记载依然要相当重视。

除此之外,早于司马迁的孔子、孟子等都是非常理性的学者,他们在各自的著作中谈及有关五帝时期的历史情况,依然不可被研究者忽视。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考古发掘物研究的相关成果和结论,我们才能大致还原五帝时期的真实历史和文明发展的大略与概观。

通过考察史料中有关蚩尤族部落的记载和现代学者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梳理出一些关键性信息:蚩尤族群曾经作为领导天下的族群,并且是在黄帝部落兴起之前的久远年代(《史记·五帝本纪》)。这一关键结果的厘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直接攻破了后人对蚩尤部落和其领导者的妖魔化形象。甚至从某种程度上直接表示出古蚩尤部落的正统领袖身份与地位。

第二个关键信息是,蚩尤族部落曾经“受卢山之金而作五兵”(《管子·地数篇》),建造包括长枪、大刀、长戟和弩箭在内的诸多兵器,曾经因其在部落战争中展现出的巨大威力而震撼天下,强悍绝伦(《史记·五帝本纪》)。这一关键信息揭示出蚩尤族部落的尚武和好战,并且表明其部落族人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和丰富的战斗经验。

在蚩尤族群和黄帝族群之间的大规模战争爆发时,黄帝族群经过不断的平乱行动的锤炼,不但其战斗力十分强悍,并且因为久经沙场塑造了其有组织、有斗志、有众多胜利经验的兵民族群特性。除此之外,黄帝族群的另一优势在于其麾下拥有了风后、力牧、应龙等一批经验丰富的将领,战争指挥系统相对趋于完备和成熟。

在《汉书·艺文志》收录的53家兵书中,就包括《黄帝》16篇、《风后》13篇、《力牧》15篇等。据此推断,黄帝族群不但拥有成熟的民兵军队,而且还拥有得力将领与兵法韬略,这样两支军队的交锋与激烈碰撞完全不同于黄帝族群之前的天下平乱行动。

这是一场真正的惨烈大战,蚩尤族群由东南北上,黄帝族群由西北南下,双方族群在华北平原的逐鹿之野相遇了。(《史记·五帝本纪》)发生在逐鹿之野的这场关于文明发展走向主导权的争夺战,历史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真实记忆。

尽管在后代研究者看来这场历史性的战争对于中华民族嗣后的发展如何如何具有重要意义,也让许多研究者因为无法考据有关这场战争的真实可信的史料和文物信息而扼腕叹息,但我们确实已经无法通过任何手段再现关于这场战争的全景了。

按照后世史官和研究者在历史文献中以近乎神话传说的笔调记载的有关这次战争的信息,我们可以大致对其进行一番梳理。深感遗憾的是,这种梳理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依然是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也无碍于我们对文明发展进程的探索,但是我们确实已经无法窥见有关近古时代战争的真实全景和具体细节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遗憾。

考诸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中关于这场战争的记载,有两种说法流传较为广泛,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一是黄帝与蚩尤的军队大战激烈,胶着不下,这时上天派玄女下界给黄帝送来兵信神符,黄帝因此而打败了蚩尤部落。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双方的首场大战,黄帝派出应龙统率军队进攻蚩尤。蚩尤军队不与应龙正面对抗,而是作法请来天神降下大雾,这场大雾弥漫了三天,使应龙军队无法辨清方向。此时,应龙军队推出风后制作的指南车,辨清方向后顺利杀出大雾的阻隔。

第二场大战,蚩尤请来风伯、雨师作法,让应龙军队陷入狂风暴雨之中。黄帝则请来天女女妭,以强热天火止息暴风雨。应龙因此顺利率军进攻蚩尤,最终大获全胜。

相比于充满玄幻和神异色彩的战争经过,历史文献为我们提供了清晰可信的战争结果。第一种得到广泛认同的战争结果是,黄帝军队顺利打败了蚩尤军队,并擒杀了其统领蚩尤;第二种说法是,黄帝军队打败蚩尤军队后,蚩尤率众归降了黄帝,蚩尤本人更是成为黄帝手下的得力干将。

根据《管子》中的记载,蚩尤在归降后被黄帝任命为六相之一,负责执掌天时;《艺文类聚》中则引《龙鱼河图》的记载,认为在蚩尤归降后,黄帝任命他担任掌管兵马的统帅,负责制服天下不服从号令的势力。

无论蚩尤的结局如何,我们可以确信的是,在这场大战中黄帝部落最终战胜了蚩尤部落。近古时代黄帝族群与蚩尤族群大战并取得最终胜利,其最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黄帝族群有效战胜了一个东方特大部落对黄帝实现天下意识构想和行动的强力挑战,维持和发展了刚刚缔造的天下新秩序。

