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巴蜀一带的茶业兴盛非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案|水生烟客

编辑|水生烟客


前言

我国是“茶源之乡”和“茶树之地”,茶树起源于长江上游,四川是我国茶叶种植、制作和消费最早的地方。

巴蜀是我国茶叶生产、加工和消费的主要地域,白居易在《杨六尚书新授东川节度使代妻戏贺兄嫂二绝》中写道:

“寻得黔卢为妹夫,岂若无蜀茶。”

可见巴蜀自远古以来,就有茶叶生产、加工和消费的传统。

到了唐朝,已形成了地域广,品种多,等级高,饮茶风气浓厚的三大特色,因而巴蜀茶业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尤其是茶史和茶文化的研究,从当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多数学者从经济、农学和文学的角度,少数从历史的角度,对茶叶生产的整体状况进行了分析,而对茶叶生产的经济和文化的研究则相对薄弱。

因此,从历史地理学的视角,重点考察唐朝巴蜀茶叶的生产、贸易等方面的特色,重点考察唐代巴蜀茶叶的生产和贸易情况,并以此来揭示唐朝时期巴蜀茶叶的特色,对于全面把握唐朝时期茶叶的发展脉络,继承和发扬茶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基于此,本项目将以唐朝时期巴蜀茶叶的特色为切入点,以历史地理学为视角,对唐朝时期巴蜀茶叶的特色进行考察,重点关注茶叶的产地、地域分布等方面的特点,以期更真实地再现和还原唐朝时期巴蜀茶的发展历程。

一、巴蜀茶业产区广

巴蜀茶业源远流长,在汉晋时代,巴蜀以茶闻名,在广汉郡什邡县,“山出好茶”。

在犍为郡,“南安,武,皆有名茶”,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四川茶业已逐步走入上流社会,在唐代,四川巴蜀,茶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以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和茶树品种的不断丰富为特征,形成了“蜀茶为重”的说法,茶业已成为巴蜀地区的一项重要产业,也是唐代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唐代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陆羽的《茶经》是中国最早的一本关于茶叶生产的专著。

陆羽在其《茶经》中把唐代产茶区分为八区,山南道、淮南道、浙西道、剑南道、浙东道、黔中道、江南道、岭南道.剑南道、山南道经略的巴蜀地区,所产茶业在这八大产区中名列前茅,且多分布在彭州、灌县、雅州、邛州等川西地区,以量多质优而闻名.

巴蜀之南,沿长江之滨,亦为名茶之重镇,早在汉、晋之际,此地便已盛产茶树。

唐代,该区域多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由于农艺水平较低和刀耕火种等原因,该区域所产的茶大多是从野外采摘而来,其质量较人工栽培的茶要好。

但由于该区域野生茶树较少,采摘后即被采伐,从而制约了该区域茶业的发展,与四川西盆地的茶区相比,其地位要逊色许多。

唐朝巴蜀两省的茶业主要分布在三个地方,一是彭州,蜀州,雅州,眉州,绵州,邛州,汉州,四川盆地西部,属剑南道,这是巴蜀茶业的主体,而雅州所产的“蒙顶山”茶又是最著名的。

二是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巴蜀南部的长江沿线,泸州、渝州、涪州、忠州、夔州、渠州、开州、黔州等12州。

三是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沿嘉陵江河谷延伸地带的利州等地。

二、巴蜀茶业品种多、品级高

巴蜀茶叶产地广泛而密集,茶叶品种也非常丰富。

通常情况下,茶叶分为两种,一种是野生的,一种是人工种植的。

在唐代,一些州县主要是采集野生的,但是,采集的方式不正确,有的甚至是采收的。

另一方面,野生茶树数量有限,采摘困难,产量低,品种少,所以到了唐代,为了提高茶叶的种类和产量,雅州蒙山一带都有大量的茶树,就连彭州也有专门的茶园。

唐朝彭州治下九陇县,导江县,唐昌县,蒙阳县,九陇只是彭州治下的一个县,与今天的彭州治下的地域不同。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彭州人张守珪经营的茶园,已经达到了几百公顷,这是一个庞大的私人茶园,显示出人工种植茶叶的兴盛。

