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历史人物传记(二)晏婴

晏婴(约公元前580﹣前500),字仲,谥号平,后人尊称为晏子,春秋莱之夷维(今山东高密)人。他的父亲晏弱是齐国的大夫,曾奉命出使会盟于晋国。公元前556年晏弱死后,晏婴继承父位,做了齐国的卿相。他历仕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是齐国历史上与管仲齐名的良相。据说孔子曾评价晏婴说:"灵公污,晏子事之以整齐;庄公壮,晏子事之以宣武;景公奢,晏子事之以恭俭;君子也!"①

晏婴机智聪敏,善于应变,出使大国不辱国格,凛然难犯,并以此而显名于后世。《晏子春秋》一书详细记述了晏子出使吴、鲁、晋、楚等国的生动情景。晏子使楚时,楚王知他身材矮小,想侮辱他,于是吩咐随从在大门旁边开了一小门,让晏子从小门进入。晏子说:"出使狗国才从狗门入,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从这个门进去吧?傧相只好请他从大门进去。拜见楚王后,楚王问他:"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八千户人家,人们举起衣袖就能遮住太阳,挥掉汗水就像下雨一般,街上的人肩挨着肩,脚跟着脚,怎么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派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委派使节因人而异,那些精明能干的使臣,就派他到去见精明能干的国君;那些蠢笨无能的使臣,就派他去见蠢笨无能的国君。我是最蠢笨无能的人,因此就派我出使到楚国来。"楚王被晏子的聪颖机敏所折服,于是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他。

晏子相齐,以节用俭朴闻名。《史记·管晏列传》记载,晏子"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他身为国相,居住的"官邸"是靠近闹市区"陋屋",既低湿狭窄,又喧嚣多尘。齐景公打算给他更换住宅,他坚辞不受。后来,景公又趁他出使晋国,为他建好新宅。晏子回来后,还是没有接受。他上朝时,坐着破旧的车子,驾车的马又老又瘦。他家中常常饭食不足,自家尚可凑和,来了客人则捉襟见肘。有一次他正在吃饭,景公的使臣忽然到来,他把饭菜分一份给使臣吃,结果他和使臣都没能吃饱。使臣把这事告诉了景公,景公非常惊讶:"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是寡人之过也。"随后派人送钱给晏子,并准许他收一部分税款,作为招待宾客的费用。晏子不受。景公一连派人送了三次,都被晏子谢绝。景公大惑不解,说:"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回答说:"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齐景公在位时,晏子曾两度出任东阿邑宰。第一次主政3年;国君听到的尽是诽谤他的话。景公很不高兴,把他召至国都,当面斥责说:我本以为你能胜任,才派你去治理东阿。现在你却没把它治理好,我要重重责罚你。你退下去好好反省吧!晏子听了并不服气,要求景公再给他3年的机会,到那时保证叫景公听到赞誉声,不然,愿以死谢罪。景公答应下来。一年之后,景公便听到许多赞誉晏子的话。景公非常高兴,亲自迎接晏子并向他表示祝贺。说:您把东阿治理的太好了。晏子回答说:前次我去治理东阿,不许请托,不许行贿,池塘的鱼类专利贫苦的百姓。这时候,百姓没有挨饿的,君王反而怪罪我。现在我再次治理东阿,允许走后门,允许行贿赂,并且加重了赋敛,而进入国库的却很少,都便宜了左右的官吏,池塘里鱼类也归有权势的人所有。这时候,受饥饿的过半,君王反而迎接我向我祝贺。我很愚钝,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请允许我退休,让位给有才能的人。景公听罢,方知晏子是位贤臣,于是从座位上走下来,向晏子陪礼说:您还是再尽力去治理东阿吧!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预东阿的事了②。

晏子相齐3年,齐国大治。孔夫子到齐国,曾对晏子的门生说:"救民之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③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注释

①《晏子春秋》卷6《内篇·杂下》。以下引文未注出处者,均引自此

篇。

参见《晏子春秋》卷6《内篇》、卷8《外篇下》。

《晏子春秋》卷8《外篇下》。

来源《聊城通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晋国   管仲   东阿   国君   楚国   聊城   蠢笨   使臣   楚王   齐国   春秋   人物传记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