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要养好阳气

正式入伏后,预示着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也来了。为了避暑降温,人们将防暑做到了极致,空调、冰饮……统统上阵。殊不知,与此同时,“寒邪之气”也在侵入体内,直接威胁到了“阳气”。中医自古就有“春夏养阳”的说法,三伏天是养阳的好时机。





伏天要护好阳气

寒为冬季的主气,寒病多发于冬季。但是冬季我们室内有暖气,室外活动穿厚衣服、戴帽子围巾,机体还有自我保护作用,肌肤毛孔闭合,出汗少,阴寒之邪少了很多可乘之机。夏季空气对流强烈,尤其山区容易出现大风大雨冰雹等极端天气,而且人体肌腠大开,常常出汗,虽然有利于散热降温,但如果此时过度乘凉,过多食用寒凉食品,反而给阴寒之邪侵犯人体带来了更多机会。山西省中医院肾病二科副主任医师张进珍曾介绍,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阳气。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活动的原动力,人机体的正常运转、工作、运动、学习、疾病恢复、修复创伤等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阳气。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可见精神饱满、思维敏捷、身手矫捷。阳气不足,人就容易疲乏生病。

因此,夏季养阳,保护好人体的阳气很重要,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夏季感寒。



伏天要注意祛湿

夏季阳气旺盛,人体腠理疏松、开泄,汗出多,消耗阳气多,再加上乘凉饮冷,更易伤阳。此时可以吃些辛温发散的生姜,有助于温胃散寒。

另外,入伏后湿气较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李康宁在其文章中介绍,湿邪最大的危害是伤阳,这恰恰对我们“春夏养阳”不利,所以祛湿很重要。祛除湿气主要靠脾阳的运化功能,避开寒凉的食物是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已经有了湿气,可以用芳香醒脾化湿的药物或者食物,外用内服皆可。外用比如佩戴香囊,选择芳香的药物做出香囊,经常佩戴,可辟秽化湿;内服比如砂仁陈皮荷叶茶、栗子龙眼粥、茯苓大枣山药粥等。



伏天适合冬病夏治

三伏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达到顶峰。此时人体皮肤温湿度最大,毛孔最为开放,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因此,三伏是进行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罗丁说,冬病夏治以其“寒者热之”的特性,主要用于治疗阳气不足的虚性、寒性疾病。

一般而言,冬病夏治疾病大致可分为三类:肺系相关病症,如鼻炎、慢性咳喘、慢性咽炎、虚人感冒等;痛症,如颈肩腰腿痛、膝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网球肘、胃痛、痛经等;其他类,如慢性肠炎、消化不良、慢性盆腔炎、夜尿、遗尿等。不同的疾病有相对应的穴位处方或药物处方对症处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记者 || 燕声
编辑 || 颜红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阳气   寒凉   伏天   香囊   湿气   医师   夏季   药物   冬季   人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