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遭吴军偷袭穷途末路之际,刘备为何没有派兵东下救援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秋天,关羽趁曹军主力东调抵御孙权进攻淮南之机,突然发动了襄樊之战,也叫荆州战役。

从当年8月关羽出军攻打樊城始,到他兵败被杀的12月时止, 整个荆州战役持续了4个月之久,而在这么长的时间跨度中,在西川的刘备、诸葛亮却未向荆州增派一兵一卒。直到关羽遭吴军偷袭,穷途末路之际,刘备也没有派兵东下助羽,直到关羽被擒斩,也没有得到任何救援。

对于这个疑问,在1800多年的时间段内,都有人试图从不同角度解读求证。有几种说法颇具代表性,且都有几分道理,但都无法自圆其说。

第一种观点:关羽一向傲世轻物,或狂妄自大,好大喜功,他恃勇逞强,擅自出兵进攻被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 ,不仅无组织、无纪律,且没有大局意识。由于关羽妄自尊大,悍然挑起战争,没有贯彻执行诸葛亮早就制定的“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基本国策,最终兵败身亡,还使蜀汉永远失去了荆州。

第二种观点:诸葛亮在其天才之作《隆中对》中有先天不足,荆州(两湖)到益州(四川)山遥水远,蜀道艰难有重重险阻,不仅距离远,而且路难行 ,导致刘备无法对兵陷绝境的关羽实施增援。

其实,蜀道虽难,三峡地区也崎岖难行,但水路依然畅通无阻。譬如建安二十年,关羽与孙权为夺荆州而大打出手,刘备率大军出川支援关羽,顺利抵达荆州屯兵公安,旋即复夺荆州,难道仅仅隔着几年蜀军就无法出川,不能顺流东下了吗?所以救援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想不想的问题。

第三种观点:荆州是战略要地,也是险境绝地,关羽因为镇守荆州而被推至吴蜀争斗的风口浪尖上,原因是关羽桀骜不驯,盘踞荆州后势力开始膨胀,蜀汉内部有居于高层之人想借孙权之手来除去尾大不掉的关羽。

第三种观点涉及“阴谋论”,这种观点比较新,也比较博人眼球。 第三观点的代表人物为朴学大师章太炎先生。

章太炎曾撰文论述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关羽留守荆州后如同割据一方的藩镇,不仅独断专行,而且实力也迅速壮大,被刘备封为前将军,居四大“名号将军(上将)” 之首,也是刘备势力之首将,无意中阻挡了诸葛亮欲攀上蜀汉权力核心的道路,于是诸葛亮授意关羽主动挑事,在战事进行到最紧要的关头之时,又拒不发兵救援, 致使关羽在遭到徐晃、吕蒙的前后夹击下大败亏输,最终为孙权所害。

还有一种和章太炎相类似的观点,认为刘备才是借(孙权)刀杀人的幕后始作俑者。原因是关羽镇守荆州后,已经在事实上成为蜀汉的二号人物,对刘备至高无上的地位构成威胁,于是刘备做局,借孙权的手除掉了心高气傲、难以羁縻的关二爷。这种观点和章大师如出一辙,只不过将幕后疑凶由诸葛亮换成了刘备。这种观点近来在网上喧嚣尘上,很有流量。



个人认为,这两种“阴谋论”纯属无稽之谈!诸葛亮足智多谋,登高望远,刘备对他虽有一定猜疑,但总体是信任的,并且随刘备风里雨里这么多年,实践证明,关羽、张飞、赵云等蜀汉将士对诸葛亮也很钦佩并言听计从的。另一方面看,荆州之战失败后,诸葛亮在蜀汉内部的地位没有改变。再说,诸葛亮若真的为一己之私而谋害关羽,这等于是废了刘备北定曹魏、匡扶汉祚的宏图伟业,刘备能容忍他这样做吗?显然诸葛亮戕害关羽之说是捕风捉影、牵强附会 ,是站不住脚的。

至于刘备谋害关羽更是荒天下之大谬也 !简直无从说起。刘、关、张是创业伙伴,誓同生死 。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当初曹操对他封侯赐金都留不住他的心,两人的友谊是经过血火考验的, 堪称历久弥坚。假使刘备真的想除掉关羽,有的是办法,有必要为了消灭掉麾下一个大将而搭上整个荆州吗?

关羽走麦城时,不仅近在房陵、上庸的刘封、孟达以“山郡初附,人心未定”为由拒绝发兵相救,远在西川的刘备、诸葛亮也未派一兵一卒救羽,这还是一个未解的历史之谜。各位看官有何高见?可以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

【插图源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章太炎   两湖   益州   蜀汉   誓同生死   建安   荆州   蜀道   穷途末路   战役   观点   吴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