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不过继给明孝宗就没资格当皇帝?别逗了,不立他还能立谁?

前言:对于明世宗嘉靖年间的“大礼议”事件,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表面上看这是文官集团为了维护纲常人伦,故而坚持明世宗必须入嗣明孝宗,才有资格继承老朱家的天下。然而实质上这不过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关系到武宗遗诏以及《皇明祖训》的解释权,到底是在皇帝手中,还是在文官集团那里。

按照内阁首辅杨廷和继嗣不继统的做法,问题来了,为什么不给明武宗立嗣呢?如果说幼主临朝有风险,那么当年明英宗即位的时候年仅九岁,为什么不立他的叔父襄王朱瞻墡呢?再换句话说,大明皇帝谁能当,是不是权臣说了算呢?今天我们不妨来看看,为什么杨廷和要立朱厚熜做皇帝。如果不立他,还能立谁。

明世宗朱厚熜画像

到底是不是伦序当立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十四日,明朝历史上最富争议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在豹房驾崩,终年三十一岁。这位皇帝虽然游戏人间,但却并未留下子嗣,同时既未在生前过继一位嗣子,又没有弟弟,大明王朝的帝位传承出现了巨大的危机。

经过和武宗生母张太后的紧急磋商,内阁首辅杨廷和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条文,并以此为基础发布武宗遗诏,宣布将从湖广安陆州(今湖北钟祥)迎接兴献王长子朱厚熜(武宗堂弟)赴京“嗣皇帝位”

是日传遗旨谕内外文武群臣曰: “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 ‘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庙,君临天下。”—《明武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七》

明武宗朱厚照剧照

武宗遗诏中的兴献王,即其叔父朱祐杬。武宗的祖父明宪宗朱见深共十四子,其中长子未命名而夭折,次子悼恭皇太子朱祐极四岁夭折,第三子为孝宗朱祐樘,第四子即兴献王朱祐杬。换句话说,兴献王这一脉与孝宗和武宗之间伦序最近。

四月二十一日,在大学士梁储、定国公徐光祚、驸马都尉崔元以及礼部尚书毛澄的扈从之下,嗣君朱厚熜抵达北京城外的行殿,随即与内阁首辅杨廷和爆发了冲突。

此前礼部已经拟定了嗣君的即位大典流程,朱厚熜要从东安门入居文华殿,随后群臣上笺劝进,再择日登极。换句话说,这是皇太子即位的礼仪流程。朱厚熜在看到这套流程后勃然大怒,对兴王府长史袁宗乐说了这么一句话: “遗诏以吾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故宫文华殿

什么意思呢?就是朱厚熜不愿意当什么皇太子,他要从大明门入宫即位。我们实话实说,杨廷和拟定的这份遗诏,确实有些前后矛盾。遗诏之中对于朱厚熜的身份定位写得很清楚: “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但是后面却又加了一句“嗣皇帝位”,这就难免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如果朱厚熜过继给了伯父明孝宗,那他的身份岂不是和遗诏不符?孝宗驾崩的时候,朱厚熜尚未出生。武宗在世之时,也没有提过要将这位堂弟过继成为自己的亲弟弟。先帝都没有这个念头,你杨廷和为什么要坚持?这大明朝廷到底是谁说了算呢?

对于杨廷和的要求,朱厚熜坚决反对。而且他还放出话来,大不了重回安陆,这皇帝我不做了。杨廷和也好,张太后也罢,表面上强势,其实内心也很慌张。因为一旦朱厚熜真的回安陆做他的兴王,朝廷面临的麻烦更大。所以张太后即刻下旨,不要吵了,就在行殿劝进,然后从大明门入宫即位。

至是大学士杨廷和等请上如礼部所具仪,由东安门入居文华殿。上笺劝进,择日登极。上不允,会慈寿皇太后有旨曰: “天位不可久虚,嗣君已至行殿,内外文武百官可即日上笺劝进。”于是上遂从行殿受笺。—《明世宗实录卷一》

张太后画像

正如笔者在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那样,所谓的“大礼议之争”,不过就是皇权和相权之间对于话语权的争夺而已。如果礼法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明朝还会有靖难战争,还会有南宫复辟吗?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七日,建文帝朱允炆口中“称兵构乱,图危宗社”的燕庶人朱棣,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了“德为圣人,位居嫡长”的永乐皇帝,礼法在哪里?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九月初六日,郕王朱祁钰在北京紫禁城即位称帝,尊兄长明英宗朱祁镇为太上皇帝。此时身在瓦剌的俘虏皇帝托人带来一句口谕,称弟弟郕王年长且贤, “其令继统,以奉祭祀”。有正牌的皇太子朱见深在,郕王怎么就继统了呢?不是继嗣不继统吗?

