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少年的长安之旅 - 观展

文博时空 作者 杨巍岙 我的家乡在遥远的西域,年幼时,我鲜少见到自己的父亲,母亲常常抱着我往茫茫大漠的方向眺望,说等远处能看到驼队,我的父亲就快回家了。后来,我才知道父亲沿着丝绸之路去了一个叫长安的地方经商,每次他回来的时候,都会带着瓷器、丝绸、茶叶这些我从未见过的物产奇珍,一件钴蓝色的圆领长袍,是我最喜欢的礼物。

父亲走后,我总是坐在树下,听商队里的老人讲长安城的故事,他们说那里是汇集着各国使节、商人、留学生、僧侣的国际化大都市,诗礼昌盛、艺术璀璨、店肆林立、百戏喧腾。长安逐渐成为了我心中的瑰丽而神秘的梦境,成为了我的理想之城,我梦想着有朝一日能一袭蓝衣,策马扬鞭,看尽长安花。

三彩胡人腾空马

长安寻梦

成年后,父亲终于同意我随着商队,踏上丝绸之路,前往长安,我的寻梦之旅,就此启程。

彩绘胡人骑卧骆驼俑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重要的动物。它的蹄趾特别发达,趾端有蹄甲,两趾之间有很大的开叉,外面有海绵状胼胝垫,增大接触地面的面积,能在松软的流沙中行走而不下陷,还可以防止足趾在夏季灼热、冬季冰冷的沙地上受伤。《北史》中对骆驼的习性有这样的记载“风之所至,唯老驼预知之,即嗔而聚立,埋其口鼻于沙中。人每以为候,亦即将毡拥蔽鼻口。”说明骆驼还能提醒人们风暴将至。商队正是借助骆驼,才能带着货物往来穿行于沙漠之中,久而久之,骆驼成为了丝绸之路贸易的象征。

三彩载物骆驼俑

丝绸之路的环境远比我想象中恶劣,一路上,商队穿过了荒凉的戈壁沙漠,越过了险峻的高山,还要面对沙漠中的风貌和毒蛇,还未到长安,我已经精疲力尽。但看到同伴们乐观坚定,或围在篝火旁或骑在骆驼上,一边奏乐,一边唱着家乡歌谣苦中作乐的样子,我心中也勾起了对目的地的美好向往。

三彩骑驼奏乐俑

市肆见闻

暮春时节,商队抵达了长安。西市是长安城中最繁荣的商贸中心,万邦商旅皆汇集于此。父亲要随商队去西市安置货物,给了我一些铜钱,让我先在这里四处逛逛,挑些给家人的礼品。

这种铜钱名叫“开元通宝”,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废五铢钱改铸“开元通宝”钱,“开元”意指开辟新纪元,“通宝”,意指流通的宝货。开元通宝钱在我国钱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地位。在制作规范方面,开元通宝制作规范以十钱为一两,革新了秦汉以来二十四铢为一两的旧制。此外,还革新了钱币的名称,唐以前的钱币多以重量命名,如秦半两和汉五铢等,而从开元通宝开始钱币改称为“宝”、“通宝”或“元宝”,并冠以当时的年号。

开元通宝

穿行于繁华的西市之中,各类商品琳琅满目,腔调各异的招揽声不绝于耳,一时间,我只觉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几件精美的金属容器吸引了我的注意,在我的家乡,人们也会用金属制作生活用品,但远不及大唐的精美。商肆老板见我看的入神,便一件件向我介绍起来。

花瓣形凸花银盘

这件银盘使用了一种叫做捶揲的方法进行塑形和装饰。捶揲是使用不同质地的锤子和砧垫,利用金属良好的延展性将其打制成型的一种工艺。这件银盘底部浮雕效果的的花草装饰便是先在器体上捶打出凸起的纹样,然后再用錾刻或线刻方法加工局部细节而形成的。

鸿雁折枝花纹银盘

这件银盘的中央装饰有一只振翅欲飞的鸿雁。鸿雁一旦结成配偶,便永生不分离。如果其中一只不幸死亡或失散,另一只终生不再另择配偶,甚至殉情而死。所以有诗云:“去来双鸿鹄,栖息两鸳鸯。”鸿雁是人们心中的忠贞之鸟,将鸿雁装饰在银盘上表达了人们对忠贞不渝爱情的追求。

