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黄花大闺女,这个花指的是什么花?为何是黄花而非别的花

引言: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单单是阅读这一句诗,我们便能感到一股少女般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对镜贴花黄,这里所说的花黄,其实是闺阁女子经常使用的一种美妆类物件。

它与花钿非常相似,但是制作过程更为简单,与女子肌肤的适配程度也更高。

由此引发而来的一个说法,黄花大闺女,则专门用来指代闺阁女子。

还未正式出嫁之前,每一个女孩子都可以被称为黄花大闺女。

不少人开始思考,为什么一定要用黄花来指代女孩儿,不能用其他颜色的花。

其实,这跟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有着很大关系。

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到底是怎样?黄花大闺女这一说法,还有着哪些被人们议论纷纷的来源?

天然馈赠,争相模仿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个王朝犹如沧海一粟,在历史舞台上并未留下什么浓墨重彩的痕迹,不管是南朝还是北朝,似乎在人们记忆当中的存在感都极低。

不过若谈起魏晋南北朝的奇闻异事,那就大有可说的空间,这一时期的故事,还带着某种向往美好的奇妙色彩。

黄花大闺女这个词,也和南北朝时期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有关。

据说寿阳公主天生容貌秀丽,小小年纪便已经展现出惊人的美貌,在宫中的几个姐妹中间,她长得最为活泼可人,也最得长辈的喜欢。

寿阳公主是宋武帝的掌上明珠,平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小女孩娇憨的性子,在公主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有一天,她带着自己的侍女一起在后花园当中游玩,那时候气温日渐升高,在太阳的照射之下,人便有些昏昏欲睡。

公主吃也吃了,玩也玩了,闹也闹了,觉得有些精疲力尽,所以便打算在后花园的桌凳边上简单休息一下。

她坐在凳子上,带着笑容,欣赏着四方的美景,就连没有多少审美品味的宫女,看到公主的模样也觉得赏心悦目。

人们对美总是有着共同的追求,大家的视线也更愿意在美好的事物上停留。

或许就连大自然也偏爱美人,突然间,后花园刮起了一阵风,花瓣随着风被卷到了寿阳公主的面前。

她伸出手来,随意接了几片花瓣,先是放在鼻子底下轻嗅,而后又放在掌心里把玩。

爱花仿佛是小女孩的天性,小公主对着花瓣爱不释手,她对自然风光的眷恋,也引来了大自然对她的偏爱。

又是一阵风吹过,几片花瓣落在了公主汗湿的额间,就像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花钿,为公主的美丽更增添了几分神采。

寿阳公主仿佛没有察觉,带着额头上的花瓣继续休息,昏昏欲睡。

等她醒来时,额上的汗水已经干掉,花瓣也已经掉落在了地面上,不过,可能是停留的时间太久,花瓣留下的痕迹久久没有散去。

一位宫女真心实意的夸赞道:“公主的天然之姿,在花瓣的映衬之下更是锦上添花。这花瓣存在的痕迹仿佛是为公主量身打造,让您更添了几分色彩。”

爱美的小姑娘听到如此直白地夸赞,不好意思地跑到了宫殿当中,找到了自己的父亲和母亲。

母亲一向知道自家女儿长得乖巧可人,但是见到女儿额头上花瓣的痕迹,这才知道原来女儿的容貌还可以有如此惊艳的表现。

她对女儿说:“如果你愿意的话,就三天不要洗去,把上天给予你的馈赠留下来。你会更加美丽,更加从容大方。”

公主听从母亲的建议,接下来三天洗脸的时候都格外小心,唯恐抹去了花瓣的痕迹。许多贵族女子都找借口专程来到宫中,只想着见美丽的公主一面。

公主额头中间的花瓣,果然让许多女子惊为天人,爱美的女子也在美妆上下功夫,模仿公主的模样,开始在额头画上花瓣的形状。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落在公主脸上的花瓣是黄色的小花,颜色清新淡雅,和公主的肤色也甚是相衬。

为了还原本真的美,贵族女子在化妆的时候,也会使用黄色来描绘花瓣的形状。

后来为了简便人们的化妆过程,民间有人专门制作了可以直接贴在额头之上的花钿。对镜贴花黄,其由来正是如此。

因为公主是闺阁女子,还未出嫁,所以通常情况下,模仿公主的模样画出花瓣的女孩,都是宗室的闺阁女子。

久而久之,民间也渐渐形成了一股风尚,许多女孩子都会追捧这一时尚,把自己的脸颊修饰得更加美丽。

黄花女子,也正由此而衍生出来,还未出嫁的姑娘,在取悦自己这方面,也很有一番心得。

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所以女子流传下来的故事也相对较少,但是在南朝,寿阳公主是个例外。

她的美已经跨越了时空,也跨越了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感知,许多人将公主奉为花神转世,认为她是独得上天偏爱的女子。