唐朝巴蜀大量种植茶叶,使得茶叶的种类比前朝更多,《唐国史补》中列举了二十一种全国有名的茶叶,并做出了等级评定。

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散芽,号为第一。

湖州有顾诸之紫笋,东川有神泉小团,绿昌明、兽目,峡州有小江园、碧涧寮、明月房、茱英寮,福州有柏岩、方山露芽。

婆州有东白、举岩、碧貌,建安有青凤髓,夔州有香山,江陵有楠木,湖南有衡山,睦州有鸿坑,洪州有西山之白露。

寿州有霍山之黄芽,绵州之松岭,雅州之露芽,南康之云居,彭州之仙崖、石花,渠江之薄片,邓州之火井、思安,黔阳之都濡、高株,沪川之纳溪、梅岭,义兴之阳羡、春池、阳凤岭,皆品第之最著者也。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在21个国家的茶叶产地中,巴蜀传统名茶就有10个以上,约有50%,可见巴蜀茶在国家的地位。

三、巴蜀饮茶风气兴盛

茶叶是一种有花的植物,它有排毒、利尿、助消化、促进血液循环、提神等功效,茶叶最早是被当作草药来应用,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茶叶被用作一种健康饮品,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饮茶风气从唐朝一直持续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在巴蜀一带的许多茶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巴蜀是中国第一个用茶饮用的地方,自汉朝以来,饮茶之风已很盛,司马相如,杨雄,皆好茶。

晋时,张载,谢安,亦好茶,唐朝,全民饮茶之风更盛,上到皇帝,下到王公大臣,下到平民百姓,都喜欢喝茶。

白居易,颜真卿,刘禹锡,张载,都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开设茶馆,举办茶宴,作茶画,吟诗作对,以茶会友,以茶传道。

关于巴蜀茶的资料就更多了,它的制作工艺,它对茶会、茶农、茶山的描述,它本身的高贵、优雅、超凡脱俗的特点,更多的是文人们对它的推崇。

它“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加深了人们对茶的理解,提高了人们对茶的品味,使它变成了一种艺术的享受”。

它不再是宫廷贵族、文人达士们的专属饮料,而是一种普通的饮料,进入了普通的百姓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喝茶成了一种时尚。

从商品经济史的观点来看,唐、宋之茶,汉前之铁,明清之棉花,并称为三大最重要的商品。

这三大最重要的商品,在过去二千多年的时间里,都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和特点产生重要的影响。

唐朝的茶商也有相当的规模,既有官商,也有私商,甚至还有小贩,他们的经营模式也不同,有行商,有坐商,有茶商,茶商的产生,对唐朝的茶叶贸易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唐代的巴蜀地区,茶业呈现着三大显著特点:产区广泛、品种多样且品质优异,同时饮茶文化盛行。

这些特点迅速推动了茶叶贸易的繁荣,对唐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茶在唐代巴蜀地区稳定了政局,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茶成为时尚饮品,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另一方面,统治者通过赏赐宾客茶叶来拉拢人心,展示国威。

历史记载中有不少关于皇帝赐茶的记录,如顾况的《茶赋》、白居易的《谢恩赐茶果等状》以及崔志远的《谢新茶状》。

茶在促进民族融合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与西藏的友好交往,可举**公主入藏为例。

其次,茶叶的征税增加了国家的税收,推动了唐代经济的发展。

唐政府首次对茶实行征税,通过对产地茶叶征税,增加了财政收入,随着时间推移,税收收入逐渐增长,为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茶文化在唐代得到了形成和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陆羽的《茶经》是唐代茶文化逐渐成熟的重要标志,它是古代第一部有关茶的全面记载,系统总结了唐代及其以前有关茶叶的知识和生产实践。

《茶经》可谓古代“茶叶的大百科全书”,这促使越来越多的文人雅士专著研究茶,出现了众多茶书论著。

唐代茶经对后来的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影响一直延续到后来的时代,如宋代蔡襄的《茶录》、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以及沈括的《本朝茶法》等作品。

结语

综上所述,唐代巴蜀地区茶业的繁荣与饮茶文化的盛行紧密联系,不仅稳定了政局,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并推动了茶文化的形成与传承。

这些因素共同为唐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彭州   唐朝   茶商   茶树   茶园   盆地   兴盛   唐代   茶叶   茶文化   时期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