抚琴舞鹤海棠形银盘

这件银盘为为四曲海棠形,盘内左侧坐着一位头顶束发,身着交领长袍的逸士,双腿蜷曲,席地而坐,双手似乎正在弹奏膝上放置的一把古琴。逸士身后有一童子执杖恭立,侧耳细听,对面一只仙鹤听闻琴声之后振翼起舞。银盘外侧边缘还装饰有石榴、仙桃和折枝花的纹样。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修身养性的工具,仙桃在是健康长寿的象征,白云野鹤则反映着人民对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追求。

我向老板询问有什么器物适合带给自己的母亲。老板闻言,说香囊赠予女子再好不过了,中国的熏香之俗由来已久,人们认为熏香可以驱邪除病、净化空气。说着,他拿出了一个金属质地的球形器物。从前我见到的香囊都是布帛所制,后来我才知道,唐人在熏香之时,香料要焚烧使用,因此无法用以织物缝制的香包来封存。

鎏金缠枝花纹镂空银香囊

临走时,街边的杂技吸引了我的注意,有人立于长竿上,有人层层叠垒,表演出一个个惊险复杂的动作。

戴竿杂技俑

竿木杂技在长安城中极为流行,以表演力量、平衡和空中技巧为主。以竿竖立于地上, 或着于人额上 (称戴竿) , 表演者于竿上表演各种造型或险技。

三彩童子叠置伎俑

另一边,大力士头上顶有两组童子,每组三人。上部童子双腿直立于下面二童子肩上。童子均作各种不同的动作。童子下大力士双手展开,肌肉凸显,双目圆睁,腹部圆鼓,用力支撑上部童子,双拳紧握保持平衡,其头顶上六童子动作惊险,引得周围的观看者连连喝彩。

相约狩猎

父亲与他的友人相约狩猎,邀我一起随行。暮春时节,城郊的山水间景色极好,刚刚抵达,便看到一行踏青嬉游的女眷正在享受春日盛景。她们大多穿着襦裙服。襦裙服是唐代最为流行的一类女子服装,上身着短襦或短衫,下身着齐胸长裙,款式新颖,质地精美。她们站姿优雅,亭亭玉立,面庞圆润,双眼微眯,身着传统的襦裙,轻薄的衣裙与丰腴的体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出了盛唐女性的端庄、自信和高贵。

堕马髻女立俑

其间一人,虽然身着男子的圆领袍服,但是轻描峨眉、淡扫腮红,活脱脱是一个女子的形象。原来真如商队里的老人所说,唐人已经破除了“男女不同服”的传统观念。

抱犬狩猎胡俑

狩猎活动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狩猎逐渐成为一种强身健体的娱乐活动。古代狩猎活动非常流行,尤以唐朝为盛,人们纵马飞驰,逐兽于山林原野之间,体现着那个时代的开放进取与朝气蓬勃。在狩猎时,鹰、犬、豹、猞猁等动物也成为了人们的好帮手。

架鹰狩猎俑(局部)

在唐代的狩猎活动中,放鹰、奔犬多联系在一起。唐人使用猎鹰、猎大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发现猎物后,放出鹰、犬捕捉;一种是行猎者射中猎物后,放出鹰、犬叼回。

带猞猁狩猎女俑(局部)

猞猁是一种猫科的小兽,外形似猫但比猫大,狩猎时很快就能抓住奔跑的猎物。当主人率领队伍出游时,猞猁往往坐在马后背的垫上,一起出行。

带豹狩猎胡俑

猎豹奔跑速度极快,在狩猎时,猎豹不是直接追击猎物,而是左右回折,呈“之”字形奔驰,速度快,扑抓狠,猎物多难逃脱。人们主要在捕猎羚羊、野猪等大型动物时会使用猎豹。

吾心归处

不知不觉,我已经在长安生活了一年之久,随着初入大唐的新鲜感日渐消散,对故土的思念越发强烈。父亲看出了我的苦闷,他带我出门逛逛,说这长安城中,随处可见家乡的痕迹。

一出门,便见到街上有头梳螺髻的女子穿着窄袖翻领的衣服,这正是我家乡的服饰。父亲说,这类服装不同于传统的宽袍大袖,骑射和劳作时穿着极为方便,一经传入便深受唐人喜爱,甚至在唐代贵族间也十分流行。

螺髻女立俑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长安城内的胡姬酒肆最负盛名,酒肆中传来羌笛、筚篥等家乡乐器合奏的音乐,让我仿佛置身于亲朋欢聚的庆典之中。