女孩子们都向往变成那个样子,所以对公主的追捧之心也越发浓重,黄花大闺女,其中的黄花二字,也因为这个典故而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知。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姑娘在美庄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唐朝时期的梅花妆,与此时的对镜贴花黄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梅花妆还原的是梅花的红色,梅花妆也会让女性更加妩媚。

在这些故事的背后,其实都蕴藏着一位女子一生中最惊艳的时光。

女子的故事大多无法在史书当中被保留,可是在人们口口相传的事件里,我们还是能够窥见冰山一角。

而且听到黄花这耳熟能详的两个字,许多了解这段时期历史的人,会马上联想到寿阳公主的故事。

女子的光辉,女性的美,也足以在历史舞台上留存。

各类说法,来源不一

寿阳公主的传说,只是黄花大闺女由来的一个方面,民间还有诸多其他的传说故事,可以论证这一说法。

相传在远古时代,黄色的花朵就已经成为未婚女子的标志。

那时候,人们以打猎为生,除了进入山中捕获野生动物之外,最为常见的打猎对象就是飞鸟。

成年飞鸟和刚刚出生的雏鸟,相貌上定然会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特质,就是雏鸟的嘴巴会有一圈黄色的绒毛。

于是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黄色是代表还未长大的人生阶段的标志性颜色。

渐渐地,一个习俗流传开来。

每一位待嫁的姑娘,都会在自己的面部画上黄色的花朵样式,用来表示自己还未说清。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女孩的束缚一向最多,它要求姑娘含蓄内敛,不得轻易将婚配之事挂在嘴边。姑娘无法明说,就只能通过黄花给出暗示:“我还可以被追求。”

黄花成为了一种交流信号,甚至演变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

虽然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但是这一习俗却被保留下来。

春秋战国时期,闺阁女子仍然习惯往自己脸上贴上黄色的花瓣,说媒之人看到这类女子,便知道又能继续牵线搭桥了。

除了这一说法之外,民间也有人认为,黄花象征着菊花,是高洁品质的代表。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或许没有办法和众多的花朵一样争奇斗艳,但是它能够凌霜傲雪,自有一股精神气节支撑。

梅兰竹菊,这是植物界的四君子。

每一种植物,都象征着一种符合中国传统美德要求的品质。众多的文人雅客,他们也会以四君子为原型来创作文艺作品。

由此可见,菊花在古人心中有着相当崇高的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人陶渊明,他就独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他逍遥自得地隐居生活中,菊花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以菊花来象征女性,也是在表达传统文化规训之下的女性,具备社会价值观普遍认可的美德和品质。

这是一种对女性的赞美,再往深层次分析,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也是社会潜在价值观对女性的约束。

在以上两种说法之外,史书上还有观点认为,黄花代表的是黄发,而黄发是小姑娘额头前面的黄色绒毛。

嫁为人妇的女性,通常不会有这类特征。

陶渊明在他的《桃花源记》中写过这样一句词语,黄发垂髫。

其中,黄发指的是年轻人。在某些特定的场景当中,它又会特指年轻女性。

古代女子的适婚年龄相对较早,十四五岁及笄之后,便能够谈婚论嫁。

这一时期,女性身上属于孩童的特征还没有完全消退,在她们的额头上,人们还能明显见到黄色绒毛存在的痕迹。

因此黄花也可以解释为黄发,代表着年轻的未出阁的女孩子。

走向极端,成为糟粕

前面提到的种种解释,不管是象征美貌,还是象征文化习俗,又或者是象征美好的品性,象征青春的年纪,黄花大闺女的解释都与正面的形象有关

古代社会,尤其是在宋明理学出现之前,黄花大闺女本来就是对女性的正向评价。

可是随着儒家学说的逐渐僵化,社会文化观念对于女性的束缚越来越强,某些特定的社会词语也遭到了污名化。

比如说黄花大闺女,它不再是正向的评价,而是对女性的强制性要求,贞洁成为了女人的牌坊,似乎只有黄花大闺女才值得尊重,其余的所有女性都浑身污点。

古代文化习俗中众多针对女性的压迫性观点,让黄花大闺女成为了一种不得不遵守的约定性规则。

那些失贞的女子,不管因为什么原因,都会遭到类似浸猪笼等非常可怕的惩罚。

有的社会人士嘲笑女性,还会专门使用这类词语来阴阳怪气,一个原本正向的文化输出,渐渐变成了打在女性身上的子弹。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的传统文化应该选择性继承。某些落后的观点,就让它随风而逝。

结语:

与女性相关的一切词语,听起来都是那么美好。

额头上的一点梅花妆,对镜贴花黄的美好举动,如菊花般清冷纯洁的气质,少女般青春的气息,这都代表着女性的美。

承受了太多污名的女性群体,应当得到平等的尊重和爱护。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

《文心雕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黄花   闺女   寿阳   闺阁   花瓣   黄色   时期   公主   女子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