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让印度罚48亿,富士康宣布退出印度,李嘉诚让印度损失3百亿

印度,一个神奇的国家,其与中国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多年来,中国企业纷纷涌向印度,将目光聚焦在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和潜力无限的市场上。然而,频频折戟的现实令人深感唏嘘。中国企业小米、富士康等曾在印度布局多时,然而遭遇意外罚款和项目失败。


小米本已成为印度最大的手机品牌,但莫名其妙地遭到48亿罚款,几乎等于多年的利润。而富士康更是宣布退出耗资195亿美元的印度芯片项目,虽未透露原因,但担忧营商环境或成导火索。

在这复杂局面中,李嘉诚脱颖而出。作为华人首富,他掌控着20多家上市公司,业务遍布全球数十个国家,涉足十几个行业。从地产起家,如今以电讯、能源等为核心生意。早在2000年代,他就看准了电讯业的重要性,将其视为21世纪最重要的基建领域。

早在90年代,李嘉诚便进军香港电讯市场,创立和记电讯,并在英国等国家扩张。然而,他对印度的市场并不看好,于2007年决定撤资。巧妙地,他与沃达丰合作,将在印度的电讯资产和债务以195亿美元出售给英国的沃达丰,利用海外公司执行交易,成功避税。

然而,2017年,印度却要求李嘉诚补交超过300亿的税款和罚款,对此,李嘉诚坚决拒绝。他认为,按照国际惯例,他们已在海外完成交易,无需向印度缴纳税款。面对天价罚款,李嘉诚果断拒绝交钱,宁愿放弃印度市场。

事实证明,印度的做法并未影响到李嘉诚。他转而在东南亚大举投资,将目光投向了新的机遇。对于印度,他似乎早已看穿,认为其并非下一个中国,其独特的文化和态度使得投资风险较高。

如今,东南亚正迎来投资新热潮,李嘉诚的智慧和洞察力使他成为风头鹰起的投资家。印度的市场或许艰险,但东南亚的未来前景光明。李嘉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成为无愧的投资传奇。

总结起来,李嘉诚的眼光独到,早早洞察印度市场风险,果断放弃,并在东南亚掀起新的投资浪潮。他的成功充分体现了一个智慧和勇敢的投资家的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印度   小米   东南亚   税款   英国   中国企业   电讯   果断   中国   损失   年代   智慧   海外   美元   国家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