胡人吹筚篥方形玉带板

胡人吹横笛方形玉带板

筚篥是西域的一种吹奏乐器,呈管状,管口插有哨子。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魏晋南北朝时筚篥传入中国,因其独特的音色在各部伎乐和鼓吹乐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筚篥种类繁多,唐人往往根据不同的场合和乐曲需求选用筚篥,比如小筚篥发音尖锐高亢,擅长快速演奏,适于表现活泼健朗的情绪和热闹欢腾的场面,是乐队中很有特色的领奏乐器;大筚篥音色较为低沉洪亮,擅长抒情性的描绘。

葡萄是我在家乡最喜欢的水果,没想到唐人竟会将它装饰在铜镜之上。

海兽葡萄镜

这件铜镜样式新颖,瑞兽跳跃、穿行于葡萄藤间,极富生活气息。葡萄原是西域的水果,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传入大唐,因葡萄多籽,唐人便赋予了葡萄多子多福的文化内涵。

白釉皮囊壶

这种皮囊壶在我的家乡十分常见,但我们的皮囊壶多是用马皮或者骆驼皮缝制而成,目的是防止容器在骑马时颠簸受损,壶上有提手,便于人们将其捆扎在马匹之上。皮囊壶制作复杂,要将精选的皮革置于炭火上烤软,裁减之后浸泡在奶水之中,之后再烘干,并用牛筋线缝制。唐人在制作瓷器时,不仅在整体器型上参考了皮囊壶的式样,还将皮囊壶上的马鞍形装饰和缝合痕迹用泥片制作出来,贴塑在壶身上,完整展现了皮囊壶的全貌。

十余年间,我跟随商队往来于长安和西域之间。再后,我将家人接到了长安,长居于此,坐贾行商。“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大唐王朝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着每一个异乡游子,每一种外来文化。即使我来自西域,但长安城中的衣、食、住、行,处处都是故乡的痕迹,我对这片土地的归属感,也在不知不觉间萌芽。时光荏苒,我已是耄耋之年,长安早就成了我的另一个故乡。

(本文图片全部摄于西安博物院“长安有故里——丝路少年大唐行”展览)

更多文物图片:

白釉双龙柄盘口壶

白釉执壶

单刀髻女立俑

双垂髻女立俑

独臂倒立杂技童俑

月宫婵娟镜

瑞兽鸾鸟镜

三彩凤首壶

三彩马

象形镇

鎏金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

摩羯形海棠银长杯

辟雍砚

观展攻略

西安博物院推出的“长安有故里——丝路少年大唐行”展览,用175件(组)精品文物展示了长安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展览灵感来自于三彩胡人腾空马上的蓝衣少年。

策展人以胡人少年寻梦长安为线索,以他的视角看待长安城中的生活百态。在观展过程中,展厅里悬挂的灯笼、屏幕上胡旋舞的视频,都引导着观众将自己代入胡人少年的角色,从第一人称的视角出发,带着与胡人少年初入长安相似的好奇心去感知盛唐文化。

(图源:西安博物院微信公众号)

暑期游客较多,建议提前在“西安博物院”微信公众号上预约门票,仅参观展览可以从西门进入园区。

展期:2023.5-2023.12

营业时间: 09:00-17:00,每周二(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闭馆

展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朱雀大街中段西安博物院

交通攻略:地铁2/5号线南稍门站(F口)

参考文献

[1]齐东方.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骆驼[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06):6-25+156..

[2]申秦雁.对唐代金银器工艺的几点认识——文献结合实物的一种观察[J].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2014(00):249-254.

[3]赖晓兰.陶瓷上的“鸿雁”纹饰及其文化、审美内涵研究[J].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15(00):441-455.

[4]岳敏静.唐墓出土的竿木杂技俑[J].文物世界,2016(01):26-30.

[5]田卫丽,张红玲.从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墓壁画看唐代狩猎之风[J].文物天地,2019(10):22-27.

[6]谭重言,刘裕伦,陈梓森.胡服盛行与女着男装——论唐代前期服饰风尚与女性社会地位关系[J].文博,2019(04):69-75.

[7]张雪媚.筚篥的源流及其历史演变[J].民族艺术研究,2007(01):42-49.

[8]栗翠.辽宁陶瓷文化保护及应用——皮囊壶创新应用实践研究[J].中国陶瓷,2019,55(01):84-88.

图片 | 杨巍岙

排版 | 小谢

设计 | 子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胡人   长安   通宝   开元   商队   皮囊   丝绸之路   唐人   童子   骆驼   少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