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巩义」北宋三帝真宗赵恒永定陵,与辽签订《澶渊之盟》

永定陵位于河南省巩义市蔡庄北,是宋真宗赵恒和章献明肃皇后刘氏、章惠皇后杨氏、章懿皇后李氏的合葬陵墓,章怀皇后潘氏附葬,章穆皇后郭氏陪葬。

永定陵

赵恒(公元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本名赵德昌,改名赵元休、赵元侃,宋朝第三位皇帝(公元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赵炅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赵恒早年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至道元年(公元995年)被册立为太子。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即位为帝。

赵恒

宋真宗既不是太宗的长子,也非皇后所生,原本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大哥赵元佐因赵廷美之死发疯、二哥赵元僖暴死之后,他有幸成为太子。太宗驾崩后,又遭遇了一场由太监王继恩和太后共同谋划的宫廷政变,好在有左丞相吕端及时相救,他才得以登基。

宋太宗

赵恒即位之初,任用府邸‬旧臣‬李沆等人为宰相,勤于政事,分全国为十五路,各路转运使轮流进京述职,减免五代十国以来的税赋;也能注意节俭,社会较为安定,给国家创造了一个相对长期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

‬‬北宋‬自‬太宗朝‬雍熙北伐惨败后,对辽朝就一直心存畏惧,逐渐由主动进攻转为防御。相反辽朝对宋朝却是步步紧逼,不断南下侵扰宋朝。公元1004年春,辽国承天太后萧绰、圣宗耶律隆绪亲自率领20万大军南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城下,威胁宋的都城汴梁(东京)。警报一夜五次传到东京,赵恒问计于群臣。宰相王钦若、陈尧叟主张逃跑,任职才一月的宰相寇准则厉声反对说:“出这种主意的人应当斩首!”他说,如果放弃汴京南逃,势必动摇人心,敌人会乘虚而入,国家就难以保全了;如果皇上亲自出征,士气必定大振,就一定能打退敌兵。赵恒同意御驾亲征,由寇准随同指挥。

寇准

真宗在寇准的要求下上城墙鼓舞士气,使得宋军士气大振。寇准指挥宋军出击,个个奋勇冲杀,消灭了辽军数千,射死了辽军主将萧达。萧太后见辽军陷入被动,要求议和。

澶渊旧郡

经过寇准和辽使者曹利用的一再讨价还价,两国制定了如下条约: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宋为兄,宋尊萧太后为叔母,后世仍以世侄论,使者定期互访。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今河北徐水)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隍城。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于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盟约的订立,结束了宋、辽之间四十多年来的敌对状态,同时也是宋朝向番方交纳岁币换取和平的开始。


澶渊之盟虽然给宋朝带来了暂时的安定,但泱泱大朝,还要年年向辽国岁币,对于以宋真宗赵恒为首的统治者来讲,是很没面子的事。在表面的歌舞升平之下,君臣总有不甘。大臣王钦若对宋真宗言道:“唯有封禅泰山,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但自古以来,封禅需要政通人和、〞天人相应"等诸多条件,宋真宗不够格。为了达到目的,在真宗赵恒的授意下,君臣自导自演了一出"降天书"以示祥瑞的闹剧。

宋真宗就和王钦若在国家各个地方,制造了很多祥瑞之兆,以此来表现太平盛世,这样就使自己能够达到封禅泰山的条件。然后王钦若与一些大臣就伺机行事,请求宋真宗东封泰山。当伪造天书,一切准备就绪后,真宗即于十月初正式就道东行。那“天书”被载以玉辂,在前开路;王旦等一般文武百官随从;还有一大批供役人员,组成了浩浩荡荡的队伍,历时十七天始到达泰山。在山下斋戒三日,始行登山。按照事先拟定的礼注,在山上完成了祭天大典后,第二天又下到社首山行了祭地礼。宋真宗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刻《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之后,又是一连串的庆贺活动。总计这次“东封”,包括到曲阜祭孔在内,前后花了四十七天时间,演绎了一场彻彻底底的闹剧,而宋真宗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封禅泰山的最后一位皇帝。