炎黄之战

黄帝部落取得一系列平乱战争的最终胜利,成功消弭了近古时代资源大争夺的社会危机,为之后的民族聚合和人类文明进程迈向新的高度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黄帝平乱止暴、恢复天下秩序的多场大战中,与蚩尤族部落的战争是被历史所清晰记忆下来的。但是在黄帝族群取得一系列战争的胜利后,他们并没有停下征伐的脚步。

黄帝这次的征伐对象是当时的另一个特大族群——炎帝族群。根据研究者考证,黄帝和炎帝两个特大族群的这次战争,是近古时代发端以来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作为炎黄子孙的后世中国人,倘若并不了解这段历史便会深深感到难以置信。

人们始终认为黄帝族群和炎帝族群是亲密的盟友部落,甚至认为炎帝部落隶属于黄帝部落,听从其号令。千百年后的中国人共同追认两位族群首领为民族文明和人类文化史共同的祖先并加以崇敬。让后人难以理解的是,两位民族先祖竟然曾经相互之间大打出手。

有文化史学家在论述炎黄战争时,以富有想象力的笔调和充满文学色彩的叙事方式对这次战争进行了全景式的还原。在铺叙了充满虚构和想象色彩的战争经过后,这位著名的文化史学家甚至以沉重的笔调疾呼两位先祖罢手言和。倘若不如此,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便会如何的沉痛与尴尬。

他在作品中甚至想象两位先祖听到了后人的呼声,原本愤怒扭打在一起的两位老人家,脸上纷纷写满了惊讶与难以置信的表情。相互望着彼此的黑眼珠,仿佛此时他们这对看似不共戴天的“敌人”并列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接受世代子孙的膜拜与崇敬,一时间让他们有些不知所措。

关于炎黄族群战争的历史起因和具体经过情况,我们通过系统梳理史料的相关记载,进行合理的历史逻辑分析,可以获知以下历史事实:炎黄战争的发生地点在华北平原的阪泉之野,黄帝一方的参战部队是猛兽集群,包括熊、罴、貔、貅、䝙、虎在内的六种猛兽,并最终打败了炎帝一方。(《史记·五帝本纪》)

现代研究者普遍认为,史料中所记载的黄帝一方参战的六种猛兽,实际上是以这六种猛兽作为氏族图腾的六方主战部落;或者是在这场战争中黄帝一方的军队装扮为这六种猛兽进行参战,史料中所说的六种猛兽其本质上是参战的黄帝部落成员。

这种研究结论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历史合理性,但也有其他研究者认为这一结论并不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持不同意见的研究者从近古时代社会的气候环境、人与自然的紧密融合程度等方向切入研究,认为近古时代的人类将猛兽捕获、驯化并加以训练,使之成为对外战争中的有力攻击手段具有非常大的历史可能性。

研究者认为,一个有力的证据是现代考古研究已经证明,早期人类早在黄帝时期的久远年代以前便已经开始驯化野兽。历史的进程发展到炎黄时代时,人类不但拥有了成规模的民兵军队、通晓指挥和谋略的将领,而且早已有了野兽驯化本领。

因此,黄帝时代的战争将人与兽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战场上行之有效的手段并非虚谈,而且具有很大的历史可能性和历史合理性。这种研究结论,同样具有时代意义上的历史合理性。

考诸后世文献可以发现,距黄帝时代两千多年的战国初期,在黄河中下游丛林生活的大象还经常被魏国训练成为象军参与战争;至于三国时代地理位置处在蜀国南方的孟获部落,指挥猛兽军队与蜀国军队作战,则是更为清晰明确的历史痕迹。

因此,文献中关于这场战争的记载很可能就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并不包含任何的历史延伸内涵,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可信性。我们现在获知的第三个历史事实是,双方之间经历了三次战争的较量,黄帝族群才最终战胜炎帝族群。

根据研究者对这三次战争的阐述,黄帝与炎帝各自统帅自己族群的民兵军队,两者之间真正进行一决胜负的战争,其实只有一场。在这场关键性战争中,黄帝族群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之后的两次战争较量,其实是黄帝族群为了平息炎帝族群的其余部落和后裔力量而进行的。

参考文献: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全三册)第39页,孙皓晖著,中信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10月。

《二十四史简体字本·史记》(全六十三册)第1册第3页下注释③,中华书局编辑部编,2015年2月。

《中华史纲》第26页,李定一著,重庆出版社,2019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炎帝   史记   时代   争夺战   族群   黄帝   研究者   军队   战争   部落   历史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