朱祁镇与朱祁钰剧照

如果按照杨廷和所谓大宗不可绝嗣的说法,那么朱祁钰做了三年皇帝之后,怎么能把皇太子换成自己的亲儿子朱见济呢?满朝文武怎么不用礼法来对抗皇帝呢?一旦朱祁钰、朱见济这样父子相承传位下去,原来的大宗太上皇帝朱祁镇和皇太子朱见深怎么办?所以杨廷和到底在坚持什么呢?大不了朱厚熜即位之后,再从“载”字辈的宗室之中过继一个当武宗的儿子,孝宗、武宗一脉不就没有绝嗣么?也不影响他当皇帝啊。

在和杨廷和乃至张太后的斗法之中,朱厚熜一直有一招看家绝技,就是大不了我这个皇帝不做了,你们爱找谁找谁。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朱厚熜回安陆,还能找谁来即位?

武宗驾崩之时,在世的宪宗一脉子孙,有爵位的就这么几位:兴献王长子朱厚熜,益王朱祐槟(第六子)、益世子朱厚烨、崇仁王朱厚炫、金溪王朱厚煌、玉山王朱厚㷷,衡王朱祐楎(第七子),寿王朱祐榰(第九子),汝王朱祐梈(第十一子),泾王朱祐橓(第十二子),荣王朱祐枢(第十三子)、荣世子朱厚爋、福宁王朱厚熹。

兴献王朱祐杬画像

在宪宗诸子之中,长子、次子夭折,第三子孝宗绝嗣,第四子兴献王一脉不愿意做皇帝,第五子岐惠王早薨无嗣,那就只能轮到第六子益王朱祐槟这一脉。问题又来了,是让益王本人继位,还是把他次子崇仁王朱厚炫过继给孝宗,亦或是把他长孙朱载增过继给武宗呢?

朱祐槟现年四十三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如果按照“国赖长君”的原则,于情于理都应该由这位益王殿下即位。如果按照杨廷和“继嗣不继统”的理论,益王嫡次子朱厚炫完全符合出继的条件,问题是他老爹和大哥的地位怎么论?而且这一大家子人口昌盛,不论是迁回北京,还是留在江西,似乎都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如果过继朱载增,他的祖父、伯父和亲爹会看着文官们把持朝政吗?

可能有人会说,那就干脆跳过益王家族。问题是衡王和荣王都有子嗣,选他们和选益王没有什么差别。而寿王、汝王、泾王还没有子嗣,选他们同样有隐患。而且你跳过益王的依据是什么?如果可以这样玩,那以后权臣看哪个皇帝不顺眼,直接弄死再立一个不就得了?

内阁首辅杨廷和剧照

回过头来再看朱厚熜,一来他老爹在宪宗诸子中伦序仅次于孝宗,二来兴王一脉就剩下孤儿寡母而已,无论哪个条件都足以碾压其余诸王。所以朱厚熜心里有底,你杨廷和要是弄死我,那也不过是前驱狼后进虎而已,益王、衡王、荣王哪一个好对付?

结语:从明武宗驾崩,到明世宗进京,紫禁城内有一个多月的真空期。而杨廷和在此期间发号施令,独揽大权,很是风光了一把。换句话说,在明世宗即位之初,如果张太后和杨廷和想把他废黜,其实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善后。

为武宗直接立嗣,一来文官集团不愿意,二来《皇明祖训》之中只写了“兄终弟及”,可没有直接过继一个宗室过来做皇帝的说法。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其三年朝觐,并如前式。—《皇明祖训·法律》

明世宗朱厚熜剧照

在杨廷和一派所援引的前朝例子之中,无论是汉哀帝还是宋英宗,都是在汉成帝和宋仁宗活着的时候就被立为嗣子,和明孝宗、明武宗以及明世宗之间的情况完全不同。而杨廷和在武宗遗诏中写的那句“伦序当立”,无疑又是作茧自缚。因为张璁在《大礼或问》之中就针对这一点展开了猛烈攻击,以至于连一代名臣杨一清都认为根本没人能将其驳倒。

方武宗宾天,群臣定议以迎我皇上也。遵祖训也,兄终弟及之文也,何也?孝宗兄也,兴献王弟也。献王在,则献王天子矣。有献王,斯有我皇上矣。此所谓伦序当立,推之不可,避之不可者也。—《明世宗实录卷八》

所以所谓的大礼议,就是世宗要确立自己即位的合法性。因此朱厚熜坚决要为兴献王讨要名分,不然他一辈子都是文官集团手上的提线木偶。至于引用的礼法有没有矛盾或者漏洞,根本就不重要。后人为了继嗣不继统正确,还是继统不继嗣正确,互相之间争得不可开交,实在是有些无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安陆   继嗣   大明   皇帝   遗诏   礼法   文官   皇太子   长子   太后   资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