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中秋节,赵恒下诏册立八岁的赵受益为皇太子,改名为赵祯(宋仁宗)。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二月十九日(3月23日),赵恒于延庆殿驾崩,享年五十五岁,在位共二十五年。群臣为其上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十月十三日,葬于永定陵;二十三日,附祭太庙。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加谥为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再加谥为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真宗驾崩后,刘太后任命宰相 丁谓为营建皇陵总负责人。宦官 雷允恭为皇陵都监。当时,司天监已经选定永安东北六里的卧龙岗为陵址,可是雷允恭看后,认为不吉,须要再上移一百步才是“宜了孙”的吉地。在家不敢违抗,负责施工的夏守恩带领人夫几万人,按照雷允恭指定的地方动工破土,谁知开挖才几尺深,就出现了许多卵石,再挖,地下水涌了出来。依照风水书上说法,葬地受水,尸骨埋下要被散的,是很凶的事。有人将此事报告朝廷, 丁谓却对雷允恭百般包庇。于是皇太后刘氏命王曾前往陵地调查,王曾将事调查明白,回报太后说:“臣到陵地踏勘、了解,人人都说原定陵址最吉,新址受水断不可用,丁谓包藏祸心,让 雷允恭私移皇堂于绝地,实在罪大恶极”;刘太后听后大怒,又查出丁、雷勾结的许多事实,于是下令雷允恭赐死,丁谓流放崖州。

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4月1日,永定陵正式动工建陵,工程浩大,动用了几万人的民工和军队到九月基本完工(宋陵七月尔葬,七个月内必须建好陵墓)。

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9月11日,刘太后召文武大臣至会庆殿,参观为赵恒准备的殉葬物品,包括有珠襦、玉匣、遂、含、服饰及种种珍贵器物,还有赵恒的“生平服御玩好之具”,真是琳琅满目。对于赵恒生前所珍藏、供奉的大量“瑞物”和“天书”如何处置,太后、皇帝和大臣一同做了商量,有的说应该继续供奉;有的说应焚烧送回“天宫”。最后宰相王曾提议:“前后下降的天书和全国贡献的瑞物,都是皇天上帝对先皇帝的特别的恩赐,此项光荣属于先皇帝,先皇帝已经上仙而去,天书、瑞物也应该与先皇帝同归皇堂奉安才是,万不可再留人间。”于是,刘太后决定将所有的“天书”、“瑞物”作为随葬物品,先于皇帝的灵柩送往永定陵,全部埋入,无一字留存。宰相王曾的这一措置可谓是“识虑微密”,不仅消除了赵恒造成的朝廷上的迷信之风,又杜绝了修建神仙宫观。

《永定陵修奉采石记》铭“风雨之所会,阴阳之所和,君然得天地之心,绰尔是皇王之宅”。永定陵坐北朝南,陵园建筑由“上宫〞“宫城〞、“地宫”、“下宫“四部分组成。

神道上的石像由南向北全都以此序和此量对称排列:望柱一对、象一对、驯象人两对、瑞禽石屏一对、甪端一对、马和控马人两对、虎两对、羊两对、客使三对、武官两对、文臣两对、镇陵将军一对,共46件,加上宫城四神门外各两座狮子,陵台前两位内侍和南神门内两位宫人,以及下宫门外两座石狮,皇陵石刻像共60件。

望柱。

象和驯象人。

瑞禽石屏。


甪端。



马和控马人。



石虎。


石羊。



进宝人。


武将。


文臣。


南阙门。



一对行狮。


镇陵将军。



内侍宫人。








永定陵地宫,深26米,地宫封士高约15米,底面呈正方形,南北长约57米,东西宽约55米。

永定陵整个陵区南北长1100米,东西宽720米,上宫、神门及四角阙台,占地达1800亩,有五位皇后附葬。章献明肃皇后刘氏、章惠皇后杨氏、章懿皇后李氏、章怀皇后潘氏章穆皇后郭氏。

章献明肃皇后刘娥墓。


刘娥


“水色山光浑似旧,宋家陵墓夕阳多”。北宋的繁华已经过去,昔日的辉煌和屈辱已记录在黑白之间,留下更多的是凄凉的悲歌和无限的忧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真宗   永定   澶渊   天书   泰山   宋朝   河南   宰相   北宋   太后   皇后   公元   皇帝   赵恒   巩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